天天看點

邊牆内外買賣城——長城文化系列報道之三

作者:雲中融媒
邊牆内外買賣城——長城文化系列報道之三
邊牆内外買賣城——長城文化系列報道之三
邊牆内外買賣城——長城文化系列報道之三

  2024年5月14日《内蒙古日報》1版。

錫林郭勒盟境内的金長城和北魏長城,如今在多倫縣都有遺存,成為人們悉心保護的文物古迹。那一條條綿延的土埂,曾是分界也是紐帶,串聯起“多倫諾爾”曆史上一幕幕華彩篇章。

歲月輪轉,駝鈴聲遠。萬裡茶道上旅蒙商的身影漸漸模糊,繁盛一時的“漠南商埠”隐入歲月長河,而厚重的曆史積澱賦予多倫縣全新的時代内涵,在新時期煥發着勃勃生機。

塞外重鎮 史迹悠長

如今,多倫縣境内的兩道長城,隻留下兩條淺淺的弧線——起于多倫縣大北溝鎮的北魏長城,沿大孤山東北坡腳向西北延伸,先是穿越一條東北—西南方向的山嶺,再轉西偏北而行,于一條東西向山嶺的西緣末端,轉北偏西進入正藍旗境内。

邊牆内外買賣城——長城文化系列報道之三

  金界壕。

  多倫縣的金長城——金界壕遺址,則東起馬群後溝村,途經牛槽窪村、花塘溝村、北石門村,向西蜿蜒至正藍旗交界,現存遺址全長17907米。

  前不久,在文物部門從業人員的帶領下,記者走訪了多倫縣現存長城遺址,那些斷續相連的土埂,已經很難看出昔日風采。

  多倫縣有着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多倫諾爾”(意為“七個湖泊”),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翻開中華文明史冊,這片土地亦曾留下濃墨重彩的史迹——公元前300年,燕昭王曾在此以秦開為将,破東胡,擴地千裡,築“燕長城”;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曾在多倫選風水寶地“拜日跸林”,舉行盛大的祭天儀式;成吉思汗囤兵多倫攻打金朝;忽必烈在灤河岸邊建避暑行宮東涼亭,成為元朝曆代皇帝遊玩狩獵之地;明成祖朱棣北征,歸途中病故榆木川,魂飛多倫;清康熙帝在多倫諾爾與内外蒙古王公會盟,正式确定了清王朝的北方版圖……

  數千年曆史長河中,位于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過渡帶的多倫縣,一直是遊牧經濟與農耕經濟的交接地帶,也是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碰撞與融合的最前沿。長城沿線地區的移民、屯田和争戰,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和地區發展。

  多倫縣文史專家任月海認為,曆史上的“内蒙古”,其地理區域通常指瀚海以南、長城以北的蒙古高原南部地區。這裡曾建立過盛樂、遼上京、元上都、應昌城等城市,但由于王朝更疊和戰争破壞等因素,都沒能延續下來。而與當代有直接關系,并一直延續至今的城鎮,基本上都是在清代開始建立并奠定發展格局的。

  多倫諾爾,就是内蒙古長城沿線帶興起和繁榮的城鎮之一。

漠南商埠 屋廬望接

  在多倫縣城西南,矗立着一座結構精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山西會館。如今,這座修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的建築,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也是多倫縣著名旅遊景點之一。有着280年曆史的山西會館,是多倫諾爾作為輝煌的“漠南商埠”的見證者。

邊牆内外買賣城——長城文化系列報道之三

  山西會館。

  多倫縣文化體育旅遊廣電局局長王新鵬告訴記者,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皇帝舉行了著名的“多倫會盟”,漠北蒙古正式歸附清朝中央政府,改變了當時東北亞的政治格局。從此,多倫諾爾迅速發展成為内蒙古曆史上的“旅蒙商之都”“民族手工業之都”和軍事重鎮。

  清代,國家大一統局面逐漸形成,長城不再是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邊牆。随着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邊商依托邊口貿易,開始走進草原深處,形成了清代獨特的旅蒙商。長城沿線邊口城市,成為通向西北和北部蒙古地區的樞紐和商業門戶。

  多倫諾爾,與當時的歸化(今呼和浩特)、張家口、大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等,成為當時長城沿線及蒙古高原上較大的貿易市場。

  多倫會盟20多年後,康熙帝再次來到多倫諾爾,發出感歎:“殿宇廊庑,鐘台鼓樓,日就新整,而居民鱗比,屋廬望接,俨然一大都會也”。此時的多倫諾爾,已呈現出少有的繁華景象,成為“南迎中華福,北接蒙古财,日進鬥金,日出鬥銀”的商貿集散地。到19世紀中葉,多倫諾爾全城商号達到了4000多家。

  如今,走在多倫縣古城的街巷,仿佛仍能聽到當年“買賣城”裡絡繹不絕的商隊的駝鈴聲和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興隆街、東盛街、财神廟街……這些沿用至今的街道名稱,依然在講述着它的厚重曆史和曾經的繁華;一家家忙碌的商鋪,延續着百年未變的煙火氣息。

  一百多年前,俄國著名蒙古學學者波茲德涅耶夫考察中國蒙古廣袤地區時,走過這些街巷。在他眼中,多倫諾爾商貿繁華,市場上交易的商品,既有當地的馬、牛、羊等牲畜,也有俄國細呢、粗洋布、水晶玻璃制品等舶來品,還有内地生産的針線、梳子、煙袋等日用品。他把這些場景,詳盡地寫進了自己的著作《蒙古及蒙古人》一書,讓後人得以了解多倫諾爾百年前的風貌。

  波茲德涅耶夫考察中國時,萬裡茶道方興未艾。17世紀至20世紀初,由旅蒙商開拓并主導的一條跨越亞歐大陸的商貿大道——萬裡茶道,成為繼絲綢之路後又一條重要的國際商道。這條以運送茶葉為主的商貿通道,從福建至湖北、河南,再到山西、内蒙古等地,再跨蒙古國至恰克圖,經烏拉爾直至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地。

  多倫諾爾是萬裡茶道進入内蒙古地區的重要門戶。在多倫諾爾商業極盛時期,西北至庫倫桑貝子,北至滿洲裡、海拉爾,均為多倫商人勢力所及之地。

  清代中期,多倫諾爾達到了曆史的全盛期,形成了“東西寬四裡,南北長七裡,分十八甲,十八條街道”的繁華肆集,成為萬裡茶道上重要的商業貿易集散地。

  在清朝至民國長達二百多年的時間裡,多倫諾爾成為名副其實的“漠南商埠”,是當時蒙古地區一座重要的商業城市。

  到了20世紀初,由于内地和内外蒙古、俄羅斯商道的轉移,多倫諾爾商業迅速萎縮,輝煌一時的多倫諾爾邊城走向了衰落。

百年餘韻 再現生機

歲月輪轉,那些跋山涉水、遠赴萬裡的旅蒙商們的背影,早已消失在曾經的商貿古道之中。而他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百年後今日多倫的奠基者,将那些曆史的記憶,烙印在當地人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歲時節日裡。

邊牆内外買賣城——長城文化系列報道之三

山西會館。

  山西會館會在每年的五月十三開台唱戲,到六月十五多倫廟會會館内的演出活動達到高潮,傳唱百年的山西梆子餘音袅袅,成為當地人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

  曆史上繁盛一時的多倫諾爾,如今依然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地處内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南端的多倫縣是内蒙古距離北京最近的旗縣,它面向京津、毗鄰河北,位于京津冀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輻射區,是錫林郭勒盟連接配接東北、華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具有沿邊近海、承接腹地、聯通蒙俄的特點。目前,多倫縣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正在融入京津冀3小時經濟圈内。

  深厚的曆史底蘊,留給多倫縣豐富的文化遺存。多倫縣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機關4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機關4處,縣級文物保護機關11處。目前,多倫縣文化旅遊業形成了以彙宗寺、善因寺、遼代皇家遺址公園、多倫諾爾古建築為核心的人文曆史旅遊景區;以多倫湖、姑娘湖、榆木川為核心的觀光旅遊景區;以察哈爾抗戰紀念展廳、多倫解放紀念館為核心的紅色教育旅遊景區。

邊牆内外買賣城——長城文化系列報道之三

  察哈爾抗戰紀念展廳。

邊牆内外買賣城——長城文化系列報道之三

  美麗的多倫湖。

邊牆内外買賣城——長城文化系列報道之三

  彙宗寺。

  2019年3月,國家文物局正式将“萬裡茶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萬裡茶道”申遺進入實質申報程式階段。目前,多倫縣彙宗寺、山西會館已成功列入首批“萬裡茶道”申遺名錄。2021年,多倫縣成功舉辦了第八屆中蒙俄“萬裡茶道”城市合作會議,“萬裡茶道”在新時代再次煥發勃勃生機。

  良好的生态環境保護和豐富的文旅資源開發,使多倫縣先後獲得“全國生态文明示範縣”“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全國最美30縣”“全國文物保護工作先進縣”“中國天然氧吧”等榮譽稱号及“萬裡茶道”申遺重要節點城市、國家“十三五”重點開發的14個旅遊休閑型城鎮、第二批自治區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等多項殊榮。

  多倫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陳萌告訴記者,近年來,多倫縣編制了《多倫縣旅遊總體規劃》《内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十四五”文體旅遊廣電發展規劃》等,将旅遊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綱要,作為全縣十項重點工作之一全力推進,力求通過科學合理規劃,有效整合旅遊資源,促進旅遊産業可持續發展。

  駝鈴遠去,風雲百年。厚重的曆史,在當代人的足迹中,延續着鮮活的生命。蜿蜒綿長的商貿之路,曾經如紐帶般牽引着不同民族的交流與相融。如今,一個個新契機,一項項精彩的文化活動,為曾經的“漠南商埠”注入全新的時代内涵。

(來源:内蒙古日報)

了解更多資訊

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下傳妥妥城365用戶端

檢視精彩内容

聲明:轉載請注明來源為雲中融媒

邊牆内外買賣城——長城文化系列報道之三
邊牆内外買賣城——長城文化系列報道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