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瘋狂刷副本的海洋“魔鬼”——藤壺

作者:李旭的散裝生物學

藤壺,現在大家看來不過是固着在礁石上,伸出觸手濾食浮遊生物的奇怪生物,可以根據外形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狹義上的“藤壺”,非常地常見,還有一種叫“茗荷”,看起來和其他任何動物都不沾邊,但是仔細琢磨就會發現,這貨和蝦竟然非常相像。藤壺的幼蟲和蝦的幼蟲非常像,隻不過藤壺的殼長得和蝦不一樣,而且和蝦四處奔波不同,藤壺的幼體會找到礁石并融為一體。可以了解為,藤壺是蝦的近親,差別也就是殼的形狀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觸手少了點關節而已。藤壺因其特殊的觸手形态,還被科學家稱為“蔓足”,藤壺也被歸為“蔓足類”。那麼,好端端的“蝦”,怎麼就演化成現在的德行了?

瘋狂刷副本的海洋“魔鬼”——藤壺

這個咱們還要慢慢說。從目前的地質發掘來看,藤壺是在距今約3.3一年前,突然出現在地球上的。當時,腕足動物站在食物鍊頂端,藤壺顯得非常渺小。但是,在距今約2.5億年前,西伯利亞超級火山爆發,腕足動物幾乎銷聲匿迹,藤壺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和其他固着生物“挖洞”和“分泌礦物質”的固着手段不同,藤壺會釋放出一種名為“藤壺膠”的速幹膠水,在被潮水拍打到潮間帶礁石區的瞬間,黏在海平面的礁石上。在這裡,不僅可以輕松食用海裡的浮遊生物,而且還能躲避海底的危險環境。是以在地質研究中,藤壺化石還被用來訓示海平面的位置。

瘋狂刷副本的海洋“魔鬼”——藤壺

但是,當到了白垩紀,氣候開始變暖,海平面上升,藤壺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不僅贻貝之類的“膠水固着”同行開始到附近搶飯碗,更糟糕的是,螃蟹來了。螃蟹可以扒住礁石而不被水流沖走,還會撕開藤壺的外殼,将藤壺的肉莖吃掉。也正是從這裡開始,藤壺開始刷副本般地進化了。

為了躲避螃蟹的威脅,有的藤壺進化出了層層甲片,但肉莖依然脆弱,于是铠茗荷目的藤壺肉莖都有一層包裹,今天常見的“龜足”和“鵝頸藤壺”就是代表。

在距今6500萬年前,一顆砸在地球的隕石終結了中生代,矽藻類浮遊生物井噴式增長,大陸分裂出了漫長的海岸線,這都給藤壺的繁盛制造了契機,藤壺發展出了新高度,不少藤壺開始向“擴張”進化。首先,藤壺的一支進化出了具有極強穿透力的“根”,能夠紮穿蟹殼,讓曾經的天敵痛苦不堪,甚至還進化出了“蟹奴”,由于畫面會讓人不适,這裡還是跳過吧。不僅是螃蟹,就連在海洋混迹上億年的“老炮兒”——海龜,也深受其害,當海龜年老體衰,很容易遭到藤壺的毒手,于是就有了“龜藤壺科”,它們固着在龜殼上還能夠慢慢向前挪動,危及海龜的生命。同時,藤壺還向鲸類進軍,進化出了“鲸藤壺”,固着在鲸魚的生殖系統或者褶子等水流慢的部位,“異藤壺”甚至會固着在流速快的魚鳍部分。

瘋狂刷副本的海洋“魔鬼”——藤壺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藤壺還隻是固着在遊速較慢、褶子較多的須鲸身上,像海豚這種遊得快的,一眼就能看出身上光溜溜的不好看。像鲨魚這種遊得快、身上還有盾鱗護體的,藤壺按理說是無從下手的。不過,“鲨藤壺”卻可以蟄伏在深海中,等待衰弱或者是受傷的鲨魚,一旦獵物靠近,就會找機會黏在鲨魚身上,它們的蔓足變成了短小腫脹的觸手,上面裸露在外的仿佛一顆紫色的肉瘤。更吓人的是“鲨藤壺”的底部,經由鲨魚的鰓、鼻孔、眼窩甚至是傷口,伸出密密麻麻的根須,不斷從内部吸食鲨魚的血肉,還會釋放某種麻痹物質,讓鲨魚不得不放棄交配等活動,慢慢走向死亡。

藤壺還有很多分支,但是它們的固着方式以及對其他海洋生物的影響,可能會引起不适,這裡就不多贅述了。關于藤壺,您有什麼想分享的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