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建構三種權力謀求“安全發展”,結果隻會越來越不安全

作者: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導讀

面對美國霸權震蕩下行引發的世界動蕩,為實作“安全發展”,日本着力提升其在全球産業結構中的“戰略不可或缺性”,確定重要資源供應,積極參與區域國際規則制定。但日本的戰略選擇過度依賴保守思維,反而導緻地區合作停滞,破壞了自身、地區和全球安全發展的基礎。

日本建構三種權力謀求“安全發展”,結果隻會越來越不安全

作者:劉雲,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傳播中心執行主任

日本的安全發展高度依賴全球化。近年來,面對美國霸權震蕩下行引發的世界動蕩,日本的戰略選擇過度依賴保守思維,破壞了自身、地區和全球安全發展的基礎。最終,日本還要回歸以亞洲與東方為依托的真正的自由開放。

日本為實作全球安全發展采取了多項措施,着力建構三種權力。一是産業性權力,即強調經濟服務國家戰略,嚴控産業鍊供應鍊關鍵要素和環節。其目的是建立日本在全球産業結構中的“戰略不可或缺性”,保持和培育核心競争力,尋找和打磨新的不可或缺領域,其核心是以日美同盟為基軸進行全球産業布局。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反複談及強化日美“經濟版2+2”合作,建構“自由、公平、開放”的經濟秩序。一系列操作的實質是建構同盟主導的全球産業布局,降低對華依賴。例如,積極引導半導體、零部件、工業原料等行業日企向東盟投資,鼓勵在華日企向東盟轉移。2022年,日本政府兩輪“海外供應鍊多元化支援”就資助了17家日企,顯露其控制海外産業布局的手段。

日本建構三種權力謀求“安全發展”,結果隻會越來越不安全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二是資源性權力,即通過儲備、尋找替代、強化供給能力、增強與盟國合作等多種方式克服自身缺陷。日本政府提出,經濟财政營運要以確定礦物、藥品等重要物資供應為改革目标,加強财政金融支援,并稱此舉既可降低對他國的“不對稱依賴”,還可提升本土技術水準和增加居民就業與收入。能源方面,推動核電重新開機、可再生能源靈活運用,提高能源自給率。糧食方面,鼓勵國内飼料、小麥、澱粉、木材等增産,推動原料國産化替代。

三是規則性權力,即以日美同盟為基軸,推進基于規則的貿易協定,通過積極參與全球與區域治理,将自身“理想”納入國際規則制定之中。如:主張“可信賴的資料自由流通”(DFFT)數字貿易規則,提出綠色轉型,主張綠色産業規則,提出高品質基礎設施建設目标等。安倍時期,日本相繼推出“高品質基礎設施夥伴關系”“高品質基礎設施投資原則”等概念。岸田同樣認為,隻有掌握全球基礎設施規則制定權,才能逆轉日企競争力下降趨勢,進而擴大全球市場占有率。

日本與美國的保守主義合流,過度追求保守價值觀,導緻地區合作停滞且信任赤字不斷累積,結果隻會是越強調“安全”越不安全,越“脫鈎斷鍊”越沒有發展,最終成為制約亞洲穩定繁榮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倍先後提出的“兩洋交彙”“印太戰略”的核心都是自由開放,但日本卻沒有真正做到“開放且包容”。放眼世界,國際形勢變亂交織,風險挑戰層出不窮,烏克蘭危機還未結束,巴以再起沖突,和平穩定的環境成為個别地區、一些國家安全發展的稀缺品。亞洲地區的和平穩定彌足珍貴,不可不用心呵護。

日本建構三種權力謀求“安全發展”,結果隻會越來越不安全

圖檔來源:中國日報

中日經濟互相依存,産業鍊供應鍊向橫向與縱向深化,在亞洲地區交織成生産網絡,構成了地區各國安全發展的價值軸。2000-2022年,亞洲經濟圈占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由26.8%升至33.1%,是日本最重要的貿易地區(50.3%),中國2007年超過美國成為日本最大貿易夥伴。離開中國市場,日本半導體産業面臨技術與市場“雙輸”。中國是日本最重要的半導體及半導體制造裝置市場。據日本财務省統計,2022年日本對華半導體及半導體制造裝置出口額為26.6萬億日元,占日本半導體及半導體制造裝置出口總額的27.3%。

而且,日本在半導體領限制中國,也無法達到阻止中國技術更新的目标。伴随中國自主研發加速,日本不但出口管制效果大打折扣,還會喪失産業鍊供應鍊關鍵優勢。其更合理的做法是“加強技術研發→生産更多高技術産品→增加對華出口→加強兩國經濟聯系”,進而實作共赢。

日本的安全發展離不開中國市場和技術,與中國加深合作是其實作産業性權力、資源性權力和規則性權力的重要前提。是要“合乎秩序的日本”,還是“合乎日本的秩序”?這是擺在日本面前的一道重要思考題。

中日兩國應客觀理性看待彼此發展,樹立積極友善的互相認知,建設性管控沖突分歧,摒棄經濟安全保障思維,更多從發展角度看世界、看亞洲、看中日,思考發展和安全的關系,還要認識到地區生産網絡的複雜多樣性,不是簡簡單單的供應鍊問題。兩國應建構地區生産力和生産關系大發展的文化根基,反思怎樣在曆史十字路口找到自身方位,找到屬于東方的共同認知,探索和重塑地區價值觀。

日本建構三種權力謀求“安全發展”,結果隻會越來越不安全

圖檔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劉夏

編輯:張钊

關注微信公衆号“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直達往期精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