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的龍江森工大海林局公司雪鄉景區風光旖旎、雪色正濃,自景區開園以來,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雲集雪鄉,入園人數持續攀升。為紮實做好冬季旅遊安全工作,給遊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雪鄉旅遊景區多措并舉,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確定遊客旅遊舒心。
夜巡
“童話世界,安全!”
“收到!”
22時,雙峰林場職工孟憲文像往常一樣開始夜巡工作,東到滑雪場、南到房車營地、西到牡丹江換乘站、北到艾尚雪酒吧,沿着雪鄉景區的最邊緣,途經十個點位,每走一個點位都要面向攝像頭向排程室報備巡查情況。
“我們每天晚上10點開始夜巡,一直到第二天淩晨2點結束,一共7個小時,兩班倒,一個人值三個半小時的班,每一個點位都要走到。主要巡查的是景區防火安全,還有一些遊客深夜找不到住處,我們會把他們送回所住的家庭旅館,以保證遊客人身安全。”孟憲文一邊用手電筒照向角落,一邊向記者介紹說。
通報情況
時值大寒節氣,溫度已降到零下20多攝氏度,室外呵氣成霜,尤其到了深夜,寒風裹挾着雪花迎面拍打在臉頰上異常冰冷。
“最冷的時候一個班走下來整個人凍得像冰棍一樣,手腳都是麻木的,尤其到了後半夜,燈都熄滅了,又冷又黑,确實挺不容易的,但隻要想到我們在守護着景區裡1萬多人的安全,心裡就很自豪。”
夜越來越沉,氣溫逐漸下降,黑暗中隻看到孟憲文手裡的手電筒發出耀眼的光,這道光也成了點亮景區的“平安燈”。
防滑
“轟轟轟……”
6時,天還沒有亮,雙峰林場職工李健奎已經開着壓雪機上道了,從蹦迪廣場開始,隻要壓雪機能進去的地方,李健奎都要沿着建築物的最邊緣将雪壓松軟。
“為了防止遊客出行滑倒,每天在早晨、中午和晚上蹦迪前要壓三遍,這一個蹦迪廣場就要走20個來回才能壓完,整個景區壓完一遍大概需要走4000多米。每天早晨7點之後是遊客的返程高峰,我們要在遊客出園前把街道壓好,以保證遊客出行安全。”
這邊的壓雪機還在主街道上壓雪作業時,另一邊的巷道中四輪車拉着旋耕機改裝的壓雪裝置也已開始了防滑作業。
壓雪機開始工作
“隻要壓雪機進不去的巷道都是我來負責壓雪,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壓一遍,如果白天氣溫回升,晚上路面就容易結冰,是以這時候晚上也要出來再壓一遍,我們一定為遊客安全做好保障服務。”慢開、細壓、深翻,這是司機周兆強總結出來的壓雪技巧。
7時30分,景區從業人員開始對3.2公裡的觀光棧道進行清雪防滑……
除冰
8時,雙峰林場環衛隊員李廣君扛着4米長、重達20斤的木杆,沿着雪韻大街開始挨家挨戶巡查房檐下結冰溜的情況。由于前一天白天氣溫回升、夜間降溫,很多家庭旅館的房檐下都結了冰溜子。
“隻要是前一天氣溫回升,第二天,我們就會把整個景區走一遍,房檐下、門口上方、各個角落裡,隻要有結冰的地方,我們都要把它打掉,這樣才能保證遊客的安全。”李廣君介紹說。
“雪簾”是雪鄉景區獨特的自然景觀,層層白雪“粘連”在一起,伸出房檐懸垂倒挂而不斷,最長的“雪簾”可近兩米,美麗神奇的雪景令遊客歎為觀止,但在李廣君眼中它卻存在着安全隐患。
清除“雪簾”
“房頂上的雪越積越厚,如果伸出房檐太長,加之氣溫回升,就容易脫落,是以隻要有遊客經過的地方,我們都會定期巡查,及時将過長的雪簾鏟掉,以免發生危險。”李廣君指着房檐上的“雪簾”告訴記者,這裡已經清理過一遍了,但是随着不斷地降雪,房頂積雪厚度已達到1.5米左右,雪簾也在不斷地向外“生長”,雖然不舍得破壞這麼美麗的景觀,但遊客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喂,劉師傅,把鏟車開過來,這邊有一處雪簾需要處理一下……”由于“雪簾”過重,李廣君隻能利用鏟車将它運送到房檐下,用鐵鍬鏟除。
“今冬,大海林局公司各涉旅機關嚴格執行夜巡制度,加大夜巡力度,同時,組織家庭旅館業主開展安全消防知識教育訓練及演練,增強消防安全防範意識,提升消防應急處置能力。”大海林局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同時,我們聯合牡丹江市、海林市消防救援大隊和景區派出所對各經營場所定期開展消防安全檢查,築牢消防安全防線,組成安全專項檢查組,對各景區、亞雪沿線各景點進行安全隐患大檢查、大排查,全方位護航景區,為遊客營造安全、舒适的旅遊環境。”
王新丹 孫庭義 記者 馬一梅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