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樂善好施≠老好人!被“道德綁架”了請記得這樣做

作者:五台山那些事
樂善好施≠老好人!被“道德綁架”了請記得這樣做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總能聽到這樣的話:“這點小忙都不願意幫,你們學的什麼佛?”“一點小事還斤斤計較,你們佛弟子不都是應該忍辱嗎?”......似乎因為你是佛弟子,就應該是有求必應的大善人,是忍氣吞聲,沒脾氣的老好人。其實這些都是對佛弟子的誤讀,那真正的佛弟子,應該是怎樣的形象呢?

樂善好施≠老好人!被“道德綁架”了請記得這樣做
樂善好施≠老好人!被“道德綁架”了請記得這樣做

樂善好施≠有求必應

小張剛剛學了佛,同僚們常常讓他請客吃飯,或讓他幫忙代買午飯,還總是找他借錢。常常如此,小張自己可支配的生活費越來越少,于是想找朋友們把借的錢和代買午飯的錢還給他。同僚們卻抱怨起來:“你不是學佛了嗎?這點布施都不肯?借你點錢,代買幾份飯怎麼了。”

樂善好施≠老好人!被“道德綁架”了請記得這樣做

佛教講布施,布施就是以福利施與他人,使他人得到利益。通過布施,人們可以培養慈悲心、減少貪心和私欲。布施并非是“給别人錢财”這麼簡單,财布施确實是布施的一種,除此之外,還可以以智慧、慈悲、時間、知識、語言等等來鼓勵和幫助别人。

在《地藏經》、《布施經》、《業報差别經》、《大智度論》等多部佛經中,都講到布施的種種不可思議之功德。

作為佛弟子,我們在生活中要修布施,比如積極參與利益大衆的善事,遇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上前幫一把等等。

佛弟子應該要樹立“樂善好施”的形象,但并不是做有求必應的老好人,滿足别人的種種需求,甚至是一些無理的要求,否則就會過猶不及。如果一個人對别人所有的請求都無條件答應,既有可能因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能力或時間導緻無法履諾,對别人來說也會讓他産生過于依賴或“不勞而獲”的心理,這樣對雙方都是沒有好處的。

樂善好施≠老好人!被“道德綁架”了請記得這樣做

被“道德綁架了”當如何

● 智慧與堅定很重要

要有清晰的價值觀,樂善好施也是要有智慧的,不能太随意,要量力而行,布施值得布施的人,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 不要被情緒左右

無論外界境況如何,對方言語刺耳,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靜與定力,不被情緒左右,盡量控制自己不說傷人的話,以平和的心态來應對。

● 以慈悲心來應對

在面對道德綁架時,可以以慈悲心來了解他人的困境與動機,更加善巧的啟發對方、引導對方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進而化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