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踮起腳把孩子養成“假富人”

一個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踮起腳把孩子養成“假富人”

作者:主創團·小番茄

前段時間,我去表姐家做客。

第一次去表姐家,我跟着四處參觀了一下,其他地方都很正常,沒想到小外甥的房間,卻讓我大開眼界。

隻見房間裡半面牆都打造成了透明的鞋櫃,裡面裝滿了各種各樣的名牌球鞋。

我指着離我最近的一雙鞋子問道:

“這雙應該是新款吧?我看我閨女同學也在穿。”

表姐說道“可不是麼,孩子喜歡就給買了,要1399呢!”

聽得我咂舌不已。

據我所知,表姐一家隻是普通的工薪家庭,想來為了小外甥,一定付出了不少。

就連表姐身上的衣服,還是5年前的舊款,袖子都磨出了毛邊。

飯桌上,聽她和表姐夫商量,好像是想趁寒假帶孩子出國玩一圈,見見世面。

想起這些年見過不少父母,千方百計為孩子創造舒适優良的生活環境,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穿名牌衣服,用新潮電子産品……

不禁讓人思考,不考慮現實情況,不惜一切去富養孩子,真的值得嗎?

想起一句話:

“如果養孩子不量力而行,結果就會榨瘦了父母的錢包,拉低了家庭的生活水準,孩子也容易迷失了自我。”

普通家庭最危險的教育,就是踮起腳養孩子。

一個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踮起腳把孩子養成“假富人”

前不久,跟一個HR朋友聊天,她困惑地說:

“以前我很喜歡招寒門出來的孩子,因為覺得窮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責任心,但現在卻不得不慎重,因為窮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他們公司之前新招了一個實習生,據說單親家庭,從小就跟着爺爺奶奶長大。

本來朋友對他寄予厚望,可結果呢,這個男孩從第一天上班就特别懈怠,動不動遲到早退。

平常給他安排工作,隻要稍微難一點就表示自己不行。

最氣人的是,他自尊心還特強,說不得、罵不得。

一個月試用期過去,公司決定勸退他,朋友在跟他談話時,才了解到:

男孩的爺爺奶奶對他可謂是百依百順,自己不舍得吃穿,每個月的終身俸幾乎都花在他身上了。

他從小就用着最新款的手機,穿着名牌鞋子。

慢慢地,男孩在所謂的“富養”中迷失了自我,懶惰成性卻虛榮無比,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最終在激勵競争的社會中屢屢碰壁。

不禁想起了一句話:

全民富二代,才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

多少普通乃至貧寒家庭的父母,哪怕自己吃糠咽菜,也要讓孩子過上優質的生活:

自己穿着洗得發白的衣服褲子,但孩子出門一定要光鮮亮麗;

自己的手機卡到不行,但孩子必須用最新款的手機;

給孩子高于自己能力的生活,隻會養出隻知索取、不知人間疾苦的孩子。

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則視訊:

因為當快遞員的父親沒給自己買iPhone 手機,16歲的兒子便讓父親在家門外罰站。

還對着父親破口大罵:

“我要是回家看不見手機,你給我當兒子聽見沒?”

一個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踮起腳把孩子養成“假富人”

不僅如此,兒子還逼着父親給他下跪認錯,大聲質問父親“知道錯了沒?”

這位父親竟然顫抖着回答道:“我錯了,兒子。”

看完讓人心寒無比。

這位自私的兒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親要在寒風中送多少件快遞,流多少汗水,才能換來一個所謂的名牌手機。

普通家庭富養孩子,本來是出于父母的愛。

可當富養沒了原則,愛沒了底線,隻會讓孩子的欲望愈發膨脹,成為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

一個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踮起腳把孩子養成“假富人”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

一個普通家庭,為了供女兒出國留學,幾乎傾盡家裡的全部财力。

為了讓女兒在國外過得好一點,爸爸每月1.3萬的工資要給女兒1萬元,隻留下2000元作為生活費,一日三餐是饅頭就鹹菜。

後來,父親發現自己的信用卡被女兒刷了不少錢,便發微信想問問女兒。

結果卻把女兒惹怒,在網上公然侮辱父親:“老家夥,養不起本仙女當年你就别生啊!”

甚至揚言要把父親的身份證和機關曝光。

一個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踮起腳把孩子養成“假富人”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莫過于父母付出一切,卻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心理咨詢師吳迪曾說:現在的不少年輕人都是這樣的心态,他們家境并不優越,卻懶惰而虛榮。

可是說來說去,這又能怪誰呢?

一位部落客講過一個故事。

有天他家裝修,他看勞工沒吃午飯,就順便問了一嘴,哪想到這位勞工卻突然紅了眼眶。

兩人聊了一會,才知道勞工的兒子十五歲就不上學了,成天吸煙喝酒,家裡賣了三千元的玉米錢,孩子拿走了兩千,幾天就花光了。

花光了就問他要,不給就揚言要離家出走,他隻能省吃儉用給兒子打錢。

部落客非常震驚,孩子這麼小就花天酒地、不學無術,關鍵家裡也沒有錢給他揮霍啊!

他看了勞工,渾濁的雙眼,亂糟糟的頭發,粗糙的雙手,髒舊的衣服,一看就是常年幹體力活,一問年紀才35歲,比部落客還要小2歲。

勞工談起兒子也是後悔不已,他說自己很早就外出打工,孩子扔給爺爺奶奶養。

因為不在孩子身邊,對他心懷愧疚,從小就嬌生慣養,有求必應,城裡什麼好玩的好吃的也都會給家裡孩子買一份。

結果現在想改也來不及了。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

“沒有父母不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富足的養育,可這需要與自家的實際條件相稱。”

沒有孩子生來就是白眼狼,也沒有孩子天生不懂得疼惜父母。

如果父母把生活中的風風雨雨,都向孩子屏蔽,為孩子刻意營造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生活環境,又怎能奢望他們懂得感恩呢?

一個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踮起腳把孩子養成“假富人”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郦波曾說:

“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

你見哪一個人才不經曆人生坎坷?孩子需要有正常的磨砺,而不是隻給他各種卓越的條件。”

對普通家庭、乃至貧困家庭而言來說,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從來不是傾盡全力富養孩子,讓他從小泡在蜜罐裡;

而是盡早讓他知道家庭真實的情況,在磨砺中感受父母的不易,學會責任和擔當。

就像這個被全網點贊的9歲男孩王浩棟。

他的父母在西安做蔬菜生意,一到寒假,王浩棟都會從河南許昌趕來,幫父母賣菜。

一個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踮起腳把孩子養成“假富人”

賣菜特别辛苦,小浩棟每天淩晨4點就要起床。

但他卻說,一年才能見爸媽一次,雖然很辛苦,但是能幫父母幹活很開心。

一個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踮起腳把孩子養成“假富人”

他還感慨道:

“我在家的時候不知道父母有多忙,來這兒以後才知道父母有多忙。

真的想對父母說,我愛你們,你們辛苦了!”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體恤父母,他們隻有切切實實感受到了父母的艱辛後,才會對父母心生感激。

還記得這個陪媽媽一起撿垃圾的男孩嗎?

他叫鐘朋辰,2022年的聯考,他考出了652分的好成績,被北大錄取。

當聯考結束後,他既沒有像别人那樣四處旅行,也沒有呆在家裡好好放松娛樂,而是跑到媽媽工作的景區陪媽媽一起打掃。

在得知自己被北大錄取的那一刻,鐘朋辰長舒一口氣:

“我終于可以安心下來,幫媽媽好好幹活了。”

每逢假期,鐘朋辰都會陪伴在媽媽身邊。

有一年夏天,天氣特别炎熱,有人在景區售票處附近貼滿了小廣告。

趁着媽媽在室内打掃,鐘朋辰從家中找出小鏟子去鏟小廣告,鏟了整整一下午,肩膀都被曬傷了。

正因為體會過媽媽工作的艱辛,明白生活的不易,鐘朋辰在學習上總是異常刻苦,立志考上北大:

每天早上4:30起床,早餐5分鐘,就連上廁所,他也是捧着書去的。

生活上,為了不給父母增加負擔,他早早就學會了自己洗衣做飯,安排學習;

甚至每次放假,他都會在出租屋燒好飯菜,帶到母親工作的地方。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物質可以苦,但精神必須富。

隻有讓孩子感受過生活的不易,獨自去探尋奮鬥的意義和價值,他才能學會感恩,才會加倍努力。

不管家裡是否富有,父母都要培養孩子獨立的品格,以及富足的内心。

一個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踮起腳把孩子養成“假富人”

亦舒在《流金歲月》裡寫道:

有錢人家敗家子,寒門苦讀出人才。其實都不一定的,還是要看家教,看經曆。

為人父母最大的明智,就是從不“踮起腳”養孩子。

給孩子真實的成長,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引導孩子勤奮和努力,才是對孩子最深邃的饋贈。

希望我們都能養出一個内心富足、心懷感恩、獨立奮進的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