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它們變色失敗,全因輪船太吵--中國數字科技館
圖檔來源:pixabay
在測試海洋噪音對物種的危害時,研究人員發現暴露在噪音中的濱蟹變色僞裝能力變差,面對模拟捕食者的逃離速度也變慢了。
油輪和遊輪這樣的大型遠洋船舶在航行時會産生不小的噪音,其水下傳播距離非常之遠,成為噪音污染幹擾海洋哺乳類、魚類和其他動物的聲音交流。
“當船舶航行的噪音太大時,動物們彼此交流的聲音就被掩蓋住了。”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感官生态學家艾米麗·卡特(Emily Carter)說道。她想知道船舶噪音對那些不用聲音交流的動物是否同樣有害。比如,利用僞裝色躲避天敵的幼年濱蟹(Shore Crab)。“它們可以通過改變自身的顔色來與環境融為一體,掠食者基本上很難發現它們。”
圖檔來源:pixabay
卡特懷疑這些船隻噪音造成的壓力會幹擾變色的過程。為了證明這一點,卡特和同僚捕捉了一些深色殼的幼年濱蟹帶回實驗室,置于裝有白色碎石的水缸内,并用水下揚聲器全天播放輕聲的自然背景音;其中一組螃蟹每小時也會聽到嘈雜喧鬧的自然背景音,而另一組則會每小時面臨一次大型輪船的噪聲錄音。
卡特說一些以螃蟹為食的水鳥可以看見紫外光,是以她用紫外攝影來确定螃蟹随時間推移融入新栖息地的程度。“通過水鳥的眼睛,也就是以鳥類的視角來看,它們進行了僞裝嗎?它們暴露了嗎?它們有多顯眼?”
8周後,那些隻聽見自然背景音的螃蟹顔色變得更淡,僞裝起來也更成功。“但那些暴露在船隻噪音下的螃蟹顔色沒有太大變化。當實驗結束時,它們無法成功僞裝自己。也就更容易被天敵發現。”
圖檔來源:pixabay
除此之外,在另一項實驗中,在模拟天敵襲擊時,聽着船隻噪音的螃蟹沒能成功逃離。“它們要麼是毫無反應,要麼是有所反應,但反應的速度則慢得多。是以在真實的情景下,它們更容易被捉住。”
卡特解釋說,船隻噪音造成的壓力會幹擾螃蟹體内調控變色的激素,或者削弱有效變色所需的能量。這項研究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志上。這項研究不僅突出了噪音污染出人意料的後果,而且指出過度的壓力不僅對人體有害,對那些需要平和甯靜的動物來說也是緻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