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茅台、洋河發聲,透過達沃斯看中國酒業的ESG發展

作者:中國酒業新聞

《華夏酒報》記者 張瑜宸

茅台、洋河發聲,透過達沃斯看中國酒業的ESG發展
茅台、洋河發聲,透過達沃斯看中國酒業的ESG發展
茅台、洋河發聲,透過達沃斯看中國酒業的ESG發展

瑞士時間1月15日至19日,全球再次進入“達沃斯時間”。

作為世界經濟走勢的晴雨表,每屆世界經濟論壇的舉辦無疑都是海内外關注的焦點,而今年尤甚。因為幾天下來,人們發現,在關鍵議題、重要決策上,世界的眼光都在望向中國。一如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所言:“中國在全球經濟和貿易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将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的确,一直以來,中國在助推全球經濟發展上發揮着持續上司力;而酒業,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積極探索賦能經濟複蘇和向上發展的關鍵路徑。

茅台、洋河發聲,透過達沃斯看中國酒業的ESG發展

引發《華夏酒報》記者高度關注的是,在今年世界經濟論壇第54屆年會舉辦期間,以茅台、洋河為代表的中國酒業發出了“綠色”的聲音。可以說,在這樣一場具有重要意義的國際論壇上,中國酒業在ESG上的實踐和創新被傳遞出來,讓全世界都看到了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上的中國酒業方案和力量。

“中國之夜”的酒業ESG主張

瑞士時間1月17日晚,達沃斯“中國之夜”如期舉行,并吸引了多位國内外政商人士與會。酒業代表——茅台集團總經理王莉以及洋河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聯東應邀出席。

茅台、洋河發聲,透過達沃斯看中國酒業的ESG發展

其中,王莉以茅台能源轉型的經曆作為案例,闡述了綠色生态共識的建構,給茅台帶來的深刻變化。她表示,七十多年前,因為交通條件較差,釀酒就地取材,木材成為主要能源,彼時茅台基酒一年産量大約兩百噸。後來,交通條件改善,能源改用煤炭,在效能提高的同時,産能也逐漸提升到了1萬噸以上。

“但因為煤炭燃燒産生的二氧化硫等排放會帶來大氣污染,十餘年前,茅台開始轉用天然氣,能源效能進一步提升,産能達到了5萬噸以上。”王莉進一步介紹道,天然氣作為化石能源,碳排放依然較高,為實作綠色生态與減排,茅台已啟動綠電使用,同時,正探索應用系列先進綠色技術改進蒸汽供給用能模式。目前,項目即将進入實驗階段,成功推廣後生産過程的碳排将實作大幅度降低。

茅台、洋河發聲,透過達沃斯看中國酒業的ESG發展

“從茅台實踐來看,每次能源結構調整,都會帶來内部生産組織模式創新和工藝技術提升,雖然會有投入,但是會帶來生态效能提升、生産效率提高。”王莉分析指出,對于釀造産業來說,一方水土養一方美酒,生态環境就是資源,就是生産力。生态優先的國家戰略驅動全社會都重視生态保護,生态環境品質總體提升,就能釀造出更美好的産品;同時,國家支援綠色發展,就會有更多、更好的政策支撐和激勵。

事實上,今年世界經濟論壇的主要議題之一就是聚焦如何實施長期氣候、自然與能源戰略。而在全球“雙碳”大背景下,綠色發展、生态發展已成為酒業永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茅台、洋河發聲,透過達沃斯看中國酒業的ESG發展

在主題演講中,張聯東也介紹了洋河股份在綠色低碳發展上的具體實踐與取得的成果。他表示:“堅持綠色發展,實施低碳戰略,是我們中國白酒企業必須踐行和落實的責任和使命。”

據張聯東介紹,目前,洋河已經建成了白酒行業内首家數字化、智能化、內建化的透明工廠,加快建設國内一流的“零碳”白酒生産企業,擁有釀造規模世界第一的固态酒發酵基地。不僅如此,洋河還在繼續履行企業責任,積極加入達沃斯“全球植萬億棵樹領軍者倡議”,保護環境、保護地球。

由此來看,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不僅是國際趨勢、是國家戰略,更是企業積極融入和服務建構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方向。通過分享綠色故事,共話美酒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也讓中國酒企在ESG上的主張傳遍世界。

關注度提升的背後仍任重而道遠

過去的兩年,行業有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盡管國内外的政治、經濟形勢對酒業經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但企業們對于ESG的關注度“不降反升”:

五糧液以高度的責任和使命感投身産業幫扶、教育幫扶、抗震救災、生态保護的慈善公益,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近30億元,惠及群衆近百萬人;泸州老窖與TEAM CHINA不斷深化合作,用體育賦能鄉村振興,持續發力助推農體文體智體深度融合、多元融合格局的形成;汾酒踐行國企擔當,不斷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青島啤酒、張裕葡萄酒等酒企也在不忘初心使命,勇擔社會責任······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酒企在為實作碳中和,建構零碳、低碳工廠和建構綠色供應鍊而努力,并從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态效益。

茅台、洋河發聲,透過達沃斯看中國酒業的ESG發展

2023年11月,由中國酒業協會編寫的《中國酒業ESG發展報告(2022)》正式釋出。據中國酒業協會酒與社會責任促進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元月介紹,從環境治理上來看,2022年,中國酒業投入資金15.12億元。整個行業減碳100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種了4萬多畝綠化樹林;整個行業減少新水用水1800萬噸,大概有19個水立方體育館容積這麼大。

除了環境治理,酒企在鄉村振興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從2022年資料來看,整個年度一共開展了52個鄉村幫扶項目,涉及6746個鄉鎮,總共投入9.14億元,同時新增1.36萬個就業崗位。

顯然,酒業在經濟發展、稅收貢獻、解決就業、活躍消費、鄉村振興、吸引投資等經濟社會領域均大有可為。

但不容忽視的是,因企業類型不同,酒企在踐行ESG時,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一方面,上市公司、央企、國企的ESG(社會責任)資訊披露率顯著領先,而部分中小企業至今仍缺乏建立相關的監測監控制度,也尚未完善企業内碳排放管理;另一方面,據新浪财經ESG評級中心釋出的資訊顯示,中國酒業ESG存在評級較低、與市值普遍背離等特征。

參考全球主流ESG評級體系MSCI明晟指數,ESG評級從高往低依次分為AAA、AA、A、BBB、BB、B、CCC共7個等級。目前,18家白酒上市企業拿到的最高評級為BB,頭部企業除洋河外,常年為B,還有4家酒企隻有CCC。

如果再仔細探究環境(E)、社會(S)、治理(G)單項,18家酒業上市公司分值也偏低,滿分10分,均分布在1分至5分區間。其中,社會(S)又是酒企普遍得分較差的單項。

由此可見,推動可持續發展仍然是酒業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但不管怎樣,ESG正激發酒企進行效率變革,并不斷增強酒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動力。我們堅信,推動ESG戰略的執行與落地,寫好“綠色答卷”,一定是中國酒業的當下,也必然是中國酒業的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