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行走三秦大地 解碼訴源治理

作者:榆林政法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沖突不上交”“推進沖突糾紛多元預防化解”……在溝壑縱橫起伏的陝北義合鎮村莊裡、道路旁,由陝西省綏德縣人民法院繪制的法治宣傳語迎面而來。

“養犬傷人典型案例”“路邊停車存在的法律風險”……在漢中市南鄭區黃官鎮的大街小巷,由漢中市南鄭區人民法院黃官人民法庭張貼的典型案例和法律風險告知書前不時有群衆駐足觀看。

“果園管理的風險防控及司法應對”“果企經營的風險防控及司法應對”……在“蘋果之鄉”洛川縣,一本由洛川縣人民法院編纂的《蘋果全産業鍊風險防控及司法應對》,被果農、果商、果企稱作“實用寶典”。

初冬時節,記者從陝西榆林出發,經延安、漢中抵西安,曆時7天,沿途近2000公裡。從城市到鄉鎮再到田間地頭,從高院到中院再到人民法庭,一路走來,記者切實感受到:在陝西各級法院的推動下,訴源治理變成了一場席卷三秦大地的基層治理風暴。

一種理念:堅持黨委上司,建構多元解紛大格局

行走三秦大地 解碼訴源治理

“老張,小區安裝電梯,居民們的意見不統一,你看這事咋辦?”

榆林民泰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屈升國一大早便來到榆林市榆陽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服務中心,找到了榆陽區司法局的專職人民調解員張德雄。

曾幾何時,屈升國本着“有事找法院”的想法,經常到法院立案。

榆林市榆陽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長劉晶發現,屈升國的案子多是業主拖欠物業費之類的糾紛,有時官司雖然打赢了,可屈升國和業主的關系卻越來越僵,來年業主依舊不願意交物業費,屈升國又會再到法院立案,逐漸陷入了惡性循環。

于是,當屈升國又準備立案時,劉晶帶他找到了張德雄。

“你看看你們的服務水準,小區的路多年失修,綠化帶多久沒有修剪了,居民家裡漏水你們咋不管?”張德雄建議屈升國先将服務品質提上去。

随着物業服務水準的提高,張德雄又做起了居民的工作:“你說咱們的物業服務咋樣,為了改善小區環境又修路又種樹,你們有事情随叫随到,咋還不交物業費呢?”

在張德雄調解的同時,劉晶也沒有閑着,她充分發揮法官的專業優勢,一邊給張德雄提供必要的指導,一邊給當事人雙方普法釋理。

經過張德雄和劉晶的斡旋,屈升國把服務水準提了上去,業主們也不再拖欠物業費。

“我要給劉法官道個歉,當初我還埋怨她不給我立案,現在才明白,她幫我把病根治了。”

伴随着糾紛的解決,屈升國的觀念也在發生着變化。

“以前有事我就找劉法官,現在啊,我有事就找老張。”屈升國笑道。

從有事找法院,到有事先調解。這是榆林市訴源治理工作的典型特點。

為進一步推動訴源治理工作,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積極争取黨委支援,以市委政法委名義下發訴源治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并成立榆林市訴源治理綜合試點工作上司小組,由榆林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賀湘如擔任組長,榆林中院院長吳小鵬擔任執行組長。

在全市一盤棋的大格局下,訴源治理成效顯著。2023年1月至11月,榆林全市法院共新收各類案件88807件,同比下降5.46%。

“訴源治理不是法院一家的事情。”賀湘如一針見血,道出了做好訴源治理的關鍵——由“法院主推”上升為“黨政主抓”。

這也是陝西各級法院的共識。然而,在現實中,如何積極争取黨委的支援?這考驗着法院的智慧。

行走三秦大地 解碼訴源治理

幾個月前,城固縣人民法院院長餘家武将一份厚厚的調研報告上報給漢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城固縣委書記胡新利。這份調研報告是餘家武在前往浙江、貴州等地調研後,結合城固縣現狀,就訴源治理工作進行的可行性探讨。

不久後,胡新利主持召開了全縣訴源治理工作推進會,要求全縣建構“黨委上司、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社會協同、司法推動、法治保障”的多元解紛工作大格局。

“過去,訴源治理工作主要由法院牽頭。現在,我們堅持縣委統一上司,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成立上司小組,由縣委政法委牽頭,明确一名縣委常委主抓。”胡新利介紹。

從基層發力,緩的是一地之困;從上層發力,解的才是全域之急。

在陝西省進階人民法院的推動下,訴源治理已納入平安陝西建設考核,陝西高院積極報請省委政法委,将萬人起訴率作為重要考核名額,着力推動地方黨委、政府從源頭減少訴訟增量,使訴源治理工作更富成效。

一種機制:強化府院關聯,發揮行業組織的專業優勢

行走三秦大地 解碼訴源治理

晚上6時的西安,華燈初上,車流絡繹不絕。當人們卸下一天的疲憊時,西安市未央區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的法官們卻迎來了一天中最繁忙的時候。

“我們法庭主要是幫助農民工解決拖欠工資問題,白天農民工們都忙着上班,到了晚上才有時間維權。”法庭庭長陳元介紹。

西安市未央區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設立在由西安浐灞生态區管理委員會成立的“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一站式服務中心”中。

在服務中心,府院關聯的優勢被發揮得淋漓盡緻。針對勞動糾紛,住建、公安、法院、市場監管、民政、勞動監察、勞動仲裁等部門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各部門發揮行業優勢,将沖突化解在訴前;法院協助各部門查清事實、理清主體,進行司法确認……

截至目前,法庭已參與化解糾紛超過5800餘起,司法确認1200餘件,為農民工成功追回工資超過4500餘萬元。

“府院關聯,形成部門合力,讓訴源治理事半功倍。”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趙雷介紹,目前西安中院已與市金融局等45家機關簽訂31份協定,建構起全覆寫、廣合作、全鍊條的府院關聯訴源治理大格局。

行走三秦大地 解碼訴源治理

不僅僅在西安,在廣大鄉鎮農村,府院關聯也是解決沖突糾紛的重要手段。

延川縣延水關鎮李家塬村,這裡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數十米高的黃土山包連綿擁簇,狹長的溝壑縱橫蜿蜒。在李家塬村的折腰峁,峁頂上兩條狹長的排水渠中間,有一塊十幾米寬的平地,這是村民李某的耕地。耕地的下面,埋着西氣東輸的管線。

2023年7月,西氣東輸管線巡查員發現折腰峁的排水渠發生塌陷,導緻輸氣管道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應急搶修。

但是水渠維修涉及占用李某的耕地,涉事公司與李某就占地賠償金額無法達成一緻,遂向鎮政府反映。

延水關鎮黨委将糾紛上報到縣綜治中心,縣綜治中心迅速成立調處小組進行調處。可是調解了兩個月,雙方就賠償金額始終無法達成一緻。

眼看陷入僵局,延水關鎮黨委書記劉文平提議讓延川縣法院副院長劉春明和法官孫樹郁指導調解工作。

“地裡種的啥?”“一年畝産是多少?”“耕地面積多大?”

法官們先是聽取了李某的畝産收入,又實地對李某的耕地面積進行了丈量,并找來了相關案例判決和法律法規供雙方當事人參考。

僅用一上午時間,便在田邊将這起糾紛化解了。

“唯有各部門各展所能、通力合作,才能下好訴源治理這盤大棋。”陝西省委政法委副秘書長孟傑表示,目前陝西“法院+金融”“法院+婦聯”“法院+村鎮”等各種沖突預防機制遍地開花。

一種态度:堅持能動司法,到人民群衆身邊去

行走三秦大地 解碼訴源治理

“老徐,忙啥呢?”“老徐,吃了沒?”

漢中市南鄭區黃官鎮,黃官法庭庭長徐劍走在路上,鎮上的居民熱情地跟他打着招呼。

徐劍已經在這裡工作了6年,早已是居民們的老熟人,居民們遇到解決不了的沖突,都喜歡找徐劍調解。

徐劍現場調解沖突時總喜歡帶一塊黑闆,他也被居民們稱為“黑闆法官”。

不久前,劉某上中學的兒子騎電動車外出時不慎将鄰村丁某撞傷。盡管雙方村委會會同特邀調解組織及時協調,但因丁某對賠償金的期望值偏高,導緻調解一度陷入僵局。

醫療費、住院夥食補助費、營養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

徐劍到達現場後,在黑闆上一條條地計算着各項賠償金額。

“老丁,你看我算的對不對?不能你要多少就給多少嘛,咱們要根據法律規定來。”

看着徐劍列出的事故賠償清單,丁某不再堅持索要高額的賠償金,當場同劉某簽署了調解協定。

“帶着黑闆,可以現場給當事人算算賬,也可以給當事人和調解員普及法律知識。”徐劍解釋道。

為了更全面了解轄區情況,徐劍平日有時間便會到村裡去走一走,看看有哪些多發糾紛。針對這些糾紛特點,定期給調解員們進行教育訓練,并就糾紛特點形成風險告知書,配合典型案例張貼到大街小巷,為居民們普法。

積極融入黨委上司的訴源治理大格局,要求法院不僅要做好訴前調解,更要将觸角延伸到基層,及時發現沖突隐患,防患于未然。

位于延安市南部的洛川縣是著名的“蘋果之鄉”,全縣蘋果園面積53萬畝,農民人均3.3畝,年産蘋果100餘萬噸,涉果企業800餘家。

洛川縣在打造蘋果全産業鍊過程中,發現部分果農、果商和果企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專業的法律知識,這也導緻法院每年的涉蘋果行業案件數量居高不下。

如何運用司法手段護航蘋果産業,減少訴訟糾紛,保障果農、果商和果企的合法權益,成為擺在洛川法院面前的一大課題。

2022年,洛川法院17名一線法官深入田間地頭、果品企業、政府部門等展開調研,圍繞蘋果全産業鍊14個環節遍訪司法需求,深剖問題根源,曆經半年時間,形成了16篇調研報告。

行走三秦大地 解碼訴源治理

在此基礎上,洛川法院邀請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業務骨幹和法學專家進行專題研讨,形成《蘋果全産業鍊風險防控及司法應對》一書。

該書從果園管理、果品銷售、果企經營、果業保障四個方面,對所涉的法律風險隐患及應對政策、典型案例、示範文書、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歸納,被果農、果商和果企們稱作“實用寶典”。

“就法院而言,訴源治理不是将各種解紛力量請進來,彙聚到法院,而是法院的司法服務要走出去,主動融入黨委上司的基層治理大格局之中。要通過巡回審判、法律指導、調解員教育訓練等方式,助力沖突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态,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少訴訟增量。”陝西省進階人民法院副院長姜敏表示。

過去十年,陝西法院新收案件量呈持續增長态勢。如何抑制?唯有抓好訴源治理。

2023年初,陝西高院提出貫徹“一條主線”,統籌“兩個大局”,抓準“八項工作”,實作“一個目标”的“1281”工作思路。其中,八項重點工作的第一項便是訴源治理工作。在全省法院齊心協力下,拐點終于出現。2023年,全省法院新收一審民事案件48.72萬件,同比下降7.15%;新收一審行政案件7140件,同比下降9.73%;訴前調解案件39.83萬件,同比增長111.28%。在成績面前,陝西法院并沒有安于現狀。總結經驗,能動創新,保持目前機制的可持續、高品質運作;深入調研,主動作為,進一步打通府院關聯中的難點和堵點;拓展思維,舉一反三,加強執源治理,減少執行沖突糾紛,切實解決當事人急難愁盼;……陝西法院正在以快走一步、走深一步的紮實作風研究機制、梳理問題、用好實措,真正把成績轉化為繼續向前的動力。

來 源 :人民法院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