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還能這樣?44歲姐姐收養38歲閨蜜做女兒:為彼此養老 

還能這樣?44歲姐姐收養38歲閨蜜做女兒:為彼此養老 

文 | 米粒媽

最近米粒媽看到了一個南韓的奇葩領養事件,兩個閨蜜走領養程式成為了母女,一個44歲,一個38歲,雖然年齡差真的很小,但仔細想想,誰規定年齡差異小就不能做母女了?

未婚未育的兩閨蜜,要想在法律上建立一個穩妥的關系給對方養老,還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女性獨立時代的到來,大家越來越清醒的背後,也勢必催生出很多新的養老方式。

還能這樣?44歲姐姐收養38歲閨蜜做女兒:為彼此養老 

女版伯牙子期

拿閨蜜當養老搭子是基操,之前聽說身邊有人這麼幹,把米粒媽羨慕了好一陣。

之前還刷到過兩個單親媽媽搭夥養娃,看她們分享的日常真的太治愈了,因為這個“重組家庭”的氛圍,真的比很多家庭都要好:

孩子放學前,兩個媽媽一起洗菜、做飯,邊幹活邊聊天,很快一桌子香噴噴的菜就上來了。

孩子們回來了,就陪孩子一塊玩;如果一方有事,加個班、約個會之類的,另一方就負責在家帶娃,一點都不用擔心孩子的安全和吃飯問題。

還能這樣?44歲姐姐收養38歲閨蜜做女兒:為彼此養老 

孩子生病是單親媽媽最頭疼的時候,但因為有了伴兒,負擔也減輕了一大半,不管是帶孩子上醫院,還是在家照顧,都有人搭把手,不用再一個人無助地奔波。

閑來無事的時候,兩位媽媽的家就會秒變大學女生宿舍,一塊追劇、聊八卦、看小鮮肉,無話不談。

神仙的日子也不過如此了吧,這簡直就是我夢想中的帶娃烏托邦啊!

說回南韓這對以母女形式搭夥的閨蜜,這倆人的組合又不一樣了。她們的訴求不是實作帶娃自由,而是兩個人都單身的情況下,想實作老有所依自由。

“母親”Eun今年44歲,原生家庭中,她的媽媽操勞了一輩子,在“喪偶式育兒”的家庭關系中長大,讓她覺得婚姻這種形式挺沒勁的,對走進婚姻也沒有信心。

因為不想重蹈媽媽的覆轍,她遲遲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

為了擺脫在大城市生活的壓力,Eun選擇搬到鄉下。在那裡,她遇到了自己的畢生知己,Lee。

和Eun一樣,Lee也單身未婚,同樣因為厭倦了大城市的生活而搬到鄉下。

還能這樣?44歲姐姐收養38歲閨蜜做女兒:為彼此養老 

志同道合的兩個人就這樣成了好閨蜜,她們一起發現新奇的植物、烹饪各種素食、動手做一些原創手工,越玩越開心,簡直不能更合拍。

這簡直就是隐于山林的女版伯牙子期呀!

認識不到一年,Eun和Lee決定搬到一起住。按照她們的規劃,住在一起可以減輕獨自生活的不安全感,同時也確定上了年紀或者突然生病時能彼此有個照應。

住到一起後,她們嘗試了分擔賬單、家務,甚至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已經決定買下了共同居住的房子。

這麼合拍的兩個人,簡直是絕佳的養老搭子!于是她們開始為長遠打算,想着就這樣生活下去,就很不錯。

還能這樣?44歲姐姐收養38歲閨蜜做女兒:為彼此養老 

成為母女

Eun曾經因為慢性頭疼住過院,那時候她才發現,在南韓,很多重要決策隻有家屬才能做。

跟Lee的關系雖然親如家人,但說到底,她們隻是朋友,沒有任何法律上的羁絆。這樣要到老了照顧彼此,就産生了很大的難度。

她們也想過以同志人的身份結婚,但南韓的法律不支援同志結婚,是以這個路徑也是行不通的。

于是她們想到了收養。

還能這樣?44歲姐姐收養38歲閨蜜做女兒:為彼此養老 

這麼腦洞大開的操作,兩個人本以為會面臨重重阻礙。沒想到,辦理手續居然出乎意料的簡單,暢通無阻地就辦完了收養手續。

在南韓,未婚人士收養孩子,需要逐一審查年齡、經濟穩定性和撫養孩子的環境等因素,獲得準許的标準很高。

但收養一個成年人就簡單多了,甚至基本不需要任何先決條件。

想把朋友變成自己的女兒,隻需要自己比朋友年長、得到朋友母親的準許、以及證明對方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即可。

簡單到什麼程度呢?就填個表,回家等消息,24小時審批通過,收養完成。

還能這樣?44歲姐姐收養38歲閨蜜做女兒:為彼此養老 

整個過程,讓Eun對家庭、家人有了新的了解。她把自己的經曆寫成書,想要記錄下這些新的思考。

在她看來,南韓法律應該允許更多單身公民合法地建立自己選擇的家庭。家庭是人們的紐帶,無論性别或年齡如何,能夠互相信任和依賴的人就可以是“家人”。

格局瞬間打開了有沒有?其實家人更多的是一種情感連結、精神依靠。

還能這樣?44歲姐姐收養38歲閨蜜做女兒:為彼此養老 

如果“喪偶式”育兒中的丈夫也能算家人,出軌後還因為經濟原因強行綁定的兩個人還能算家人的話,那家人這個概念也就成了一個空殼子。

真正的“家人”,其實是心與心緊密聯系在一起,互相信任、互相依托的關系。而隻有在這樣的關系中,人才能得以健康生活,安全感也來源于此。

南韓2021年的“一人家庭”數量已經達到了700多萬。

而從南韓全球墊底的結婚率和生育率來看,預計到2040年,每10戶家庭中,将會有4戶是“一人家庭”。

日本年輕人,也開始流傳一種“蛙化現象”。

它指的是當一個人所喜歡的對象對自己也表現出好感時,卻突然失去了繼續和對方交往下去的興趣。年輕人甯願待在舒适的環境中,不願意冒險走進婚姻的殿堂,更願意選擇單身生活。

當婚姻不再是必選項,生娃與否也可以自由選擇,那新的問題就來了:老了怎麼辦?

其實傳統觀念中,所謂必須結婚生子、養兒防老的觀念,也都指向贍養。社會在發展,人的心态也在變化,但生老病死的規律是不會變的,老有所依的訴求也是确實存在的。

崇尚浪漫的法國,早就沒什麼人結婚了。他們就已經根據特定的關系結構,出台了更能适配的法案。

比如法國的“PACS”(民事互助契約),就能保障不結婚但長期同居的兩人的權益。

簽訂PACS的當事人可以是異性也可以是同性,它在責任上的整體束縛相比婚姻要小得多,但在經濟、互助義務等方面都有對應的保障。

還能這樣?44歲姐姐收養38歲閨蜜做女兒:為彼此養老 

民間自助方法也有不少,英國之前有26位女性一起建立了老年女性共住社群OWCH,探索新的家庭形式和養老方式。

安全感确實是自己給自己的,當制度越來越健全,新的關系結構越來越多元,結婚生子不再是安全感的來源,這才是自圓滿。

還能這樣?44歲姐姐收養38歲閨蜜做女兒:為彼此養老 

自圓滿

其實很長時間以來,我們都把安全感的來源搞錯了。尤其是那些一門心思催婚的長輩,認為隻有婚姻中的另一半才是個依靠。

但其實這個想法真的特别經不起推敲,非常輕易就能被推翻。

明星離婚的例子不勝枚舉,前幾天米粒媽還剛剛寫過導演爾冬升的故事,他跟妻子相約丁克20年,卻在晚年突然爆出有了私生女,早已失去生育能力的妻子隻能選擇離婚退場:《63歲知名導演與妻子丁克20年,晚年私生女還轉移上億财産?!》。

還有相夫教子、帶大孫輩的蘇敏,到了50歲決定自駕旅行周遊全國,才找到了自我,發現原來安全感的來源,居然并不是多年來冷暴力、惡語相向的丈夫,而是那輛帶她駛向遠方、找到自我的汽車。

還能這樣?44歲姐姐收養38歲閨蜜做女兒:為彼此養老 

當找個依靠、養兒防老的觀念一下子失靈了,越來越多人發現,其實我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過,我們需要尋找的那個最終的依靠有可能是伴侶、孩子,也有可能不是,大機率隻能是自己的時候,新的社會形态就應運而生。

其實怎麼說呢,這很容易用力過猛。一用力過猛,什麼“去父留子”“不結婚之生娃”的論調就會出現。

但米粒媽覺得,搭子當然可以是咱家豬隊友,也可以不是。但無論是不是,都不應該排斥婚姻這條線,這隻是一種選擇,你可以不選,也可以選,視自己的情況而決定選不選,但你沒必要說它不好。

米粒媽看過一個資料,大陸2000萬單親媽媽中,超過一半人的月收入不到4000元,每一分錢都要緊巴巴地花,每一分鐘都要掰成兩半用——一半掙錢,一半帶娃。

米粒媽身邊,也有丁克到了晚年,看病不得不麻煩外甥女的老人。他們會發自内心地說,要是有一個自己的孩子就好了。

當然,單親媽媽裡也有潇灑自如的葉海洋,丁克一族裡也有大量的人把日子過成了田園牧歌。

人生的形式有那麼多種,可能你就是跟你的閨蜜關系最好,任何異性都無法替代的那種可以互相托付的好,那真的和閨蜜偕老,也未嘗不可。

還能這樣?44歲姐姐收養38歲閨蜜做女兒:為彼此養老 

這個時代的好處就在于它越來越多元,當你擁有了選擇多種生活形态的權利,格局打開了,才會發現,其實殊途同歸。

結婚生子是自圓滿,跟閨蜜偕老是自圓滿,集體養老是自圓滿,跟朋友走收養程式變成母女是自圓滿,丁克是自圓滿,單身是自圓滿,結三五次婚還是自圓滿……

當我們足夠了解自己,足夠關注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想要過怎樣的生活,适合過怎樣的生活,我們就擁有了真正的自由。

這種自由指向自主選擇想要的生活方式,而這種方式一旦得到了法律意義上的保障,無論形式是怎樣的,你都會收獲無限安全感。

個人簡介:@米粒媽愛分享 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專注學習幹貨、教育經驗和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