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随人歸》|詩意創作下的陰晴圓缺

作者:終南影話

導演吳贻弓在繼《城南舊事》後的又一作品《月随人歸》,在開拍之初就引觀衆無限期待,以期吳贻弓能再續《城南舊事》的輝煌,帶給電影界一股清新之氣。電影改編自趙辛予小說《租妻》。故事講述離家 36 年的張漢元為了滿足父母的殷殷期望帶着 “假妻子”,在中秋佳節前後從台灣回來探親,遇見昔日因父親不同意交往而被拆散的戀人林夢芸,與之破鏡重圓的故事。導演在本部電影中繼續保持他散文化的風格與藝術創作個性,在影院愈來愈重低級的刺激錄像之際,吳貼弓向厭倦已久的觀衆,展示了一種淡雅的視覺魅力,較多運用空鏡頭和重複鏡位等電影特殊表現手段,創造視覺節奏與韻律來達到銀幕散文詩的審美意圖,他精心設計了多達 27 個各式各樣的月亮鏡頭來營造意境氛圍,但在整體創作中不難發現有衆多不協調之處,這種詩意也難免刻意,使月多了些“陰晴圓缺”。

《月随人歸》|詩意創作下的陰晴圓缺

電影拍攝時,吳贻弓考慮到,“因為想在月亮上做點文章,是以全片設計了多達 27 個各式各樣的月亮鏡頭,它們不僅大小有别,甚至希望色彩也不雷同。這就需要特技和攝影共同努力下一點功夫。各色月亮的出現不僅是為了點題或是起隐喻的作用,也不僅隻是人物心情的烘托或渲染,更并非為了時間或場景的轉換,我希望它們能成為一種貫穿全片的情緒鍊,甚至是一種蒙太奇段落的韻腳”。“我設想有些月亮畫面要做一些誇張地處理,甚至是帶有浪漫色彩的,絕不要囿于真實生活中是否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比例而有所顧忌。而比如說有的月亮我希望能拍到大得出奇的地步等等。總之,讓我們在這一方面盡量大膽一點,把月亮拍出點拟人的情趣。是以,我們在電影中能看到貫穿始終的月亮意象,在林夢芸倚窗獨望時;在張漢元吸煙獨思時;在張漢元與林夢芸愉悅對談時,月亮始終挂在天上伴在左右,通過各部門對這種規定情境氣氛的着力營造和烘托,整個影片含有淡雅、清新、柔和的格調,使人賞心悅目。但這些月亮空鏡頭多則多矣,卻缺少變化,都隻是一輪圓月出現在各式各樣的情境中,寄情不足亦沒有情景交融之感,更惶說産生韻腳與旋律的效果。

《月随人歸》|詩意創作下的陰晴圓缺

電影片名出自李白的五言古詩《下終南山過解斯山宿置酒》,原詩前四句為“暮從碧山下,山月随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導演期望在月随人歸時分,返顧人生漫長曆程,體驗其中思緒萬千卻無法言盡的“蒼蒼翠微”,充滿了詩意哲理意境。《月随人歸》故事也想通過一個從骨肉分離到歸來團圓跨越海峽兩岸的家庭,将視線聚焦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互相了解,并最終實作“和解”的主題。36年轉瞬即逝,以前認為不能過的坎,重要的事情,但在如今看來似乎都不構成阻礙,隻是多年的分離平添了些許無法言盡遺憾,。吳贻弓把曆史的大背景——推到銀幕以外,隻着重表現此時由于彼時彼刻的緣故所造成的個人和家庭成員之間親情的隔閡和溝通的過程。淡化了故事本身背景中由政治因素所帶來的沖突。通過一個家庭中的情感糾葛,來表現海峽兩岸關系的曆史問題,将舊時政治與宗教問題巧妙地轉化為家庭沖突。但這種因宗教信仰導緻的愛情破裂,在當時的上海似乎不夠典型和可信,故事雙方昔日相愛情景太虛,缺乏充分有力的細節明顯鋪墊不夠,以緻年後兩人重逢似有千情萬緒的交流卻難以引起觀衆的認同和共鳴。

《月随人歸》|詩意創作下的陰晴圓缺

《租妻》電影文本自身平淡流暢,難以有特點,導演也知它隻是一幅日常生活平淡的畫卷,希望有一些深層次的隐痛、苦惱和抵觸,經過摩擦和碰撞,自然地觸及其心靈上的不平靜。但脫離特定的民族時代背景,這實在是一個太常見的愛情離合,缺少精彩的絕筆,沒有動人的情節,甚至完全可以放人其它結構架構中就是一個平庸的通俗故事。它并不會驚天地、泣鬼魂。是以導演想通過故事就發生在身邊來增加真實感,直截了當地把故事發生的地點點明為上海,而且徑直就用上海的各個真實地名,比如美琪大戲院、南京路外灘、華聯商廈等等。吳贻弓說選外景時,有人說外白渡橋旁邊在造閘橋是個工地怎麼辦?我說拍進去也沒關系。包括路邊某某機關的标志或木牌,也不必更換,因為在我們拍攝的地點的确就有這麼一個機關,比如吳興路上的上海體育研究所等等。但是真實感增加,劇情中很多展開就顯得非常不合理,不貼近生活,比如,為什麼張漢元與家裡一直有家信來往,卻不知又不提到林夢芸婚姻狀況;父母也知對林夢芸有虧欠,為何不撮合雙方;即是如此見面後,一切也可說清楚,似乎不必做作地準備提前返台;假夫妻即便不能同睡一床,也不至于在飯店要兩套房間不開套間;因為父親要一起辦個席,又将一切都說明了等等。劇作上這方面的漏洞這種低級失誤,特别容易引起觀衆的不信任。

《月随人歸》|詩意創作下的陰晴圓缺

當然,《月随人歸》電影籌備時間極為緊迫。從1990 年 7 月 16日開始修改文學劇本,到 1990 年 12 月 11 日送北京通過,前後共計 146 天。其中影片籌備 45 天、拍攝9 天,含送審在内,後期總共曆時 42 天。相比而言,影片《城南舊事》單是醞釀和籌備就用了 154 天,沒有好好打磨這或許是劇情漏洞,難以打動觀衆的原因之一,也或許是報着與《城南舊事》對比的心态對這部影片有了過高的期待,它并沒有讓人眼前一亮。

但影片在文學和音樂的輔助之下,建構出電影浪漫詠歎的基調,希望在如今的電影序列中能經常出現。

《月随人歸》|詩意創作下的陰晴圓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