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歸真醫理:經絡之本輸

作者:和澤行者
歸真醫理:經絡之本輸

按:圖文選自微信公衆号《歸真醫學》。

文章為歸真老師原創,此文内容嚴謹,意在正本清源,講清中醫,如靜心閱讀,必有收獲。

今天我們繼續講課。

上節課我們講了經絡的标本,講了标本之處的應用,那标本除了前面所說的标本之處以外,還有本輸标輸,所謂本輸,也就是在本處的輸穴,所謂标輸,也就是在标處的輸穴。

那本處的輸穴都有哪些呢?從道理上來說,可以說所有在本處的穴位都可以稱為本輸,而最常用的呢則就是我們所謂的五輸穴了。就像我們說人體處處可以說皆是穴位,無一處不是穴,而定下來的穴位呢,則就是經穴,三百六十多個。所謂經穴,一是指經上之穴,另一個意思呢,就是指經常之穴,恒常之穴。再比如我們說中藥,可以說無物不是藥,但确定下來的藥材呢,則是有限的,我們說中藥就是特指這些藥材。五輸穴是最常用之穴位,是以我們一般說本輸,也就特指五輸穴了。

五輸穴,也就是

歸真醫理:經絡之本輸

,每條經有五個穴位,其皆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

靈樞本輸篇:

肺出于少商,為井木,溜于魚際,為荥,注于太淵,為俞;行于經渠,為經,入于尺澤,為合。

心出于中沖,為井木,流于勞宮,為荥,注于大陵,為俞,行于間使,為經,入于曲澤,為合。

肝出于大敦,為井木,溜于行間,為荥,注于太沖,為俞,行于中封,為經,入于曲泉,為合。

脾出于隐白,為井木,溜于大都,為荥,注于太白,為俞,行于商丘,為經,入于陰之陵泉,為合。

腎出于湧泉,為井木,溜于然谷,為荥,注于太溪,為俞,行于複溜,為經,入于陰谷,為合。

膀胱出于至陰,為井金,溜于通谷,為荥,注于束骨,為俞,過于京骨,為原,行于昆侖,為經,入于委中,為合。

膽出于竅陰,為井金,溜于俠溪,為荥,注于臨泣,為俞,過于丘墟,為原,行于陽輔,為經,入于陽之陵泉,為合。

胃出于厲兌,為井金,溜于内庭,為荥,注于陷谷,為俞,過于沖陽,為原,行于解溪,為經,入于下陵,為合。下陵也就是足三裡。

三焦者,出于關沖,為井金,溜于液門,為荥,注于中渚,為俞,過于陽池,為原,行于支溝,為經,入于天井,為合。

小腸者,出于少澤,為井金,溜于前谷,為荥,注于後溪,為俞,過于腕骨,為原,行于陽谷,為經,入于小海,為合。

大腸,出于商陽,為井金,溜于二間,為荥,注于三間,為俞,過于合谷,為原,行于陽溪,為經,入于曲池,為合。

是謂五髒六腑之俞,五五二十五俞,六六三十六俞也。

這六十一個穴位大家是需要記住的,以此為十二經之本,基本上把這些穴位用好,就可以對治大多數的疾病了。

五輸以分五行,自井穴開始,順次而生。陰者,陽化,以木氣為始,其井穴皆屬木,陽者,陰成,以金氣為始,其井穴皆屬金。自井而後,陰經木火土金水,陽經金水木火土。故陰經,井木、荥火、俞土、經金、合水,陽經,井金、荥水、俞木、經火、合土。

這裡面有兩個問題,手足三陰和手足三陽各有六條經脈,每條經上都各有五俞,那麼陰經應該是五六三十,陽經應該也是五六三十,為什麼陰經是五五二十五,而陽經卻是六六三十六呢?

歸真醫理:經絡之本輸

這是因為靈樞本輸篇在講陰經五俞的時候,隻講了手太陰肺、手厥陰心主、足太陰脾、足厥陰肝和足少陰腎,而沒有講手少陰心,是以就隻有五五二十五俞。後來在邪客這一篇裡黃帝問了,說,手少陰之脈,獨無俞,何也?岐伯曰:少陰,心脈也。心者,五髒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髒堅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絡,包絡者,心主之脈也,故獨無俞焉。也就是說心髒呢,它是不受邪的,心髒所受邪皆出于心包,是以心經呢,就沒有五輸了。

這個五輸主要是用來治髒病的,也就是主要是用來治髒腑之病的,而不是用來治經病的。比如一個人胳膊痛,痛在手少陰心經上,那這呢屬于是經病,而其髒并無病,是以呢就不是取五輸去治,而是取标本之處去治。那手少陰心經之本在哪裡呢?在兌骨之端,也就相當于是神門穴,是以就取神門穴去治。

經中,黃帝曰:少陰獨無俞者,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經病而髒不病,故獨取其經于掌後銳骨之端。就是這個意思。那五輸穴可不可以用來治經病呢?當然也是可以的呀,因為五輸本來就屬于本輸的一部分嘛。後人補充了手少陰心經的五輸穴,像神門就是屬于五輸穴中的俞穴。是以言五輸,也就包含了标本在裡面了。

那六腑為什麼又是六六三十六呢?這是因為六腑除了有五輸之外,還有一個原穴。這個原穴又是什麼意思呢?原穴其實原本指的是五髒的原穴,靈樞九針十二原篇就隻講了五髒的原穴,而沒有講六腑的原穴。五髒的原穴就是五輸中的俞穴,也就是井荥俞經合中的俞穴。五髒之原穴皆以太或大命名,肺原太淵,心原大陵,心這裡指的就是心包,大陵是心包經的穴位,肝原太沖,脾原太白,腎原太溪。左右各有一個,這就是十個。然後除五髒之外,還有膏原鸠尾,肓原脖胦,鸠尾在心下,脖胦在臍下,鸠尾、脖胦各一,是以一共是十二個,稱為十二原。

歸真醫理:經絡之本輸

而陽經為什麼不是以俞為原,而是又單獨置了一個原穴呢?這是因為我們之前講過的人身經絡總的來說,足經比手經要大,足經有根結,而手經沒有根結,陽經比陰經要大,陽經有根溜注入,而陰經沒有根溜注入,經之離合,陰經合于陽經。原穴為真氣自三焦之所通,三焦連于五髒而别出六腑,故六陽經者皆各有一原穴。

伐木者,伐其本,我們治病當然也以本輸為主,五輸穴既包含了髒腑之五行,又包含了标本在其中,是以五輸穴的應用就特别的廣泛。

那五輸穴怎麼用呢?

第一種用法,按五變來分。

井主髒,荥主色,俞主時,經主音,合主味。

所謂五變,比如說心髒,它有五種病變。其髒變,也就是心髒本身受傷,取在井,也就是心經之井穴,其色變,心主赤,比如一個人面見赤色,取在心之荥穴,時變,也就是時好時壞,取在俞穴,音變,心音徵,如果一個人見徵之聲,治在心經經穴,其味變,心味苦,如果一個人口中發苦,取在心經合穴。其它諸經皆仿此。

故經言,病在髒者,取之井,病變于色者,取之荥,病時間時甚者,取之俞,病變于音者,取之經,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于合,是謂五變也。

第二種用法,按外候來分。

井主心下滿,荥主身熱,俞主體重,經主喘咳,合主逆氣而洩。

這個呢,是難經的分法,其和内經五變的分法其實是相通的。井主髒之滿實,荥主身熱,身熱則色變,俞主體重,乍有輕時,經主喘咳,喘咳則音嘶,合主逆氣而洩,得之飲食。

第三種用法,是按五行生克來分,有子母本原之用。

五輸之穴,其井治髒,荥俞治外,經合治内,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不盛不虛,取其本原。

舉例,比如手太陰肺經,肺屬金,肺經五輸穴分别為少商井木、魚際荥火、太淵俞土、經渠經金、尺澤合水。經渠穴屬金,肺也屬金,其屬性相同,那經渠就是肺經的本穴。太淵屬土,土生金,太淵就是肺經的母穴,虛則補其母,肺虛就補太淵。尺澤屬水,金生水,尺澤就是肺經的子穴,實則瀉其子,肺實就瀉尺澤。其它諸經皆仿此。

這樣每條經絡都有髒腑對應的母穴、子穴和本穴,取其穴就可以對治髒腑虛實之病。

另外,因為井穴一般都在手指或足趾末端,其穴位比較小,紮上去也比較疼,不友善進行補瀉操作,是以一般補井當補合,也就是當需要補井穴的時候就不取井穴,而是取合穴來補,因為合為井之母。而如果要瀉井穴呢,就直接點刺出血即可。

這就是五輸穴的基本運用,五輸穴相當于把整個經絡髒腑的補瀉都包括在裡面了。

故經言,本輸者,皆因其氣之虛實疾徐以取之,是謂因沖而瀉,因衰而補,如是者,邪氣得去,真氣堅固,是謂因天之序。

歸真醫理:經絡之本輸

針刺之道,其在終始,終始之道,其有标本,标本之外有五輸,有根結,有根溜注入,有俞募之治,有會郄之治,有原絡之治,有八脈之會,有經脈之交,還有經外奇穴。此外,還有五刺、九刺、十二刺,還有補瀉手法等等。我本來想把這些都慢慢跟大家講一講,可是我發現如果這樣講下去的話就太多了,估計幾十節課都講不完。我們是基礎課,是以就不能再講這麼多了,這些隻能等有時間我們專門講針灸課的時候再講。大家明白經絡的基本結構,明白終始标本,學會五輸穴的使用,基本上也就可以慢慢入門了。

我們關于針灸的基礎課程就講這麼多。

我說過,我是帶領大家從山頂上往下看,當你把我們講的基礎的内容了解了以後,再去看其它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了。比如像我們講的針灸的内容,神針中一個手針、耳針,氣針中一個平衡針法,就都足夠别人專門開一門課的了。很多人得之一端,便私為鴻寶,以為不傳之秘,其實黃帝岐伯都無所秘,我們又有什麼好秘的呢?就像很多人所謂的秘方一樣,仲景之方哪一個不是秘方?仲景又有什麼好隐瞞的呢?醫學本是活人之術,不應該有所隐瞞。當然了,我們有些配方屬于是國家保密配方,這些是出于保護的需要,為了不被人拿去濫用,這就另當别論了。

好了,今天我們就講這麼多。

歸真按:我們基礎課程本來一共是八十一講,寓九九歸真之意。第八十一講已經寫完了,是關于如何靜心、練氣的内容,因其本與醫學基礎無涉,故舍去,未錄入。況靈素難經皆八十一篇,後學之人未當與之比拟也,故基礎篇隻以八十篇而結。西遊玄奘取經,經九九八十一難而取回,後經書于通天河落水,被水沾破而不全,玄奘懊悔,而行者謂之曰,天地本不全,經書不全亦應此不全之妙也。此天地悠悠,凡事皆未可盡也。

以上,歸真醫學基礎篇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