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為何不多背幾步?

作者:怔怔說

自古以來,一個王朝的興衰榮辱歸根結底就在于“天時地利人和”六字。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和。

回溯曆史,我們不難發現,君臣相親永遠都是一個國家走向強盛的重要原因。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為何不多背幾步?

殷商殘暴,天地似熔爐

殷商時期,奴隸制度盛行。對于統治階級來說,人命甚至不如草芥。統治者商纣王帝辛性情殘暴、沉湎酒色,是典型的暴君。他在位期間多次大興土木,發動戰争,導緻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與此相反,另一個小國周卻在悄悄地積蓄力量,希望能推翻商纣王的殘暴統治,解救黎民百姓。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為何不多背幾步?

當時還是部落首領的周文王延續前人的治國方針,讓利于民,與民便利。正是因為周文王體恤百姓,勤政愛民,是以,他很輕易地就獲得了百姓的廣泛支援。而同樣的,當時伐纣的歡呼聲越來越高,百姓都希望有一個英雄般的人出現來推翻商纣的統治。群衆的呐喊與呼喚,應該被聽見,也應該被實作。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為何不多背幾步?

明珠蒙塵,幸遇明主

姜子牙是姜姓,呂氏,也稱呂尚、呂望。相傳姜子牙的先祖曾輔佐過大禹治水,因其有功特賜呂姓。雖其祖上身份榮耀,但到了姜子牙這一代,家道早已中落。

據相關資料記載,姜子牙曾從事過許多當時社會地位極低的職業,如屠夫、小商販、算命先生等。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為何不多背幾步?

以當時的社會觀念來看,姜子牙就是一個不務正業的窮酸小子。因為他既沒有安身立命的本事在身也沒有正經的職業賴以生存,絕對稱得上是當時社會的閑散人。

但明珠就是明珠,它不會因為暫時被掩蓋了光芒就失去它自身的光芒。姜子牙天生聰慧,通曉天文地理,見識廣博,且深谙兵家之道,本可以憑借知識實作顯貴。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為何不多背幾步?

然而,他的滿腔文韬武略卻無法使得妻小衣食足安。

姜子牙一家常常是缺衣少食,有了上頓沒下頓。出于責任和擔當,姜子牙隻得暫時放下心中的憤懑自薦到商朝擔任低級官職。

他隻希望能憑自己的智慧換得家人吃飽穿暖。可惜,還沒任職多久,姜子牙就無法容忍商纣王的殘暴行為。

商纣王生活奢靡,所謂的“酒肉池林”都是用百姓的白骨和鮮血堆積起來的。他性情暴虐,聽信讒臣,竟以聽見遭受酷刑而發出凄慘的哀嚎聲為取樂,種種暴行,令人發指。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為何不多背幾步?

于是,姜子牙決意辭官。他逃出了樊籠,在渭水河畔隐居。

盡管居住的地方偏遠,但姜子牙的心卻始終惦記着廟堂,他渴望找到一個聖主,輔佐他成就不朽事業。

姜太公可謂是身在渭水河,心随天下民。

所幸,文王在其左右賢臣的推薦下來到了渭水河畔,姜子牙也終于見到了自己一生的伯樂。

一個君臣關系堪稱典範的故事将在這裡拉開序幕,曆史也将為姜子牙和文王留下燦爛的一筆。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為何不多背幾步?

文王屈膝,子牙鞠躬盡瘁

周文王是個心中有大義的君王。他心念百姓,不忍人民生活在商纣王的殘暴統治之下,于是他廣攬了天下衆多的英雄豪傑一同伐纣。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的故事正是姜子牙和周文王彼此相識、互相信任的結果。

但,選擇一位君王并用一生去幫助他成就一番大業是件需要謹慎的大事情。姜太公決定“為難”和考驗一下周文王。

他故作糾結地說:“西岐路途遙遠,我一個人走不了那麼遠。如果你能背着我去西岐,我想我會考慮些許。”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為何不多背幾步?

周文王聽得姜太公話語認真,不像開玩笑。在旁人看來,一國之君怎能背臣子呢?這與有違禮法。且文王當時自身疲敝,又怎麼能經受得起這種操勞呢?

若背姜太公,恐自己身體無法承受;若不背姜太公,又恐自己誠意不足,不能打動姜太公出山,伐纣一事遙遙無期。

稍稍遲疑後,姜太公慢慢地将頭低下,身體微屈,膝蓋彎曲,示意自己願意背着姜太公去往西岐。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為何不多背幾步?

就這樣,文王背着姜太公,一行人向西岐出發了。

文王背着姜太公顫巍巍地向西走了将近300步。但随着道路的艱險加劇以及體力漸漸不支的原因,文王背着姜太公又走了将近500步才停下來。

這時,姜太公鄭重地對着文王鞠了一躬說:“文王載我八百步,我護周王朝八百年。”

文王禮賢下士,不擺高架子的仁德之心打動了姜太公,用八百步換得了姜太公一生的鞠躬盡瘁。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為何不多背幾步?

君聖臣賢,佳話千年

往往不經意的一句話真的就恰巧就成為了故事的注腳。

文王載姜太公八百步,姜太公護周王朝八百年的故事或許并不真實存在的,但曆史卻總是讓人吃驚。

從西周建立到東周覆滅剛好800年,似乎正對應着文王背着姜太公走的那八百步。

西周400年是穩穩當當的400年江山,後幾百年則是踉踉跄跄、苟延殘喘,直至戰國時期。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為何不多背幾步?

相比起文王和姜太公的轶事,我更敬畏的是他們之間的深厚情感。一個是君,一個是臣;一個身份高貴,一個出身鄉野。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親民愛民。

身為上位者,他們想到的不僅僅是自身的榮辱,更是天下百姓的榮辱。

為着共同的目标,他們互相了解,彼此尊重,譜寫了一段君聖臣賢的佳話。我不由得想到劉備與諸葛亮,不由得想到齊桓公與管仲,都是君臣和諧的典範,也都是對于“人和”的最好诠釋。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為何不多背幾步?

君臣之間往往有着因身份或利益而産生的種種隔閡,也是以民間有着“伴君如伴虎”的說法。

但好的君臣關系可以如同文王和姜太公一樣,彼此尊敬、了解,不在乎身份的僭越,而在于心相通,在于力往一處使。

他們之間的君臣相親更像是朋友之間的仗義執言、兩肋插刀,是以才能一直為我們津津樂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