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作者:娛事娛绯

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文|娛事娛绯

編輯|娛事娛绯

前言

衆所周知,在探索西方音樂史的脈絡中,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标題音樂”這一概念。

畢竟從貝多芬交響曲的戲劇性内涵,到浪漫時期的音樂家們如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

可見标題音樂不僅僅是音符的序列,更是情感、文學、繪畫和戲劇的交融。

但在标題音樂的起源與演變中,若是以柴科夫斯基的《四季》為例,音樂與詩歌結合的獨特藝術能完美表現嗎?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标題音樂的起源與發展

其實在西方音樂史中,給樂曲加“标題”的現象早已存在,但真正帶有浪漫色彩的标題音樂卻是到19世紀30年代才興盛起來的。

比如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就是典型案例。

并且19世紀的音樂家們對文學詩歌、繪畫、和戲劇有着濃厚的興趣。

甚至他們還試圖通過為音樂加入标題或進行詳細的文字解說,将主觀的情感體驗和個人的想象如實的傳達給聽衆。

想當初,柴科夫斯基說過,從廣義的觀點來看,任何音樂都是标題性的,也就是說除了音響遊戲的音樂,都可以看作是标題音樂。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不過柴科夫斯基這句話籠統的給人一模糊概念,忘卻了非标題音樂,這樣也就失去了标題音樂存在的意義。

比如大陸近代起就有标題音樂的産生,如《兒童組曲》、《晚會》、《梁祝》等曲子,都是大陸優秀的标題音樂作品。

但是像《滿庭芳》、《夜深沉》這樣的标題都與内容毫無關聯,甚至有的還南轅北轍。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然而不止大陸,其實像法國等國家也是這樣的,其中法國古鋼琴家創作的曲子,如《割禾人》、《香水》、《慕尼克修女》等。

但是這些曲子的标題和内容都是不相幹的。

比如《慕尼克修女》,這首曲子僅僅是一首抒情的曲子,卻聽不出來與“修女”形象相關的旋律。

由此可見,若是判斷是否為标題音樂,不隻看标題,更重要的是标題性内容和音樂形象跟标題相符,畢竟标題可以給聽衆帶有一定的引導和提示。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春天的音樂诠釋

其實,若是能深入領會到詩歌與音樂相結合的特點,再加上對曲子的練習以及對不同演奏家版本的反複研讀,進而才能在演奏诠釋上有新的體會。

“淡青、鮮嫩的松雪草啊!初春殘雪偎在你身旁。……往昔的憂愁苦惱,隻剩下最後幾滴淚珠兒還在流淌,來日的幸福,将給您帶來新穎的幻想……”——阿·馬伊科夫。

其中松雪草主要産自于俄羅斯,它是俄羅斯最早報春的植物,象征着新生命的誕生,以及對未來的美好願望。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而阿·馬伊科夫通過對松雪草的歌頌,表達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而柴科夫斯基的四月在感情上也與這首詩歌相結合。

并且他所描寫的音樂形象為:春天悄然而至在初春的寒冷中,松雪草争相恐後的破土而出,為俄羅斯人民昭告春天的到來。

随之他從詩中找到靈感,用詩歌和音樂的結合來表達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時這也是這首作品的感情基調,演奏者要把握好情感才能與聽衆産生共鳴,與詩歌進行對話。

而《四月》的開頭,在第1-4小節右手出現兩個連續的相似的旋律走向,猶如松雪草努力的破土而出,緊接着在第5-8小節出現三個一樣的音和節奏,象征着大自然在為它們加油打氣。

不過第9-12小節,中聲部旋律的模進進行,同時對話一樣的回聲,加深了旋律感。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此外在演奏技巧方面,第二小節和第四小節的do和mi,手腕自然擡起,手指慢離鍵,彈出柔和的感覺。

然而從9小節開始旋律由左右手交換進行,要注意雙手配合協調,旋律線連貫。

其中左手柱式和弦要輕柔而整齊,把握和弦伴奏和旋律的配合。

但在演奏樂曲的中段時(25小節以後),卻跟上一段相比較活潑,是以要把“淡青鮮嫩”的形象再次融入到音樂裡。

即旋律貼鍵走動,右手緊湊的節奏型要均勻穩定,左手和弦跳音要輕快,把握好節奏,切不要忽快忽慢。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随之第58小節的最後一個音fa,是再現段的開始,它既是中段的結束音,又是下一段的開頭。

是故這就要求演奏者要很好的把這兩小節的連接配接關系,起到很好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雖然再現段是A段的再現,但演奏者要把握好情緒,使聽衆對大自然的美有所感歎,并對松雪草的品德産生欽佩,是對幸福的生活充滿憧憬。

最後将詩融入音樂中,用音樂表現詩歌,使二者相輔相成,使标題音樂更具詩化美。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夏夜的旋律

“走到岸邊--那裡的波浪啊,将湧來親吻你的雙腳,神秘而憂郁的星辰,将在我們頭上閃耀。”——阿·普列謝耶夫。

衆所周知,六月,是夏天的代表,而這首《六月》也是《四季》中最著名的一首。

并且這首作品以優美的旋律性和抒情性著稱,其中所描繪的情景是在夏日的夜晚,人們在岸邊散步,感受着浪花的親吻,小船的搖曳,宛如一副祥和又安穩的畫面。

不過柴可夫斯基将詩歌中的感情具體卻表現在音樂的旋律中,采用g小調來表現詩歌的色彩性。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而演奏者在演奏時要将這種詩歌的畫面感和旋律的色彩性表現出來,整體上要把握作品的歌唱性,做到連貫又不粘鍵。

另外在演奏技巧方面,在演奏第1到30小節時,左手用大量的兩個單音加一個柱式和弦,給人以湖面輕柔蕩漾的感覺。

不過彈奏中要控制手指觸鍵,聲音下沉而柔和,這需要手指慢下鍵,手腕帶動貼鍵走動,音與音連接配接是非常的緊密的。

其中曲子開頭的第一個樂句,可以用弱音踏闆和延音踏闆的切換的音色對比,來使湖面蕩漾感更豐富。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随之左手的兩個重複踩弱音踏闆進行,直到右手旋律進來,左腳慢慢松弱音踏闆的同時右腳緩緩踩下延音踏闆。

可在第5小節樂句結束的時候可以再加入弱音踏闆,随着音量的減小,使樂句自然結束。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但是在第5-6小節和第25-26小節處,踏闆問題要注意是由之前的一小節換一次變為每拍一次,并且換踏闆要迅速和不露痕迹,使樂句連貫。

雖然第32-39小節為一部分,但是這部分跟前面抒情柔和的相比,其情感是熱烈的。

是以速度要稍微加快一些,直到第40小節的開始,才是快闆,要把握歡快的基調,觸鍵輕巧。

此外再現段的演奏還要與A段的演奏稍加差別,即在節奏上要稍輕快一些,在音樂表現上更興奮一些,進而将人們對大自然的贊美展現的淋漓盡緻。

繼而作品的第83小節至結束是整篇的尾端,象征着天色漸黑,人們要回家時卻舍不得這優美的景色,不忍離去。

是以在演奏時要做到旋律性的清晰,左右手的互相呼應,以及最後的減弱至pp進而表現出戀戀不舍的感情。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秋日的情緒

“晚秋之園凋零凄涼,枯黃落葉随風飄蕩……”——阿·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這首詩描寫的是金秋十月,枯黃的樹葉随風飄蕩,讓人感受到一種秋天夜晚的凄涼。

由此柴科夫斯基把音樂與詩歌相結合,讓詩歌的感傷更具體和形象化。

是故《十月》采用的是以d小調為主,中間轉調到F大調最後回到d小調,表達出憂傷的情感。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可見柴科夫斯基深刻體會到托爾斯泰詩中的凄涼,既是歎息秋天的結束,也是表達對生命的珍惜和留戀。

而演奏技巧方面:曲中多處出現三連音,演奏者要節奏準确,保持音要時值彈夠,不要忽短忽長。

不過在第13-14小節左手的三連音之後接着出現了一個特殊的三連音節奏型,是由一個四分音符加一個八分音符構成。

并且這其中的四分音符是難點,在時值上要把握準确,切記不可彈成八分附點的節奏型。

随後在第14小節右手旋律的兩次模進進行,在演奏時要作出一個明顯的對比:即第13小節的旋律是明亮的,而第14小節卻較為暗淡。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繼而在第15-16小節中,兩拍的跳音之後進入下行的半音階,這一段旋律音色柔美,在演奏時還要加入些傷感的色彩。

尤其在彈到15小節的後兩拍和16小節的前兩拍中的重音記号的音符時,要稍重一些,猶如标題詩中的黃葉在風中飄蕩下落,達到音樂與詩歌完美結合。

不過第17和19小節都有幾個重複音,要做到手指快速擡起和落下,不要斷開,樂句要連起來。

而第21小節的左手分解琶音,要清晰和飽滿,不要慌張。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除此之外,從第22到25小節和第26到29小節是重複的,是以為了使聽衆避免聽覺疲勞,後一部分的重複可以用p來演奏。

可從30到33小節,是中段的結尾,情緒是憂傷的。

但從第32小節開始的漸慢,很容易讓演奏者在三連音的彈奏上,節奏不穩。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是以在彈奏時一定要做到力度及速度的均勻,尤其在第33小節的最後一個音一定不要彈的過長,影響正常的節奏律動,破壞樂曲憂傷的情緒。

随後曲子從50小節到最後是作品的結尾,力度變化從pp一直走到53小節的 ppp 再到最後的pppp,音樂感情凄涼。

是故要用模進的手法表現出哀怨的歎息聲,似乎在述說着對秋天,對生命,對青春的無限懷念,告訴人們要珍惜現有的時光。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冬季的畫面

“别在憂愁地向大道上看,也别匆忙地把馬車追趕。快讓那些悒郁和苦惱,永遠從你心頭消散。”——尼·涅克拉索夫。

可見這首詩描繪的是十一月的俄羅斯大雪紛飛的情景,歡快的馬車夫趕着雪橇馳騁在寬廣的、白雪皚皚的大地中。

由此看着一望無際的雪原,人們的憂傷和煩惱一掃而空,接踵而來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是故柴科夫斯基以詩為靈感,用俄羅斯民族風格的旋律給聽衆用音樂來描繪詩,以詩傳達音樂的藝術表現。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而演奏技巧方面:在第1-4小節中出現個别的跳音,在演奏時要注意指尖集中力量但不要用力過度,以免彈出生硬的感覺。

是以應采用接近半連音式的彈奏法來演奏跳音,進而可以拉近與聽衆的距離。

不過從第8到15小節要突出主旋律,如譜例中被框起來的部分的旋律要演奏出來,不要因為别的聲部影響其旋律的進行,進而破壞了樂句的連貫性。

繼而一直到第20小節的右手出現連續的八度進行,這要求演奏者貼鍵進行,使旋律連貫起來。

可想而知,這樣的旋律這就像是馬車夫的歌聲引起了乘車人的共鳴,使之忍不住放聲歌唱。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其實表情也是音樂形象一個重要描繪手法,從第28小節到第45小節,表情符号變換緊湊,多次從sf到p再到sf再到p轉換。

是以在演奏時要注意表情記号的準确表達,不可雜亂無章。

不過在第30-31小節和第34-35小節的跳音加裝飾音要求弱音演奏,要用輕巧的快觸鍵方法來演奏這一部分,猶如馬在奔跑時發出的哒哒的馬蹄聲。

而在48到58小節右手為連續性跳音,演奏者要手腕放松,将力量傳導至指尖,使跳音輕巧又連貫,切要時跳時連,影響曲子的效果。

鋼琴曲《四季》中的标題音樂怎樣發展?其音樂如何诠釋?

結語

标題音樂不僅僅是為了給音樂作品命名,更重要的是它在傳達特定情感和創造特定氛圍中發揮着關鍵作用。

而标題的選擇還可以引導聽衆的想象,甚至更是影響着他們對音樂的了解和感受。

然而,這種影響并非總是直接和明顯的,畢竟有時标題與音樂之間的聯系更多地依賴于聽衆的個人經驗和了解。

再加上标題音樂還是一種富有表現力的藝術形式,它将音樂與文字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進而為聽衆提供了一個更為豐富和多元的感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