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察:産商融三位一體在東亞

作者:飛格電話大賽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丨白益民

  日本農協創造了一個屬于東亞模式的農業發展奇迹:它把曾經遍地的小農階層團結起來,組成一個龐大的工業化實體與市場進行博弈,不僅實作了農業自立,甚至還實作了農民富裕。這也為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了積極的借鑒意義。

  在世界貿易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固守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尋求并探索适合于自身的農業發展模式成為關鍵。

觀察:産商融三位一體在東亞

  白益民

  中國投資協會新基建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綠發會綠色企業工作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

  “産商融”的日本農協

  一開始的時候,日本也曾效仿美國的家庭農場模式。但日本屬于島國,人均耕地十分有限,加之日本農民視土地為生命的傳統觀念,使得美國模式難以實作。

  此後,在不斷地實踐過程中,由于受到三井、三菱等财團的影響,日本逐漸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國情的農業模式——日本農協。通過一系列從中央到地方建立起的嚴密組織系統,日本農協在全國建構了一個集“産(農業生産)”“商(貿易供銷)”“融(信用保險)”三位一體的龐大組織結構。

  日本農協作為日本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主要組織,其服務内容非常廣泛,幾乎無處不在。在整個農業産業化發展鍊條中,日本農協與企業、農戶共同形成了一種“公司+農協+農戶”的産業化模式。日本農協通過自身旗下的生産企業或參股的加工企業,接收來自基層農協農戶的農産品,進行加工、增值,所赢得的利潤,再向農民返還,進而形成健康可循環的農業産業體系。

  同時,日本農協還設有專門的“綜合商社”——JA全農。其充分發揮了綜合商社在貿易、投資、金融、人才、情報和物流等領域的優勢,作用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農業生産組織,在緩和社會沖突、保護小農和小工商業者的經濟利益、加強農村農民自立互助的産業組合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和重要的作用。

  在日本農協的體系中,金融業務從未與其他實體産業分離。無論是中央機構一層的農林中央金庫,還是基層的信用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簡稱“信農聯”),它們所提供的貸款服務幾乎都用于助力農業農村的發展,并且始終堅持金融服務的主體應該是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出發點。

  除了指導農業生産(産)、提供貿易服務(商)和信用金融支援(融)外,日本農協的職能範圍也在不斷擴大,甚至延伸至新聞、旅遊等,例如《日本農業新聞》,是日本唯一一家日刊農業專業報紙,新聞報紙上的食品農業食譜等各種資訊,可以充實農民的日常文娛生活。

  不可否認,日本農協确實創造了一個屬于東亞模式的農業發展奇迹:它把曾經遍地的小農階層團結起來,組成一個龐大的工業化實體與市場進行博弈,進而規避了農民進入市場時的那種弱勢和不确定性,不僅實作了農業自立,甚至還實作了農民富裕。這也為亞洲國家和地區提供了積極的借鑒意義。

  南韓農協與台灣農會

  與日本相鄰的南韓,其農協組織主要是從日本本土移植過來的。

  一開始,南韓農業協會隻負責農産品等經濟活動,農業金融業務則是由南韓農業銀行負責,主要用以解決農業協會的融資問題。

  1961年,南韓制定了《農業協同組合法》,将原來的農業協會和農業銀行整合成為全國性的農業合作組織——南韓農協。通過不斷努力,南韓農協總資産規模達到了139.7萬億韓元,成長為擁有中央會1200個分支、地區組合3500個分支、子公司30個、在職員工17萬的世界第四大協同組織。

  同日本農協結構功能類似,南韓農協也具備“産商融”三位一體的基礎架構。南韓農協的銷售網覆寫了南韓全部地區,并且擁有超過1800個銷售機構,其中包括收購點、分類點、貯藏室、加工中心和銷售處,基本形成一條完整的農産品産業鍊,增強了農戶在市場經濟中的競争力和規模優勢。

  南韓農協還擁有NH農協金融控股公司,這是南韓唯一一家由純民間資本構成的金融機構。在南韓農協金融中,包含了農協銀行、農協保險、農協證券、農協期貨等綜合性金融體系。正是在農協金融部門的支援下,南韓農村地區經濟得以不斷發展,實作了飛躍式進步。

  與南韓類似,在中國的台灣地區,台灣農會也借鑒了日本農協經驗。不過,台灣農會更側重信用、保險、農産品運銷和農業推廣業務,并主要以信用保險業務的盈餘,貼補技術推廣、文化生活服務的無償服務帶來的費用支出。如今的台灣農會是台灣地區分布最廣、影響最大、最為完善、功能最為齊全的農民組織,服務涉及農業生産經營的各個環節和領域。

  台灣農民中流傳着這樣一句話:“有錢存農會,沒錢農會借”,可見台灣農會是當地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的重要保證。除金融信貸服務外,同日韓農協類似,台灣農會也具備其他基礎功能,如建立有效的農産品運銷體系、推行各項農業經濟政策和農業新技術、興辦農民文化教育事業等。

  瑞安“三位一體”的農村合作

  2001年,在民政部主辦的村民自治國際研讨會上,來自清華大學的博士生陳林發表了題為“作為非營利中介組織的農協模式初探”的文章。在文章中,陳林表示,農村合作的模式,在歐美模式和日韓模式之間,基于中國同屬東亞小農社會的國情,日韓模式尤其值得借鑒。

  2005年4月,已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後的陳林,作為浙江省委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前往浙江,挂職擔任浙江瑞安市副市長,此次到瑞安的工作給了陳林實踐農協模式的機會。來到瑞安後,陳林第一時間便主持了農民專業合作(産)、供銷合作(商)、信用合作(融)“三位一體”合作經濟改革的先行試點工作。

  2005年6月,瑞安農村合作銀行通過了《關于支援籌備瑞安農村合作協會的決議》。2006年,“引導成立農協”列入浙江溫州瑞安市政府的《政府工作報告》。同年3月,瑞安農村合作協會正式成立,它由合作銀行、供銷聯社等8家核心會員機關及近百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機合作社、村經濟合作社組成。

  “三位一體服務三農,條塊交融統籌城鄉”,成為瑞安農協的會訓。在陳林任職期間,瑞安先後探索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綜合性農村合作組織“瑞安農協”、全國第一家财險農村保險互助社“興民互助社”、全國供銷社系統第一家縣級農信擔保公司“瑞安農保”,先行先試走出了生産合作(産)、供銷合作(商)、信用合作(融)的“三位一體”的新路子。

  瑞安農協“三位一體”綜合試點項目成績斐然,2021年瑞安市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24元,較2006年的9439元增長了近5倍。同時,瑞安還建設有全國首家“三位一體+”現代農業服務中心,帶動272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4215戶規模種植戶、3家蔬菜交易市場和2家金融機構結成産業聯合體。

  瑞安農協打造了集生産、供銷、信用等多重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台,把供銷合作社的流通優勢、農民合作社的生産優勢、信用合作社的資金優勢進行了整合。“三位一體”模式聚合了服務資源,降低了服務成本,提升了服務水準,較好滿足了廣大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服務需求。

  不僅在溫州瑞安,浙江省供銷社作為各項改革的載體,也将自身的深化改革融入到建構生産、供銷、信用“三位一體”農合聯組織體系之中,與農業經營體制、農村金融體制、涉農部門職能轉變等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如今,也已初步形成了大合作、大服務、大産業全面發展的新格局。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1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