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河黃......②

作者:白水一沙

#記錄我的生活##回顧2023時光旅程##冬日生話打卡記#

黃河黃......②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風水,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有山有水,才算好地方。在橋山之巅,在松柏掩映中,軒轅黃帝的陵冢就深藏在這裡,是一個高大的陵墓,用土堆成,高約四米的樣子。

黃河黃......②

在前有一祭亭,立着郭沫若手書“黃帝陵”碑石。整個陵園,松柏蒼翠,虬枝橫出,顯得古樸典雅、莊嚴肅穆。陵前正南有土築高台,就是“漢武仙台”。據《史記•封禅書》載:“漢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

黃河黃......②

黃帝陵作為華夏兒女的歸宿地,自古以來,得到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的關注、祭奠、膜拜。漢武帝、宋仁宗、明太祖、康熙等曾下旨保護或撰寫祭文,1912年孫中山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親自撰寫的《祭黃帝陵文》。

黃河黃......②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曾經水火不容的蔣介石、毛澤東,都在這裡留下墨寶,有毛澤東手迹“祭黃帝陵文”和蔣中正手迹 “黃帝陵”碑石。海峽那邊的連戰先生曾遙祭黃帝陵,宋楚瑜先生親自來祭拜黃帝陵,說明了這裡是台海兩岸人民的心靈聖地,更是中華兒女凝結的紐帶和橋梁。同根同族,血脈相連。

黃河黃......②

最為引人矚目的是一棵古老的柏樹,傳說為軒轅黃帝親手所植。此柏遒枝蒼勁,柏葉青翠,曆經千年的滄桑,飽經千年的風雨,巋然屹立,見證着這個偉大民族的興衰。

黃河黃......②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隻是走馬觀花,匆匆浏覽就離開了。我在想,我的先祖可能在此生存,繁衍生息。後來,到了山西洪洞縣大槐樹底下,一路遷徙,颠沛流離,才到現在河南南陽。河南,黃河之南的地方;南陽,漢水之陰。源于黃河,又和長江攀上了關系。但根還在這裡。

根深才能葉茂,看着生機勃然的黃帝陵---這個中華之根,我想960萬平方公裡的中華大地也該是盎然生機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