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内心覺醒:開竅的标志與意義

作者:赢狀元

-01

不再向人們“抱怨”

魯迅先生說:

“人類的喜怒哀樂并不是互相關聯的,我隻是覺得它們很吵。”

你需要明白,在這個世界上,同理心總是一種稀缺的品質。

能夠感同身受的人心中總是充滿敬畏;

對大多數人來說,無法感同身受是常态。

抱怨這件事本身并沒有錯。

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情緒出口。

當遇到困難、煩惱和麻煩時,我會與家人和朋友分享;

在抱怨的過程中,一個人可以緩解自己的壓力,也渴望了解和安慰。

但現實又如何呢?

你的抱怨不僅會被忽視,而且還會被别人鄙視。

“有什麼大不了的,你是這樣的嗎?”

“你再也受不了這麼小的挫折了,是嗎?”

你遇到的人越多,你就越能了解:

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同情心。

真正開明的人會通過其他方式發洩他們的沮喪,而不是與他人分享。

換句話說:

當你能夠抑制自己的抱怨欲望時,你的心态就會改變。

内心覺醒:開竅的标志與意義

-02

将重新評估與TA人員的關系

社會真相:

你與他人關系的穩定性并不取決于你認識對方多久,也不取決于你們的關系有多好;

這隻取決于一個人的價值。

利用價值越高,彼此之間就越能滿足需求,關系就越穩定。

人的社會化可分為“功利社會化”和“情感社會化”。

生活在理想主義中的人往往更傾向于“情感社會化”;

談論友誼、忠誠和奉獻。

開明的人更傾向于考慮“功利性社交”;

談論價值,談論圈子,談論每個人都各取所需。

事實是一樣的。

即使你和對方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這種關系也會逐漸淡去;

除非你們有互惠互利的關系,否則你們可以確定彼此的雙赢。

重新評估你與他人的關系。

不要以為别人會無條件地幫助你,滿足你的需求;

不要高估自己在他人心中的重要性。

你是否重要,完全取決于你的價值是否高。

因為人類本身是孤獨的,必須獨自面對一切。

内心覺醒:開竅的标志與意義

-03

不關心他人的評價

在阿德勒的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話題分離”。

包括:

愛情的分離,社會的分離,家庭的分離。

将你的事務與對方的事務分開;

将自己與他人分開;

将你的界限與他人的界限分開。

核心是:

尊重自己和他人;

保護自己并建立界限。

即使對方是你的父母或孩子;

你們也應該互相尊重,而不是強行幹涉對方的意願和生活。

你的生活就是你,你就是你;

别人的生活是他們的,你如何做決定與你無關。

開明的人明白:

關心他人的意見和評價是沒有意義的;

外界的聲音隻會影響你的正确判斷。

你做什麼,你喜歡什麼,與他人有什麼關系?

内心覺醒:開竅的标志與意義

-04

摒棄“幫助情結”

什麼是“幫助情結”?

事實上,這也是一種對救贖的渴望,一種個人英雄主義的表現形式。

例如:

總是想代表他人做決定,相信自己是對的;

總是想改變别人的生活習慣,規範他們的生活;

總是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看到别人有麻煩,特别熱心;

如果别人不主動要求,他也會主動上前幫忙。

結果是什麼?

無法改變對方,陷入内耗;

在更換對方的過程中,TA的強烈抵制導緻了沖突的産生。

人類最大的悲劇是:

我還沒有弄清楚自己的生活,是以我正忙于研究别人的生活。

我想在解決完自己的問題之前幹涉别人的事情。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有優點也有缺點;

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好的和壞的都是構成他人完整性的因素。

開明的人早已放下了“幫助情結”。

人們需要内省才能獲得巨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