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安平:八灘戰鬥中的 16 歲少年,坐“土坦克”炸毀 10 個日軍碉堡!

作者:史事妙談

抗戰烽火,山河記憶。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長河中,無數中華兒女挺身而出,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尊嚴而戰。其中,有一位名叫李安平的老兵,他的人生仿佛就是一部壯麗的抗戰史詩。

李安平:八灘戰鬥中的 16 歲少年,坐“土坦克”炸毀 10 個日軍碉堡!

李安平,1926年生于河南濮陽的一個普通家庭。在他還隻是一個16歲的少年時,抗日戰争的烽火點燃了他的熱血。他毅然投身軍旅,成為了八路軍黃河支隊的一名司号員。

在八灘的戰鬥中,李安平與戰友們面對強敵,毫不退縮。他回憶道:“當時連續炸掉了敵人10個碉堡。”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他們甚至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戰術:一個人在後面推着“土坦克”,一個人在前面拉,再派一個小兵抱着炸藥包坐在中間。盡管這種戰術十分危險,但為了勝利,他們義無反顧。令人痛心的是,前後犧牲了好幾位戰士。

李安平:八灘戰鬥中的 16 歲少年,坐“土坦克”炸毀 10 個日軍碉堡!

1938年7月,直南特委将“四支隊”留下的一個連(實為一個排)與抗日武裝合編,在清豐縣梁村成立了黃河支隊。

抗戰時期,中華兒女們為了國家、民族和信仰,舍生忘死、浴血奮戰。如今,那些曾經在戰場上英勇無畏的青年戰士們,已經變成了步履蹒跚的老人。而李安平正是其中的一員。他的故事不僅僅是自己的回憶,更是對那一段曆史的見證。

在戰火紛飛的歲月裡,李安平參加了江蘇阜甯、漣水、濱海、連雲港、陳家港等戰鬥,曆經四平戰役、遼沈戰役、廣西剿匪、抗美援朝等戰役。

李安平:八灘戰鬥中的 16 歲少年,坐“土坦克”炸毀 10 個日軍碉堡!

1926年2月14日,一個名叫李安平的小男孩在河南省濮陽縣八公橋鄉李油坊村出生。然而,他的童年生活并未如常人所想的那般平靜。僅僅兩年後,即1938年,因國民黨為阻止日軍過黃河而炸開河堤,李安平所在的村子被洪水淹沒。在逃亡的過程中,年幼的李安平與家人失散,從此開始了他的流浪生涯。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一個12歲的孩子孤身一人在外,面臨的困難與危險可想而知。然而,李安平并未放棄。他跟随人群繼續前行,最終抵達了滑縣。由于找不到大人的照顧,他開始了艱難的讨飯生活。

李安平:八灘戰鬥中的 16 歲少年,坐“土坦克”炸毀 10 個日軍碉堡!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徐海東任旅長,陳漫遠任參謀長。

就在李安平幾乎陷入絕望的時候,命運之神似乎開始眷顧他。一天,一支部隊經過他的所在地,那是八路軍第115師344旅。他們從山西出發,目标山東。此時的李安平并不知道,這支部隊将會改變他的一生。

部隊的到來給李安平帶來了新的希望。他想要加入這支英勇的隊伍,但遺憾的是,當時他隻有12歲,部隊并不接收未成年人。然而,李安平并沒有放棄。他緊緊跟随部隊,用實際行動向他們展示了自己的決心和毅力。

李安平:八灘戰鬥中的 16 歲少年,坐“土坦克”炸毀 10 個日軍碉堡!

抗日戰争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八路軍司号員

李安平“纏着”炊事班的老班長,幫他燒鍋。最後,這位老班長跟連長請示接納他入伍。連長說:“現在部隊擴大了,通信都要靠号,正好咱們團部要訓練司号兵,把他收去學号吧。”随後,他和另外幾名被收編的人,組成了一個司号排,下編3個班,李安平在2班。

自此,李安平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同時也開啟了他傳奇的英雄号手之路。

在蘇北的那段烽火歲月裡,在阜甯、漣水、陳家港這些地方,李安平的身影在夜幕下穿梭,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生死較量。他們的據點在農村,而日軍則占據城市,每一次夜襲,都是一場智勇的考驗。

李安平:八灘戰鬥中的 16 歲少年,坐“土坦克”炸毀 10 個日軍碉堡!

抗日戰争時期八路軍小号員

當時條件艱苦,彈藥稀缺,李安平和他的戰友們發揮創造性,用手榴彈作為主要武器。他們将廟宇的鐘鈴砸碎,改造成簡易卻有效的手榴彈,内填炸藥,發揮了出人意料的威力。

戰争是殘酷的,但也是智慧的試煉場。李安平和他的戰友們最初沒有大炮,在一次美國對日本東京的轟炸中,一架飛機不幸墜落在了阜甯。

李安平:八灘戰鬥中的 16 歲少年,坐“土坦克”炸毀 10 個日軍碉堡!

抗戰時期“土制”飛機坦克

這是一場意外的補給,日軍和國民黨軍隊都意圖争奪這架飛機,但最終,機智與勇敢的李安平他們取得了飛機,并迅速将其轉化為自己的武器。他們拆卸了飛機上的機關炮,用其粗大的子彈攻擊日軍的炮樓。飛機的輪胎也被他們巧妙利用,制作成了簡易的“土坦克”。

這種“土坦克”雖然簡陋,卻極為實用。他們在桌子下面挖洞,将輪胎置于其上,再在桌腿上綁上竹竿,覆寫上長時間浸泡在水中的棉被,使得這種土制裝甲車能夠抵禦槍彈和手榴彈的攻擊。在戰鬥中,這種“土坦克”成為他們進攻的利器,盡管在使用過程中犧牲了不少戰士,但他們的英勇無畏,正是戰勝強敵的關鍵。

李安平:八灘戰鬥中的 16 歲少年,坐“土坦克”炸毀 10 個日軍碉堡!

抗戰時期“土制”飛機坦克

李安平,這位戰場上的機靈鬼,被指導員選中執行試炸藥的任務。面對生死,他沒有絲毫猶豫,而是冷靜地分析戰場形勢,找到了日軍的射擊死角,巧妙地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完成了任務。他的行動,不僅保護了戰友們的生命安全,也赢得了指導員的贊譽。

在八灘的戰場上,李安平年僅16歲,便以一己之力連續炸毀了敵人的10個碉堡。他的英勇表現,讓指導員贊不絕口,對他說:“好小子,你可以加入黨了!”李安平那時的疑問:“什麼叫黨啊?”得到了指導員簡潔而有力的回答:“就是專門打鬼子、幹革命的!”1942年2月,李安平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他的指導員成為了他的入黨介紹人。

李安平:八灘戰鬥中的 16 歲少年,坐“土坦克”炸毀 10 個日軍碉堡!

碉堡陣地通常由多個碉堡組成,鋼筋混凝土結構,表面蓋有土和草,占據有利地勢,外圍還有堅固的鐵絲網

入黨後,李安平的人生軌迹發生了轉變。他被調到楊得志将軍身邊,擔任勤務員,負責背運檔案、照料将軍的日常生活。随後,楊得志前往延安學習,李安平則被安排為指導員的勤務兵。不久後,他又被提拔為第3師第8旅第24團第9連的班長。年僅16歲的李安平,就這樣擔起了班長的重任。

1944年,在東海縣,李安平和他的部隊面臨嚴峻的考驗。日軍将他們逼至海灘,那裡幾百裡都是茂密的蘆葦。他們在海灘上堅持了一個多月後,發起了猛烈的反擊,成功驅逐了日軍。

李安平:八灘戰鬥中的 16 歲少年,坐“土坦克”炸毀 10 個日軍碉堡!

楊得志,原名楊敬堂,湖南省醴陵南陽橋三望沖人,畢業于抗日軍政大學和南京軍事學院

1945年,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李安平在蘇北見證了這一曆史時刻。人們歡慶勝利,敲鑼打鼓、扭秧歌,慶祝戰争的結束。然而,李安平并沒有選擇回家,而是繼續投身于解放戰争和抗美援朝戰争,為國家的和平與穩定繼續奮鬥。

1982年,李安平正式離休,結束了他長達數十年的軍旅生涯。

在那個艱難困苦的歲月,李安平和無數同齡人一起,用稚嫩的雙肩挑起了保家衛國的重任。他們的童年被戰火吞噬,但他們沒有退縮,反而以驚人的智慧和勇氣,創造出“土坦克”這樣的戰鬥工具,與強大的敵人抗争。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是中國在逆境中挺直腰杆、發展壯大的根本。

李安平:八灘戰鬥中的 16 歲少年,坐“土坦克”炸毀 10 個日軍碉堡!

八路軍根據地的兒童團們

李安平在戰場上的英勇事迹,如同一座座燈塔,照亮了曆史的道路,提醒每一代人,今天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他的故事告訴人們,任何時代的青年都有責任和擔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每一個人都應該站出來,為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李安平老人的經曆也是中國近現代史的一個側影。他的成長經曆和戰鬥曆程,反映了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巨大轉變。

李安平:八灘戰鬥中的 16 歲少年,坐“土坦克”炸毀 10 個日軍碉堡!

八路軍根據地的兒童團們

他見證了中國人民從被動抵抗到主動出擊,從國破家亡的邊緣到赢得獨立和解放的曆程。這是一部充滿血與淚、勇氣與智慧的史詩,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精神的展現。

李安平:八灘戰鬥中的 16 歲少年,坐“土坦克”炸毀 10 個日軍碉堡!

曆史是永不落幕的舞台上演繹着生生不息的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