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犯錯,不能打不能罵,應采兒的處理方式引100萬網友怒贊

作者:點子的資本

每個成長中的孩子都會犯錯,錯誤是孩子人生的必經之路。

聰明的父母都用愛和包容接納孩子的錯誤,幫孩子建立自信,引領孩子一路向前。

——虎媽

前兩天,小小春Jasper又上了熱搜。

綜藝《新生日記2》中,圈粉無數的小小春Jasper ,因為自己沒有穿閃電俠的衣服拍攝,而将導演組辛苦拍攝的視訊,全部删除。

當時的Jasper以為事情不是很嚴重,在他跟媽媽應采兒說出事實後,媽媽的表情突然變嚴肅,并用質問的語氣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面對媽媽的質問,他一臉凝固,一言不發。

孩子犯錯,不能打不能罵,應采兒的處理方式引100萬網友怒贊

為了緩和氣氛,外公招呼大家吃飯。

飯桌上,Jasper卻什麼都吃不下,他獨自離開了餐桌,到了自己的房間。

下一幕的發生,讓所有網友都驚歎孩子的高情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他拿起對講機和導演溝通,第一句就是因自己的錯誤行為向導演說對不起。

孩子犯錯,不能打不能罵,應采兒的處理方式引100萬網友怒贊

接着,将自己埋入被子裡,冷靜反思。

孩子犯錯,不能打不能罵,應采兒的處理方式引100萬網友怒贊

心情平複後,他跑出房間,對着家裡所有角落裡的錄影機,一一說“對不起”。

孩子犯錯,不能打不能罵,應采兒的處理方式引100萬網友怒贊

這個錯誤,讓Jasper明白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也懂得了錯誤發生後,一定要有的責任和擔當。

孩子的錯誤,就如同一面鏡子。

孩子在對待錯誤時的心态,其實照射出的是家長在面對錯誤時,采取怎樣的教育方式。

應采兒在Jasper犯錯後,第一時間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沒有責罵和打擊,沒有講大篇道理,而是用嚴厲的眼神、質問的語氣,讓孩子明白這個錯誤的嚴重性。

孩子犯錯,不能打不能罵,應采兒的處理方式引100萬網友怒贊

之後在餐桌上,她沒有再質問一句,而是自己開始吃飯,Jasper離開餐桌時,她也沒有強行讓他吃飯。

她給了孩子檢討的空間,也給了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和信心。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不被允許犯錯的孩子,是無法成長的。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孩子犯錯後,父母的反應,決定了孩子在這場錯誤中獲得的對外界的認知和對自我的評價。

正确地對待孩子的錯誤,孩子才會在錯誤中成長,更會在糾錯中學會更多道理。

一味放大錯誤,孩子容易走偏

有些父母,在孩子犯一次錯誤後,就随便給孩子貼标簽:

你幹啥啥都不行,以後拿個破碗要飯去;

你膽肥了,會打人了,不好好做人,是想當古惑仔嗎;

偷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沒救了,以後等着蹲監獄吧……

放大孩子的錯誤,定義孩子的人生,本質是家長負面情緒的肆意發洩,和對自己在教育上無能的憤怒。

他們用羞辱和貶低的語言想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激勵孩子前行。

卻不知,那些反向激勵,就像是插在孩子心口的一把刀。

傷了孩子的心,毀了孩子的自尊,滅了孩子的成長熱情。

就像“蝴蝶效應”般,原本微小的一件事情,被不斷放大後,引起一個大範圍的變動。

孩子會朝着父母給的标簽一點點發展,最後就會成為父母嘴裡描述的那個樣子。

美劇《去他媽的世界》中,有一幕劇情讓人感到窒息。

女主邦妮的人生,毀于一次微不足道的錯誤。

處于青春期的女孩都愛美,邦妮也不例外,那天她偷了一支口紅悄悄地化起了妝。

媽媽發現後,認為女兒根本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并且冷冷地對女兒說:“你知道什麼樣的女人用口紅嗎?是妓女,妓女會化妝,會塗口紅。”

更過分的是,她強迫女兒把口紅全部吃下去,并且要慢慢咀嚼。

孩子犯錯,不能打不能罵,應采兒的處理方式引100萬網友怒贊

邦妮咽下了口紅,也嚼碎了自己的人生。

她開始不好好學習,還因粗暴地對待同學而被學校退學;

她開始對媽媽隐瞞自己的糟糕行徑;

她被渣男誘惑,輕易地脫下了衣服;

她看到渣男勾搭其他女生時,竟然開車撞死了女生。

她自卑、粗暴又缺愛,她終于活成了媽媽口中的樣子。

孩子犯錯,不能打不能罵,應采兒的處理方式引100萬網友怒贊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成人的犯罪行為,倒退到他的童年,都能找到原因,孩子的問題,都是大人造成的。

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态度決定孩子一生的路。

父母暴躁、責罵、抓着錯誤不放,孩子就學會了說謊、隐瞞、逃避責任,甚至走偏方向;

父母允許孩子犯錯,并且接納孩子的錯誤,孩子才會積極面對,不再犯同樣的錯。

智慧的父母

善于發掘孩子錯誤背後的密碼

美國著名教育家麗塔·皮爾遜在TED上,用一場熱情洋溢的演講,震撼了全場。

她說:

“我給孩子們做了20道題,一個孩子錯了18道,我在他的卷子上寫上了一個+2和大大的笑臉。

孩子很疑惑,過來問我,為什麼不及格,卻給了他一個笑臉?

我說,因為你漸入佳境,你沒有全錯,你還對了兩題。

-18讓人感覺想死,+2卻意味着我沒那麼遭。”

孩子犯錯,不能打不能罵,應采兒的處理方式引100萬網友怒贊

多麼智慧的激勵,多麼溫暖的教育,在大片錯誤中,肯定了孩子微小的正确,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波蘭作家顯克維支說:

如果每個孩子都能有一隻“溫柔的手”在引導他前進,而不是用腳去踢他的胸脯,那麼,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深以為然。

著有《解碼青春期》的美國作家喬西·西普,在此書的序言裡,寫下了他不堪回首的成長史。

他是一個被父母抛棄的孤兒,灰暗的生活讓他對所有事物和生活失去信心,他暴躁、頑固、麻木、惹是生非。

他唯一的樂趣是不斷重新整理他被領養後又被踢出家門的時間,間隔越短,他越興奮。

直到遇見了新的養父羅德尼。

在和羅德尼相處的三年時間裡,他瘋狂地實施被踢出門的計劃,從偷東西、聚衆飲酒、放火、開空頭支票到進入監獄。

他覺得這次一定會被踢出去,然而羅德尼依然答應會保釋他,但是需要他在恐怖的監獄裡待上一夜,這是他需要承擔的責任。

第二天,他以為會崩潰的養父,卻平靜地對他說了一句話:

“你視自己是個麻煩,但我們視你是個機會。”

就是這句話,改變了作家的一生。

每個孩子的内心,都渴望被愛,被接納、被呵護,那些錯誤的表現恰恰是自己内心自卑與迷茫的潛台詞。

智慧的父母,善于發掘孩子錯誤背後潛藏的密碼,給孩子愛的支撐,給孩子适當的激勵,引領孩子走向人生的正軌。

孩子的人生隻有一次,摧毀孩子的信念還是點燃孩子的生命力,取決于你在孩子犯錯後的反應。

孩子犯錯,不能打不能罵,應采兒的處理方式引100萬網友怒贊

愛孩子,就給他試錯的機會

看過一段對話。

一個年輕人問一位得道老者:智慧哪裡來?

老者說:精确的判斷力。

年輕人又問:精确的判斷力哪裡來?

老者說:經驗。

年輕人再問:經驗哪裡來?

老者說:一次次的錯誤。

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錯誤會伴随而行,它是孩子成人的一門必修課。

别急于一時的糾錯,别打擊孩子嘗試的機會,隻有讓他親身體驗到錯誤帶來的傷害或者失落,他才會懂得責任、懂得經驗、懂得判斷。

孩子的路還長着呢,起步時的絆腳石,往往會成為今後學習與生活的墊腳石;

孩提時代的試錯,往往比長大後的錯誤所承擔的代價要小得多。

父母隻需要信任孩子,給孩子發自内心的愛。

在把握好大方向的路上,允許孩子試錯,才是給孩子最溫暖的教育。

别放大錯誤,發現孩子隐蔽的閃光點,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孩子的思維才有收獲,人生才能改變。

善待孩子的錯誤,善待錯誤中的孩子,是為人父母的智慧和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