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點頭條說#
沙特發現世界級金礦,綿延125公裡,預計價值50萬億元。這真是人在家中坐,錢從天上來,讓原本就富得流油的沙特家族,更是富上加富了。沙特讓世界看到,原來一個國家,真的可以不用努力,不用奮鬥,光靠挖礦就能飛黃騰達。可沙特這個國家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在戰亂頻發,諸侯争霸的中東,沙特家族能夠統治整個阿拉伯半島?今天,一林想跟大家聊一聊,沙特家族的發迹史。
這世上,沒有一種富貴是不需要奮鬥就能得到的。沙特家族今日之富貴,皆來自于沙特先輩們的浴血奮戰。在18世紀的時候,阿拉伯半島還停留在遊牧文明,沒有石油,也沒有先進的工業。各大部落酋長互相攻伐,連明确的邊界線都沒有。這是一個成王敗寇的時代。
沙特家族隻是統治着一個很小很小的農業部落,這個地方叫德拉伊耶,位于今天的利雅得以北16公裡。阿拉伯半島以沙漠為主,氣候炎熱,嚴重缺水,農業根本發展不起來。同時期的中國正好對應的是康雍乾盛世,人口破億,經濟繁榮,國土面積擴張到1300萬平方公裡的秋海棠葉,它代表着中國封建王朝的鼎盛時代。
可沙特阿拉伯還處于奴隸部落時代,人口稀少,文明落後。沙特家族偏居一隅,1726年,老酋長沙特·穆克林去世,伊本·沙特繼位。他是沙特第一王國的創始人。他對沙特最大的貢獻在于,他引入了“瓦哈比”極端保守派伊斯蘭教。“瓦哈比”派反對聖人崇拜,摧毀“聖人墓”,這就有利于加強王權。它倡導樸素、簡單的生活,向不信道者進行“聖戰”。在這樣的理念下,沙特就建立了一支意志堅定,信仰統一,戰鬥力強悍的宗教軍隊。
由此,沙特走向了“政教合一”的道路,建立了沙特第一王國。在宗教軍隊的幫助下,沙特開始對外擴張,連戰連捷,先後擊敗烏雅伊納、利雅得,統一了阿拉伯半島的中部地區。沙特家族從一個無足輕重的小酋長,崛起成為阿拉伯半島上有聲有色的大諸侯。
伊本·沙特死後,他的兒子阿齊茲繼位,繼續南征北戰,拿下阿拉伯半島的東部,北上入侵伊拉克,叙利亞,南下攻打巴林、阿曼、葉門,西進攻破聖城麥加,沙特第一王國達到極盛狀态。可這位沙特雄主阿齊茲卻在一座清真寺裡,被一名波斯人刺殺而死。
阿齊茲一死,他的長子繼位,屬于沙特第一王國的三代酋長。他繼任了他爺爺和父親的名字,叫沙特·伊本·阿齊茲,我們就叫他伊本·阿齊茲。這是一個熱血青年,他剛繼位,就猛攻伊拉克。結果,埃及從西邊出兵了,整個阿拉伯半島西部,聖城麥地那、麥加全部落入埃及之手,伊本·阿齊茲在憂憤中病逝。埃及軍隊一路東進,圍攻沙特第一王國的首都:德拉伊耶。
沙特頂不住埃及的猛攻,開城投降。因為當時的埃及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埃及俘虜了沙特國王後,就遣送到伊斯坦布爾,交給奧斯曼帝國處決,沙特第一王國就此滅亡。雖然國家滅亡了,可沙特家族依然強大。他們流亡各地,舉起複國的大旗,在伊本·沙特的孫子圖爾基的率領下,趕走了埃及軍隊,成功複國,建立了沙特第二王國。
因為沙特的龍興之城,德拉伊耶已經被摧毀。圖爾基就把首都遷到了利雅得,從此以後,利雅得就成為了沙特家族的最高王權中心。在圖爾基的努力,沙特家族重新統一了阿拉伯半島的東部地區,并遠征巴林、阿曼。可就在他遠征巴林的時候,他的堂兄弟米沙裡發動政變,刺殺了圖爾基。圖爾基的兒子費薩爾又率領攻打利雅得,打敗了米沙裡,奪回王位。
從這時起,沙特第二王國就陷入了王權争奪戰。埃及趁機介入,沙特家族的叔侄兄弟,輪番上場,堪比中國晉朝時期的八王之亂。你方唱罷我登場,王位輪流轉,最後被權臣拉希德家族摘了果子。拉希德家族成為沙特第二王國的實際統治者,沙特阿拉伯一度變成了拉希德阿拉伯。沙特家族又一次開始了流亡生涯。
可孩子生得多,就是有好處。沙特家族在連續兩次滅國以後,又湧現了一位雄主:沙特·阿齊茲。他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将傾。27歲的沙特·阿齊茲率領40名死士,潛入利雅得,刺殺了拉希德家族的城主阿吉蘭,一舉奪回了利雅得的控制權。
在利雅得,沙特·阿齊茲重建了沙特第三王國,并恢複他祖父的名字:伊本·沙特。在取得奧斯曼帝國的支援後,伊本·沙特重建宗教軍隊,将其命名為“伊赫瓦尼”。這就是沙特家族最早的國民警衛隊,隻聽命于國王一人,願意為沙特家族赴湯蹈火。
有了這支軍隊,加上奧斯曼帝國的支援,沙特家族橫掃拉希德家族,領土版圖擴大一倍。後來,一戰爆發,英國為了搞亂奧斯曼帝國的後院,就大力支援沙特家族的擴張。1925年,沙特軍隊第三次攻破聖城麥加,廢除了“聖裔”哈希姆家族對麥加的統治地位。哈希姆家族是“聖人”穆罕默德家的直系血脈,這就相當于秦王廢除了周天子。
沙特家族正式成為阿拉伯半島上的最強王族。可很快,王權與教權就發生了沖突。因為版圖不斷擴大,沙特境内不隻有瓦哈比派,還有什葉派和傳統遜尼派。“伊赫瓦尼”宗教軍隊想要在沙特全境推廣瓦哈比教派,清除什葉派和傳統遜尼派。可對沙特王族而言,瓦哈比派隻是統治和擴張的工具,絕不能淩駕于王權之上。于是,沙特王權與瓦哈比教權爆發了戰争。
沙特軍隊配備的是清一色的馬克沁機槍,而“伊赫瓦尼”宗教軍隊卻堅持傳統,騎着駱駝,向沙特發起沖鋒。這場戰役被視為人類史上駱駝騎兵的最後一戰。在馬克沁機槍的瘋狂掃射之下,雙方隻打了一個小時,“伊赫瓦尼”宗教軍全面潰敗。沙特家族得以一統阿拉伯半島,改國号:“沙特阿拉伯”。
也是因為這一戰的勝利,讓沙特家族手握至高無上的王權,神權隻能服務于王權,成為王權的附庸。
我們今天看到的是,沙特王族躺在石油之上,富得流油。可看不到的是,沙特王族一代代人的浴血奮戰。三次建國,被滅亡兩次,卻依然屹立不倒。為什麼沙特王族很喜歡生孩子?
因為沒有強大的血脈,就不會有強大的沙特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