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年未出險,但車險費卻年年見漲

作者:徕自重慶的蟲蟲

#看見人間百态#

每年1月初,總有陌生的電話号碼時不時地驚擾我的美夢,由于這些号碼被标注為騷擾電話,再加上号碼對我來說又非常陌生,當手機鈴聲響徹雲霄時我是本能地拒接。但是今天上午8點50分,看見一個非常陌生的電話号碼突然出現在我眼前時,盡管其被人标注為騷擾電話,我沒有本能地拒接,而是接聽了這個非常陌生的電話。

年年未出險,但車險費卻年年見漲

當然,我有接聽這個騷擾電話的理由。昨天晚上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裡,剛剛在電腦前落座,正準備登入遊戲賬号玩遊戲,突然微信裡彈出一則對話框,一位某某車險公司姓陸的從業人員發來資訊,“龍老師,稍後給你電話,把明天的團購方案給你彙報下,明天團購有補貼費用”。

離車險到期還有一個月,這位姓陸的家夥早在1月5日下午在微信裡迫不及待地發來資訊,“龍老師,你好,我是某某車險續保客戶經理,10日有對優質客戶專屬團購節活動安排,拿到名額邀請你進入活動群,車險團購費用晚點與你聯系”,接着發送了一個二維碼讓我掃碼進群。由于去年1月購買車險時我掃碼進群後沒有領取到相應的購物券,這天下午,這位姓陸的從業人員接連好幾次催促我掃碼進群時我一直置之不理。

年年未出險,但車險費卻年年見漲

去年我也是在1月中旬通過這位姓陸的從業人員購買的某某公司的車險,之前,我是在一位姓李的美女朋友手裡購買車險。姓李的美女朋友原本與我沒有任何交集,幾年前,閑得發慌的老婆迷戀上周末爬山,在爬山群裡認識了在某某保險公司從事車險銷售的這位姓李的美女朋友。老婆認為這位姓李的美女朋友耿直大方,于是,每年1月需要購買新的一年的車險時,我通過這位曾經見過一次面的美女朋友購買車險。

仗着自己娴熟的駕駛技術,每次購買車險,除了必須購買的交強險和支付的車船稅外,我隻購買第三者責任險和駕乘險,在我印象裡,每年從姓李的美女朋友購買的愛車車險,加上交強險和車船稅,返了點後,大約是在1600元左右。第一次從李姓美女朋友那裡購買車險後,她對我感到好奇,親自給我送來車險的電子保單和發票,目的是想看看我醜陋的模樣。

年年未出險,但車險費卻年年見漲

兩年前,不知道什麼原因,姓李的美女朋友離開了某某車險公司,如今在某個小區大門處擺地攤,叫賣豆腐腦和涼面什麼的。唉,生活不容易,之前聽說她是某個車險公司的片區經理,每天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到最後不知道是年齡大的原因還是未能發展更多的新客戶,竟然離開了她工作近二十年的公司。

就因為這位姓李的美女朋友沒有在車險公司工作,去年1月到了購買新一年的車險時,同一家車險公司一位姓陸的從業人員主動聯系我,不僅給我一個報價,而且還讓我進入一個團購的微信群。以我拘墟之見,因為每年我沒有遭遇交通事故,也沒有出過險,車險的保費應該越來越低,可事實上,保費隻會增加不會減少。

年年未出險,但車險費卻年年見漲

去年這位姓陸的從業人員,同樣是隻購買交強險、車船稅、200萬元的第三者責任險和駕乘險,可是給我的報價是1900多元,雖然返了一百多元的點和贈送了一百元的購物券,但實際繳納的費用是1700元,比之前同樣險種的保費多了一百元。我天真地認為這一百元的購物券可能是某家超市的提貨卡,會郵寄到我手裡,可足足等了一年,仍然沒見這張購物券。于是,這位姓陸的從業人員再次邀請我加入團購微信群時我是拒絕加入。

昨天晚上,在微信裡看見這位姓陸的從業人員再次發送的有關購買車險的資訊後,因為找不到其他購買車險的管道,我隻有硬着頭皮回複了資訊,并明确告知這位姓陸的從業人員,今年我隻購買200萬元的三者險、醫保外責任險和駕乘險,請這位從業人員給個報價。醫保外責任險我是第一次主動購買,從2013年10月擁有人生中第一輛愛車開始,足足購買了十年的車險,但是,從來不知道有一個險種叫醫保外責任險。

年年未出險,但車險費卻年年見漲

聽說,車險公司的從業人員從來不主動推薦這一險種,它的價格不高,20多元,但是,如果發生交通事故需要第三者責任險賠償時,被撞的行人,其在醫院裡所有治療,不管用的是否是醫保的藥物,都可以用醫保外責任險賠償,否則,承保人得自掏腰包支付受傷者很大一筆醫藥費。想到20多元的保險費用不算多,本次給愛車購買車險時,我情不自禁地主動提出要購買醫保外責任險。

車損險本來也應該購買,但是這筆費用極有可能上千元,即使沒有一千元,也會有七八百元。更為主要的是,我仗着自己娴熟的駕駛技術,已經連續八、九年的時間沒有遭遇任何交通事故,給愛車購買車險時,我是果斷地放棄車損險。機關裡有一位名叫李大胖的同僚,不知道是因為駕駛技術太差還是因為肚子太大影響安全駕駛,他每年都會發生好幾起交通事故,即使保險費年年漲,可是各大車險公司仍然不願意給其投保。

年年未出險,但車險費卻年年見漲

我是各大車險公司的優質客戶,盡管我沒有購買車損險,但是每年交納的近千元商業險的費用對車險公司來說都是純收入。而今天,盡管我心裡有十萬個不願意,但是為了平安出行,同時也是強制性的,我不得不在某家車險公司給愛車購買了新的一年的車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