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文藝發展越來越“猖狂”的時代,牛鬼蛇神也披上了一層僞裝,以“說真話”為噱頭,肆意傳播不實消息,以抹黑中國聲譽。
生活在澳洲的李隽就是這樣的人,她自稱為教授、作家,但是一言一行頗有種智商堪憂的“美感。”
在這位作家的社交平台中,更是充斥着諸如“澳洲汽油比中國食用油幹淨”、“自己家庭破碎都是因為中國人”等奇葩論調。
她若是不了解中國實情的外國人,那這番論調頂多算是愚昧無知。但她卻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那麼這些論調就顯得又壞又蠢了。
那麼是什麼導緻李隽會搬出這些奇葩論調,她的身份背景又是如何呢?
一、公派留學、背信棄義
1960年生人的李隽是一個标準的逐利投機分子,她出生于山東,由于在學習上頗有天賦,是以即使身處聯考大省,她也考入了曲阜師範大學,成為了一名大學生。
在校期間的李隽遠沒有如今這樣的嚣張跋扈,她極為的低調,并沒有什麼出色的地方。是以在得知了李隽如今在社交媒體上的表現,都感到極為驚訝。
在大學畢業後,李隽并沒有投入工作,反而是考入了南方某個大學深造。在她多年的學海耕耘下,李隽終于得到了一個公派留學的機會。
面對這個難得的機會,李隽表現的非常激動,她也按照常例進行了宣誓,将來學成要歸來報效祖國,方不辜負國家對其的栽培與愛護。
是以在上個世紀90年代,李隽拿着國家辛苦省下來的留學費用前往了澳洲。
對于澳洲的留學生活,李隽并沒有提及太多,但是可以想象的是,李隽一定是沒有正确的認識澳洲,便貿然下了決斷。
也就是以在李隽本該學成歸來為社會做貢獻的時候,她選擇了留在澳洲,無恥的攫取了國家為其提供的便利。
這樣背信棄義的行為令人們都對其極為唾棄,大陸之是以有公派留學,就是希望這些留學生們能夠用自己學到的先進知識,來反哺祖國。
但是李隽之流卻忘卻了自己的宣誓,放棄了自己的誠信,成為了不忠不孝之人。
而留在了澳洲的李隽的确過得有聲有色,她在澳洲從事貿易工作,積攢了一部分的積蓄。
此時的李隽雖然内心對自己投機倒把的行為沒有反思,但是尚存在着一些人情味,并沒有變成如今以背刺祖國為樂的壞分子。
在取得澳洲國籍後,李隽回到了闊别多年的祖國,站在國内窗明幾淨的機場大廳裡,李隽的内心必然是五味雜陳的。
她無法想象原來這些年裡,中國從來沒有放棄前進的步伐,她曾經放棄一切争取來的生活,也正在中國上演。
二、攜子入澳、内心扭曲
相比于如今無事一身輕的留學生,那個年代的留學生其實要複雜的多。而李隽比其他人更要複雜,因為她早在公派留學前就組建了一個家庭,生下了一個兒子。
若不是李隽對于物欲的扭曲,那麼這也是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是自從李隽離開祖國後,她的丈夫内心就充滿了離愁别緒。
在得知李隽不回國之後,這個中國男人選擇了離婚,并且将兒子留給了李隽。而由于李隽不在國内,是以她的兒子是由她的老母親代為照顧的。
可以想象一個明明有父母,但是沒有絲毫享受到父母之愛的孩子,内心将多麼的痛苦與自卑。
而且對于李隽背信棄義的行為,她兒子班級上的同學也有所耳聞,據李隽自己說,從她留在澳洲後,很多人都會罵她兒子是小漢奸。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雙重壓力的确是難以承受的,是以他也愈發的孤僻與孤單。而他的心底,在眷戀之外,也必然有着對于母親的不了解和怨恨。
這一點在李隽回國後,她才幡然醒悟。于是李隽想要好好的補償兒子,重修母子關系。
對于李隽的兒子來說,在一個熟悉的環境裡,慢慢接受母親的陪伴,才是一件好事。畢竟長時間的疏離讓他充滿了不安,而在熟悉的環境裡,他才能夠更好的接受李隽的愛護。
但此時的李隽并沒有遵從這樣的選擇,由于她已經将身家性命交到了澳洲手裡,是以最終她思量很久,還是決定把兒子帶到澳洲生活。
我們可以想象,對于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乍去到國外面對那些金發碧眼的面孔,李隽兒子的内心會有多麼恐懼。
但是自覺和兒子團聚的李隽并沒有想這麼多,她反而認為是自己當初的“正确決定”才讓兒子享受了這麼好的生活,對于兒子内心的真實需求,她選擇置之不理。
而對于母親的無情,李隽的兒子漸漸地疏遠了她,李隽自以為是的付出沒有換來親近,而是帶來了兒子的冷漠。
因為兒子的态度,李隽感受到了巨大的痛苦,但是她依舊固執的不肯反思。
為了找到發洩口李隽盯上了中國了,這個生她養她的國度。如今成為了她嘴巴裡的“罪惡國家”,成為了阻擋她與兒子親近的“罪魁禍首。”
她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我知道不是我的錯,也不是我兒子的錯,而是中國人的錯。”
如此言論自然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但凡是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就知道,這場悲劇是李隽一手促成的。
如果她能夠在留學後回歸國家,那麼以她的能力,也許會成為一個讓人尊重的大學教授也未可知。
但是她選擇蒙騙國家,背信棄義,如今還試圖把問題全盤丢給中國,讓中國人背上這場無妄之災。
在被批評後,李隽并沒有選擇道歉,她的内心變得更加扭曲,粗暴的将中國定義為“不好的”、“劣等的”。
但是李隽和中國網友們的對線沒有持續太久,因為此時她的母親患了重病,為了盡孝李隽開始不斷的在中澳之間往返。
她一邊照顧母親,一邊開展中澳的生意,此時的李隽看上去,歲月靜好,似乎已經和自己的内心和解。
但是沒有人能夠想到,這一切不過是又一場僞裝,是她發起對中國挑釁的号角。
三、奇葩言論、全無理智
2019年,李隽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寫,自己退出了中國市場。
或許正是由此,李隽徹底沒有了忌憚,在網絡上大肆發表一些毫無理智的文章,而文章的内容也多為抹黑中國。
其中一條關于汽油的文章,引發了巨大的讨論,這個時候的人們才知道,原來李隽已經為了賣國求榮,成為了一個毫無底線的人。
她在那段評論裡寫道,最初去到澳洲的時候,一個老大爺告訴她,澳洲的汽油可以用來炒菜,而且味道很好。
這個白人老大爺看着她驚訝的神情問,“中國汽油不可以嗎?”
面對這個明顯的謊言與玩笑,年輕的李隽分辨不出來,竟然迎合道,“中國的汽油很髒。”
若說當時李隽隻是年輕,很傻很天真,能夠了解。但是在這篇博文發出的時候,她已經六十歲了,她竟然對此還是深信不疑,這實在是讓人懷疑她是否要以抹黑中國為生。
而另外一件讓李隽聲名大噪的事情則是2023年,大陸促成沙特與伊朗和解,重燃外交關系。
要知道沙特與伊朗之間可是世仇,他們彼此針對,互不相讓都能追溯多百年前。能夠促成這兩個國家的和解,想必大陸在其中斡旋的極為辛苦。
就在大陸慶祝這一外交成就的時候,以李隽為首的“公知”又跳出來冷嘲熱諷。随之網友們也扒出了李隽早年間寫下的博文内容。
原來在2021年,李隽曾經就巴以問題表達過自己的看法,由于她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狂熱支援者。
是以她寫道能夠解決巴以問題的隻有美國,而且隻有特朗普當任美國總統才能夠解決這個世紀難題。
并且李隽在結尾表示自己其立帖為證,如果不是特朗普解決的,那麼自己要直播扇自己7400個嘴巴。
但是如今美國沒有改善的巴以問題被中國四兩撥千斤的解決,是以網友們便拉滿嘲諷,嚷着要李隽履行自己的承諾。
這個時候李隽則翻臉不認了,她先是強調了自己沒有寫過這篇博文,随後又把矛頭指向中國網友,她指責中國網友“網暴”自己。如此一番倒打一耙,也讓網友們看清了她的本質。
從這以後,中國網友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釣魚行動,所謂釣魚,就是網友們編撰一些假新聞,引得這些公知上當。
随後大家就發現了很有趣的一點,那就是李隽每次都會上當,無論網友們的假新聞多麼離譜,她都會以為那是真的,然後對中國嘲諷。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于李隽自己的社交賬号上轉載了一位叫做“安室純律”的日本學者的話,并且以此嘲諷中國,凸顯日本的可親可善。
可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個所謂的名字正是“俺是蠢驢”的諧音,但凡了解過中國文化的人,都不會上當。但是這位自诩為作家的李隽卻欣然咬鈎,成為了一個笑話。
可是話說回來,盡管李隽鬧出了很多笑話,但是她這樣的行為卻值得我們深思。
一位有着高學曆,寬闊見識的留學生,為何會鬧出這麼多笑話呢?她難道真的愚蠢到這個地步了嗎?
事實上并不是這樣。李隽會如此行為,除了她對西方的盲目崇拜之外,還有着故意之嫌。
畢竟有很多人看了她的博文後,真的會相信她的話,進而對祖國心生怨恨,認為李隽描述的美好生活就是真實的澳洲。
是以對于這種人我們一旦看清了她的真面目,那麼就要學會破除她為某些人編織的美夢。
隻有這樣才能維護我們國家的安定團結,進而向着更好的未來前進。
結語
賣國求榮者必然會遭遇唾棄,這是一條千古不變的鐵律。
是以對于李隽之流,我們不必耗費太多的精力,因為一切自然有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