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一個人最好的活法是什麼樣的?
守住自己的節奏,就是最好的活法。
焦慮、内耗的本質,
其實就是沒有守住自己的節奏。
焦慮的本質:守不住自己的節奏
有沒有發現:生活中大部分的焦慮都源自比較。
因為有比較,就會有落差,有落差,就會有煩惱。
越是跟别人比,越容易焦慮。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
是以,我們無須羨慕他人,更無須和他人比較,因為你擁有的,他人未必能有。
正如莫言曾在《晚熟的人》裡說:
“我曾經一度焦慮自己沒有身邊朋友過得好,于是就不停地模仿别人、追趕别人,最後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其實,生活沒有必要比較,守好自己的節奏,一步步腳踏實地地往前走,生活就會慢慢明朗,你的生活,别人也同樣羨慕。”
焦慮,歸根結底就是沒有守住自己的節奏。
與其因為别人的生活焦慮,不如把握自己的節奏。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玫瑰,都盛開在同一個古典莊園裡;也不是所有的海鷗,都會栖息在同一片海域。
你所羨慕的生活,未必屬于你;你所期待的日子,也未必适合你。與其羨慕自己沒有的,不如沉下心來,珍惜自己擁有的。
沉浸式做自己,不東張西望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時區,做着自己的事情,過着自己的人生。
可能有時别人的動作比你快,超過你,但大可不必慌張,可能在下一秒你就會超過他,并做得比他更好。
不用嫉妒或者嘲笑他們,他們都在自己時區裡,你也是。
是以請放松,你沒有落後,也沒有領先。
在屬于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準時。
别比較,别焦慮。隻要我們在路上,一切都會來得及。
沉浸式做自己,不要東張西望,是一個人最好的活法。
1
不被别人的節奏擾亂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找準适合的賽道,就有機會有所作為。
人生不是做數學題,沒有标準答案,每個人的背景不同,機緣不同,走的路自然也應該不一樣。
倘若一味地跟着别人轉,就很容易被帶偏方向,找不到屬于自己的路。
一位作家曾感歎:“比起随波逐流,我更想以自己的節奏度過一天。”
最好的事情總在不經意的時候出現,是以比起慌張趕路,不如按自己的節奏,步履不停地走過每個今天。
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樣,而是能夠聽從自己的内心。
2
不被别人的評價左右
比世人的目光還要可怕的,實際上是你自己那顆在意世人目光的心。
每個人的經曆、認知、想法各不相同,自己與他人的所想所做并不一緻,是生活中的常态。
選擇好自己的路,不必理會外界的流言蜚語。最重要的是,做最好的自己。
幸福的定義從來不來自他人的評價,而是來自内心深處的滿足。
3
不被别人的情緒傳染
有句話說:如果活得很累,或許是因為太容易被他人的情緒左右。
每個人的人生都由自己掌控,何必陷進别人情緒的泥沼而丢失了自己?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情緒自由”。指他人的情緒與自己無關,自己的情緒也不受他人影響。而成熟就是逐漸學會屏蔽别人的情緒,沉浸式做自己。
不被别人的言行幹擾自己的内心,不因别人的過錯影響自己的心情。當我們隻關注自己的情緒,會發現美好常在,生活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