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揮中心!投彈失敗請求再次發射!”
楊國祥急促的聲音,伴着無線電流,回蕩在偌大的控制中心裡。
每個從業人員的額頭上,不約而同的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現場總指揮宋占元神色鎮定,沉穩的下達了下一步指令:
“準許再次發射!”
從業人員們這才松了一口氣。
有條不紊的,向楊國祥下達了再次發射的指令。
宋占元則快步向通訊台走去,但他的腳才剛邁出去一步,無線電就再次傳來了聲響。
“二次投彈失敗……”
宋占元邁出去的腳,踏空了。
整個人失去平衡,眼瞅着就要倒地。
身旁的從業人員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了他,這才沒有摔倒。
深吸了一口氣,宋占元察覺到基地内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過來。
他沒說什麼,隻是快速搖通了那部紅色電話。
短暫的等待過後,電話接通了。
“總理!氫彈投擲失敗了……”
利劍出鞘
人類的曆史因戰争而改變,而戰争又因熱武器的出現而改變。
但如果有一樣既能改變人類,又能改變戰争的東西。
那一定是核武器。
自核武器問世以來,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戰争形勢,甚至人類曆史。
有史以來,從未出現過威力如此巨大,影響如此深遠的武器。
是以,我們的新中國想要在存在核武器的世界立足,就必須要擁有屬于自己的核武器。
從最早的依靠蘇聯老大哥,到後來的自主研發。
中國人費盡了心血,在世界的質疑聲和嘲笑聲中,成功研制出了屬于自己的核彈和氫彈。
但光研發出來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不光要手裡有劍,還得要學會如何用劍,如何用這把劍成為天下第一劍客。
天下第一劍客,會不會亂殺無辜是誰也不好說。
但如果除了你以外的人成為了天下第一劍客,那被殺的名單裡,估計就會出現你的名字。
是以,為了讓手中的氫彈,發揮出應有的功效。
如何讓他快速形成戰鬥力,一直以來都是國家迫在眉睫的問題。
氫彈不同于普通的原子彈。
它的威力無法用語言形容,兩者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存在。
世界首枚氫彈,是美國為了應對蘇聯的原子彈而研制。
當時美國在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引爆,威力相當于廣島原子彈的500倍。
但因為它本身的重量高達65噸,且需要搭配更加笨重的制冷系統,根本無法運輸搭載。
在此之後,世界各國也展開了對氫彈的研究。
1954年,美國成功研制出了世界第一枚實用型氫彈。
到1967年,大陸也成功使用飛機空投氫彈,爆炸當量為330萬噸級。
當今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與日俱增。
但在50多年前,聯合國甚至不願意承認新中國的國際地位。
在那個舉步維艱的時代,新中國想要赢得話語權,氫彈能否運用在實戰中,是取得話語權必不可少的一張王牌。
氫彈的實驗,事關國家最高戰略發展。
至于擔任投擲任務的飛行員,同樣也是在萬千空戰王牌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1971年的氫彈實驗中,便是由楊國祥擔任飛行員兼投彈員的任務。
彜族雄鷹
楊國祥,出身雲南玉溪的一個彜族小山村。
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的飛行員。
1956年,展開的全軍大比武活動中,楊國祥力壓群雄,先後奪得了三個第一名。
最後甚至赢得了全國空軍第一的桂冠,是名副其實的空戰王牌。
正是因為他紮實的飛行技術。
是以黨和國家才把第一枚實用型氫彈投擲的任務,交給了楊國祥。
要知道,這項任務,即使是放在空軍技術更加成熟的歐美發達國家,也挑不出幾個合适的飛行員出來執行。
畢竟這可是氫彈啊。
比原子彈還要恐怖萬倍的毀滅性武器,一招不慎就會機毀人亡。
如果投彈點失誤,還會是以葬送無數生命,飛行員需要承受常人難以想象的心理壓力。
正因為如此,楊國祥在得知将由自己投擲氫彈時,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完成組織交給自己的光榮使命。
每天,他都會拼了命的練習投彈作業。
一天的時間裡,
這不僅極其消耗體力,還對其心理産生了極大的壓力。
終于到了投彈的那一天,中央軍委下達了投擲氫彈的指令。
楊國強在指揮下搭載起了氫彈,駕駛飛機奔赴指定的投放地點。
途中天氣良好,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發展。
但過了半晌後,除了窗外凄厲的風聲外,他并沒有聽到其餘聲響,
出意外了。
發射按鈕好像出了問題,楊國祥報告後基地也慌了神,再次啟動應急發射,飛彈依舊沒有反應。
基地總指揮不敢大意,馬上用保密電話聯系到了周總理。
大緻彙報情況後,周總理卻将決定權交給了他們。
這是最明智的選擇,現場情況瞬息萬變。
而周總理又在萬裡之外,不清楚情況就無法做出最明智的判斷。
其實面對這種情況,上級部門已經制定過兩套方案:
- 讓飛行員跳傘,任由飛機和飛彈墜落,這是為了降低損失,保護飛行員的生命。
- 鎖死飛彈,飛機返航,回到基地後解除安裝飛彈核查原因。
而楊國祥最後選擇了第二種。
他不想浪費這枚寶貴的氫彈,更不想自己的戰鷹墜毀。
在冒着極大風險的情況下,楊國祥成功将飛機和飛彈帶回了基地,并成功降落着陸。
事後對飛彈進行檢修,發現竟然是因為一個螺絲多擰了一下,導緻區域通電不良無法發射。
而楊國祥也因為這次壯舉,被授予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