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1年,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命悬一线放弃跳伞,带氢弹返航

“报告指挥中心!投弹失败请求再次发射!”

杨国祥急促的声音,伴着无线电流,回荡在偌大的控制中心里。

每个工作人员的额头上,不约而同的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现场总指挥宋占元神色镇定,沉稳的下达了下一步指令:

“批准再次发射!”

工作人员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有条不紊的,向杨国祥下达了再次发射的指令。

1971年,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命悬一线放弃跳伞,带氢弹返航

宋占元则快步向通讯台走去,但他的脚才刚迈出去一步,无线电就再次传来了声响。

“二次投弹失败……”

宋占元迈出去的脚,踏空了。

整个人失去平衡,眼瞅着就要倒地。

身旁的工作人员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了他,这才没有摔倒。

深吸了一口气,宋占元察觉到基地内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过来。

1971年,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命悬一线放弃跳伞,带氢弹返航

他没说什么,只是快速摇通了那部红色电话。

短暂的等待过后,电话接通了。

“总理!氢弹投掷失败了……”

利剑出鞘

人类的历史因战争而改变,而战争又因热武器的出现而改变。

但如果有一样既能改变人类,又能改变战争的东西。

那一定是核武器。

自核武器问世以来,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战争形势,甚至人类历史。

有史以来,从未出现过威力如此巨大,影响如此深远的武器。

1971年,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命悬一线放弃跳伞,带氢弹返航

所以,我们的新中国想要在存在核武器的世界立足,就必须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核武器。

从最早的依靠苏联老大哥,到后来的自主研发。

中国人费尽了心血,在世界的质疑声和嘲笑声中,成功研制出了属于自己的核弹和氢弹。

但光研发出来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不光要手里有剑,还得要学会如何用剑,如何用这把剑成为天下第一剑客。

天下第一剑客,会不会乱杀无辜是谁也不好说。

但如果除了你以外的人成为了天下第一剑客,那被杀的名单里,估计就会出现你的名字。

1971年,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命悬一线放弃跳伞,带氢弹返航

所以,为了让手中的氢弹,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如何让他快速形成战斗力,一直以来都是国家迫在眉睫的问题。

氢弹不同于普通的原子弹。

它的威力无法用语言形容,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

世界首枚氢弹,是美国为了应对苏联的原子弹而研制。

当时美国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引爆,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500倍。

1971年,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命悬一线放弃跳伞,带氢弹返航

但因为它本身的重量高达65吨,且需要搭配更加笨重的制冷系统,根本无法运输搭载。

在此之后,世界各国也展开了对氢弹的研究。

1954年,美国成功研制出了世界第一枚实用型氢弹。

到1967年,大陆也成功使用飞机空投氢弹,爆炸当量为330万吨级。

当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日俱增。

但在50多年前,联合国甚至不愿意承认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那个举步维艰的时代,新中国想要赢得话语权,氢弹能否运用在实战中,是取得话语权必不可少的一张王牌。

1971年,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命悬一线放弃跳伞,带氢弹返航

氢弹的实验,事关国家最高战略发展。

至于担任投掷任务的飞行员,同样也是在万千空战王牌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1971年的氢弹实验中,便是由杨国祥担任飞行员兼投弹员的任务。

彝族雄鹰

杨国祥,出身云南玉溪的一个彝族小山村。

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飞行员。

1956年,展开的全军大比武活动中,杨国祥力压群雄,先后夺得了三个第一名。

最后甚至赢得了全国空军第一的桂冠,是名副其实的空战王牌。

1971年,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命悬一线放弃跳伞,带氢弹返航

正是因为他扎实的飞行技术。

所以党和国家才把第一枚实用型氢弹投掷的任务,交给了杨国祥。

要知道,这项任务,即使是放在空军技术更加成熟的欧美发达国家,也挑不出几个合适的飞行员出来执行。

毕竟这可是氢弹啊。

比原子弹还要恐怖万倍的毁灭性武器,一招不慎就会机毁人亡。

如果投弹点失误,还会因此葬送无数生命,飞行员需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

1971年,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命悬一线放弃跳伞,带氢弹返航

正因为如此,杨国祥在得知将由自己投掷氢弹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组织交给自己的光荣使命。

每天,他都会拼了命的练习投弹作业。

一天的时间里,

这不仅极其消耗体力,还对其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压力。

终于到了投弹的那一天,中央军委下达了投掷氢弹的命令。

杨国强在指挥下搭载起了氢弹,驾驶飞机奔赴指定的投放地点。

1971年,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命悬一线放弃跳伞,带氢弹返航

途中天气良好,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过了半晌后,除了窗外凄厉的风声外,他并没有听到其余声响,

出意外了。

发射按钮好像出了问题,杨国祥报告后基地也慌了神,再次启动应急发射,导弹依旧没有反应。

基地总指挥不敢大意,马上用保密电话联系到了周总理。

大致汇报情况后,周总理却将决定权交给了他们。

这是最明智的选择,现场情况瞬息万变。

1971年,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命悬一线放弃跳伞,带氢弹返航

而周总理又在万里之外,不清楚情况就无法做出最明智的判断。

其实面对这种情况,上级部门已经制定过两套方案:

  1. 让飞行员跳伞,任由飞机和导弹坠落,这是为了降低损失,保护飞行员的生命。
  2. 锁死导弹,飞机返航,回到基地后卸载导弹核查原因。

而杨国祥最后选择了第二种。

他不想浪费这枚宝贵的氢弹,更不想自己的战鹰坠毁。

1971年,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命悬一线放弃跳伞,带氢弹返航

在冒着极大风险的情况下,杨国祥成功将飞机和导弹带回了基地,并成功降落着陆。

事后对导弹进行检修,发现竟然是因为一个螺丝多拧了一下,导致区域通电不良无法发射。

而杨国祥也因为这次壮举,被授予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