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果洛藏族自治州行政規劃細則

果洛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族自治州,青海的8個地級行政區之一,州駐地瑪沁縣,位于中國青海省的東南部,東臨甘南州和黃南州,南接阿壩自治州和甘孜州,西與玉樹州毗連,北和海西州、海南州接壤;地處安多康巴文化的結合處,是絲綢之路河南道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格薩爾文化之鄉,是青藏高原自然、人文資源的典型縮影。轄區總面積76442平方公裡;果洛全州下轄6個縣:瑪沁縣、班瑪縣、甘德縣、達日縣、久治縣、瑪多縣;州人民政府駐地瑪沁縣。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果洛藏族自治州常住人口為215573人。2022年,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區生産總值(GDP)53.6億元。車輛牌照代碼為青F。

果洛藏族自治州行政規劃細則

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圖

果洛古稱俄洛、郭羅克。古為黨項羌地。1952年6月,西北軍政委員會組建果洛工作團。8月4日,工作團進駐果洛吉邁。東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南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與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毗連;北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接壤。果洛藏族自治州有大小河流36條,總流程3300多千米,分别入注黃河和長江兩大水系。黃河是州内最大的河流,流經瑪多、達日、甘德、久治、瑪沁五縣,在本州境内流程長達760千米。班瑪縣的瑪柯河、多柯河是大渡河的上遊,與達日縣的尼曲河同屬長江水系。

果洛藏族自治州行政規劃細則

果洛藏族自治州政區圖

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海拔4000—5000米的地區約占全區面積的80%左右,西北部海拔多在4000—5000米之間,地形起伏不大,高差多在500—1000米之間,坡度較緩;東南部海拔在3500—4000之間,但地形起伏大,高差一般在1000—2100米之間,坡度45°—50°。整個地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高,多丘陵,地形平緩;東南低,多高山,坡陡谷深。巴顔喀拉山自西而東綿亘全州,為州内主體山脈,以主脊為界構成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山勢巍巍,雄偉壯觀,山頂白雪皚皚,遠遠望去銀光閃耀。阿尼 瑪卿雪山主峰瑪卿崗日海拔6282米,是青南地區最高的山峰。

果洛藏族自治州行政規劃細則

瑪沁縣

  1. 瑪沁縣,地處青海省東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東北部,系國家級“三江源”生态保護區。全縣2019年轄區總面積13460.12平方公裡,其中草場面積117.57萬公頃,可利用草場面積108.53萬公頃,占草場面積的92.3%,屬典型的高原山地類型,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高山縣境内西北部和北部,高山環繞,積石山脈綿延全境,阿尼 瑪卿雪山逶迤北部,山脈走向為西北、東南向。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山多為侵蝕構成,岩石裸露,為基岩與變質岩,以粗細相間為屑岩為主,寒冷風化作用強烈,屬凍蝕地形發育。瑪沁縣境内多年生牧草的生長期和平均氣溫穩定通過0℃的初日均溫穩定通過5℃的終日一緻,故把日均溫穩定通過0℃的初日定為初苗期,穩定通過5℃的終日定為枯黃期。大武地區發芽、返青期一般在4月中旬,枯黃期在9月下旬,生長期約150天。西部地區牧草發芽、返青期一般在5月上旬,枯黃期在9月上旬,生長期約110天。轄區總面積13400平方千米;瑪沁縣轄2個鎮、7個鄉:大武鎮、拉加鎮、大武鄉、東傾溝鄉、雪山鄉、下大武鄉、昌麻河鄉、優雲鄉、當洛鄉;政府駐地大武鎮。2019年末,瑪沁縣戶籍人口為48445人。2022年,瑪沁縣地區生産總值(GDP)22.39億元。
果洛藏族自治州行政規劃細則

班瑪縣

  1. 班瑪縣,隸屬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處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東南部,大渡河上遊,東南部與四川省阿壩、壤塘、色達縣接壤,西部與四川省色達縣和州屬達日縣為鄰,北部與州屬久治縣相連。班瑪縣地處青川邊沿,屬高山地。境内山脈縱橫,山峰重疊,河流交錯,山大溝深,其間有許多小塊較為平坦的草原地和狹窄的河谷地帶,這是班瑪縣地形特征的總面貌。班瑪縣境内河流衆多,主要有瑪柯河、多柯河、克柯河和洛曲等河流。班瑪縣整個地勢是西北高而東南低,山地面積約占面積的90%。轄區總面積為6138平方千米,占全州總面積的8.03%;班瑪縣下轄1個鎮、8個鄉:賽來塘鎮、多貢麻鄉、馬可河鄉、吉卡鄉、達卡鄉、知欽鄉、江日堂鄉、亞爾堂鄉、燈塔鄉;政府駐地賽來塘鎮。截至2021年10月,班瑪縣有10289戶、31794人。2022年,班瑪縣地區生産總值(GDP)5.03億元。
果洛藏族自治州行政規劃細則

甘德縣

  1. 甘德縣,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轄縣。東鄰甘肅省瑪曲縣,南瀕黃河與達日縣、久治縣相望,西部和北部與瑪沁縣接壤,縣城所在地柯曲鎮距省會西甯526公裡。地處青南高原高山峽谷向高原面的過渡地帶,阿尼 瑪卿山支脈自西北向東南貫穿中部,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為高山山地地貌。主要河流東柯曲、西柯曲流域形成兩大谷地。境内溝壑縱橫,河溪密布,河流落差大,水利資源得天獨厚。黃河、東柯曲、西柯曲和當曲河的平均地表徑流量達到64.834億立方米,僅東柯曲、西柯曲和當曲三大河流的理論蘊藏水能達27.33萬千瓦。甘德地區藏族的衣着以羊皮料為主,男女皆穿大襟、長袖、肥腰、無兜的藏袍。男袍在穿着時上提到膝部,女袍穿着時提到與腳面為齊,再用麻綢或綢緞長帶束腰。勞作時袒露右臂,右袖空垂于後,懷中可揣随身物品,而且日穿夜蓋,友善自若,冷了用袖口捂嘴,一舉多得。轄區總面積7046平方千米;甘德縣轄1個鎮、6個鄉:柯曲鎮、上貢麻鄉、下貢麻鄉、崗龍鄉、青珍鄉、江千鄉、下藏科鄉;政府駐地柯曲鎮。2019年末,甘德縣戶籍人口為40158人。2022年,甘德縣地區生産總值(GDP)4.54億元。
果洛藏族自治州行政規劃細則

達日縣

  1. 達日縣,是青海省果洛州下轄縣,位于青海省東南部,地處四川、甘肅、青海三省交界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南部。東與久治縣接壤,東南與班瑪縣相連,南與四川省色達縣、西南與四川省石渠縣為鄰,西北與瑪多縣為界,北與瑪沁、甘德縣隔黃河相望。達日縣地處青藏高原境内地貌屬巴顔喀拉山原區,全縣東西長162公裡,南北寬126公裡,地形呈蝴蝶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全縣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縣址吉邁鎮海拔3970米。轄區總面積14800平方公裡;達日縣轄9個鄉、1個鎮:吉邁鎮、窩賽鄉、德昂鄉、滿掌鄉、建設鄉、莫壩鄉、上紅科鄉、下紅科鄉、桑日麻鄉、特合土鄉;政府駐地吉邁鎮。截至2019年末,達日縣戶籍人口38004人。2022年,達日縣地區生産總值(GDP)4.79億元。
果洛藏族自治州行政規劃細則

久治縣

  1. 久治縣,隸屬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部,果洛藏族自治州東南部。久治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特征。久治縣地處青南高原東部,境内山嶺重疊,層峰起伏,巴顔喀拉山脈的年保山橫貫全境,山南部多為南北走向的峽谷,山北部是寬谷和山間盆地。巴顔喀拉山自西北向東南綿延,年保玉則山橫貫全境構成該縣的地形骨架。地勢由南、東北向西北部逐漸降低,海拔在3568米~5369米之間。久治縣境内河流衆多,且分布均勻,主要河流有7條:馬柯河、克柯河、沙柯河、哈曲、久曲、章庫河及折安木庫河等,分屬長江、黃河兩大水系。境内湖泊衆多,較大的湖泊有6處,其中以希措湖最大,面積約10餘平方千米。轄區總面積8757.25平方千米;久治縣下轄1個鎮、5個鄉:智青松多鎮、白玉鄉、索乎日麻鄉、哇賽鄉、哇爾依鄉、門堂鄉;縣人民政府駐智青松多鎮。截至2021年7月,久治縣總人口2.9929萬。2022年,久治縣地區生産總值(GDP)5.35億元。
果洛藏族自治州行政規劃細則

瑪多縣

  1. 瑪多縣,隸屬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藏語意為“黃河源頭”。地處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北依積石山支脈布青山,與都蘭縣相接,東部與興海縣、瑪沁縣毗鄰,南與達日縣、石渠縣接壤,西靠曲麻萊縣,西南以巴顔喀拉山為界,與稱多縣相連。瑪多縣,屬高平原地區,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大部分在4500~5000米之間,地形起伏不大,相對平坦,比高500~1000米,西北高,東南低,山間有平坦地、沙漠地、沼澤地。大地構造單元屬巴顔喀拉褶皺帶,構造線均作西北至東南走向,地貌輪廓明顯地受構造控制。瑪多地區占優勢的地貌類型是寬谷和河湖盆地,它們多為斷陷作用所形成。在海拔4500米以上多為石質山地,表面為黑灰色蓋土、黑柁土、沙壤土與沙質覆寫,一般厚度為50毫米,最厚達1米以上。轄區總面積25253平方公裡;瑪多縣下轄2個鎮、2個鄉:瑪查理鎮、花石峽鎮、黃河鄉、紮陵湖鄉;縣政府駐西大街22号。2021年,瑪多縣人口出生率20.1‰,人口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長率15.9‰。常住人口14671人。2022年,瑪多縣地區生産總值(GDP)3.94億元。
果洛藏族自治州行政規劃細則

果洛藏族自治州政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