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自俄烏戰争打響以來,英國就是最堅定的反俄羅斯國家,讓人不解。
俄烏沖突期間,除了交戰的兩國之外,對局勢最為關注的就是美英兩國,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霸權,選擇支援烏克蘭。
英國不但與俄羅斯相距甚遠,而且在很多的領域上,與俄羅斯并沒有沖突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有合作的基礎的。
然而英國卻是最早舉起反俄大旗的國家之一,這兩國究竟有何沖突,為什麼會鬧到這樣的地步。
英國位于英倫三島之上,得天獨厚的條件讓它可以時時刻刻觀察着歐洲大陸上的各種局勢。
在長期的地理環境影響下,英國慢慢産生出了一種中立主義,既想參與歐洲事務,但也不願意深陷其中。
玩的就是一種平衡,保持歐洲大陸上的勢力均衡,以此來維護自己的獨立地位,是以隻要在歐洲大陸上,一旦國家平衡被打破,英國就要參與其中。
從中世紀以來,英國一直奉行着這樣的國策,無論是法國。德國還是俄羅斯,都曾被英國當成死對頭。
在拿破侖崛起時期,英國就糾集普魯士與沙俄一起抗擊法國,此時的法國大有統一西歐之勢,但還是架不住多國進攻宣告失敗。
明面上拿破侖是敗于沙俄之手,實際上背後的真正推手是英國,從此法國再無稱霸歐洲的實力。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崛起成為了英國的最大對手,英國就聯合法俄兩國,共同抗擊德國,讓德國稱霸夢随之破碎。
但法國和德國隻是在一個時間段内對英國有威脅,短時間能成為英國的敵人。
以長時間來看,俄羅斯一直便是英國潛在的對手,完全有實力打破歐洲平衡的局勢,是以英國的外交重心,長期都放在俄羅斯的身上。
英國經曆了兩次工業革命後,直接在海洋上稱霸,成為世界霸主,與此同時,沙俄也在陸地上大肆擴張,成為陸上強國。
兩國在之後的擴張中,最終因利益交織成為對手,沙俄的發展愈發阻礙英國的海上霸業。
而沙俄一心想奪得出海口,為此不惜在陸地上瘋狂擴張,雙方最終在奧斯曼帝國碰面,沙俄早就對黑海有了想法。
但奧斯曼也不是省油的燈,為了抵擋沙俄,奧斯曼選擇向英國靠攏,英國為了維持自己的利益,與沙俄兵戎相見。
沙俄首次擴張宣告失敗,也正式與英國有了嫌隙,緊接着雙方又在中亞碰面,英國控制下的阿富汗遭到沙俄的攻擊,沙俄再一次被英國擊敗。
沙俄不甘心終于從東亞奪得出海口,但迎面就遇上日本,并在日俄海戰中敗給了日本,直接阻礙沙俄擴張的巨大野心。
而日本的幕後支援者,便是遠在歐洲的英國,那麼沙俄在亞洲的擴張,并沒有損害到英國的核心利益,英國為什麼還要如此針對沙俄呢?
上世紀英國以海軍而稱霸,沙俄則是被稱為“歐洲憲兵”,兩國之間究竟有着何種不可調和的沖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的政客普遍對于英國在亞洲阻礙沙俄的擴張表示不了解,畢竟不是在歐洲,英國何必管得太遠。
根據各國的學者分析,在上個世紀,英國内部就對沙俄十分忌憚,盡管沙俄在亞洲的擴張沒有觸及英國的核心利益。
但根據英國政客的自己分析,沙俄的重心始終在歐洲,即便到了如今,雖然俄羅斯加大了對遠東的開發,但真正的核心還是在歐洲。
是以上世紀沙俄的行為,隻是在為歐洲的擴張奠定基礎,是以英國勢必要阻擋沙俄崛起的步伐。
到了一戰時期,沙俄國内沖突林立,龐大的沙俄帝國瓦解,在幾經争奪之後,蘇俄建立,最終成為蘇聯。
盡管初期的蘇聯國力衰弱,英國還是把蘇聯視為潛在的威脅,甚至想利用德國的野心,向蘇聯發起進攻,以此來削弱蘇聯。
是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向周圍的擴張,英國卻是一昧的容忍,因為英德兩國曾經有過秘密約定,德國在暗中遏制蘇聯。
隻不過德國野心不小,讓英國栽了一個大跟頭,不得已聯合蘇聯抵抗德國,而在這一時期,英國也有很長時間坐看蘇聯與德國相鬥。
直到蘇聯挫敗德國攻勢之後,英國才和美國一起在歐洲開啟第二戰場,想要比蘇聯快一步打入柏林。
但英國低估了蘇聯的戰鬥力,最終柏林被蘇聯率先拿下,二戰結束之後,蘇聯的實力急速膨脹。
蘇聯勢力甚至蔓延整個東歐,英國再次走上反蘇道路,率先在歐洲拉開鐵幕,阻擋蘇聯的進一步擴張。
不過在二戰之後,英國的實力大減,已經失去了往日世界霸主的地位,盡管這樣,英國還是在堅持所謂獨立政策,防止歐洲大陸統一。
此時的蘇聯隻要在國際上做什麼,英國就反對什麼,跟着美國一起組建北約軍事集團,在削弱蘇聯的影響力上花了大量的力氣。
隻不過此時的英國早已是力不從心,每個殖民地都在鬧獨立,英國再也無力大面積維持反蘇鬥争,隻得投靠在美國下面,依靠美國的實力,保障它的中立政策。
1982年的馬島之戰,光是對付一個小小的阿根廷,就讓英國感到力不從心,此時的英國早已算不上強國,但依舊沒能放棄遏制蘇聯。
到了蘇聯解體的時候,英國又把目标轉移到俄羅斯身上,并與俄羅斯死磕到底,因為在英國看來,在當時的歐洲大陸上,俄羅斯是唯一一個有能力改變局勢的國家。
是以英國必須遏制俄羅斯的崛起,并在一些事件上,過分誇大事實,以此在國際上大力譴責俄羅斯。
2018年,在英國發生了一起惡性投毒事件,竟讓英國撤離駐俄領事,并宣稱新的冷戰已經來臨,這件事的背後,英國究竟在想什麼?
2018年,一對特工父女當場在大街上昏倒,引起了英國政府的極大重視,這對父女曾給予英國大量的俄羅斯情報。
是以在初步的調查中,英國極度懷疑是俄羅斯的特工隊父女二人進行了投毒,而且還對外宣布,兩人中的毒,正是蘇聯時期秘密研發的毒劑。
随即在國際上一口咬定是俄羅斯的所作所為,并主動擴大這件事的影響力,稱俄羅斯已經在歐洲大陸展開生化戰争。
早在2006年,英國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英國的反應也沒有如此之大,甚至最後選擇不了了之。
本該是兩國間的刑事案件,卻被英國硬生生變成了國際案件,甚至讓歐洲一些小國陷入恐俄情緒之中。
俄羅斯也未能及時出示有力的證據,讓英國的輿論攻勢更為猛烈,英國繼續發動攻勢,直接武力驅逐二十多名俄羅斯外交官,撤銷一切官方間的交流。
一些英國政客甚至叫嚣要當機俄羅斯的資産,随即開始聯系法國和德國,并誇大事實又傳到美國。
在英國操作下,這場投毒案影響力持擴大,不久英法德美四國聯合公開譴責俄羅斯,并表示俄羅斯要為這件事負責。
甚至拉上了遠在大洋洲的澳洲,澳洲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加入譴責俄羅斯的大軍中來。
盡管俄羅斯出具了極大的證據,證明并不是俄羅斯的所作所為,英國就是不停,甚至在聯合國大會上,攻擊俄羅斯。
俄羅斯要求英俄兩國聯合調查,被英國一口回絕,表示根本不用調查,就是俄羅斯的暗中指使。
俄羅斯知道英國就是有心陷害自己,索性不再去管,任由英國在國際上大放厥詞,俄羅斯就是不認。
根據現有的資料分析,英國之是以把小事放大,就是英國已經看到了俄羅斯想對烏克蘭動手,想要快一步拉起反俄陣線,阻擋俄羅斯向西繼續擴張。
自從俄羅斯在2014拿到了克裡米亞之後,英國就很擔心俄羅斯向西将會持續擴張,是以一直想阻擋俄羅斯的步伐。
但平常的抗議收效甚微,一些歐洲國家也不願意與英國一起對抗俄羅斯,是以英國隻有找到一個借口,挑起俄羅斯與歐洲的沖突,于是才有了這起案件的發生。
實際上,英國的做法處處表現出實力不足,實施這種中立主義政策的前提是必須有強大的國力作為支撐。
但此時英國很顯然已經沒有了足夠的實力來支援,英俄兩國都有着核武器,自然也不可能真正地兵戎相見。
俄烏沖突開始之後,英國再一次走了出來,充當反俄先鋒,但已經在世界上掀不起什麼浪花了,曾經的大英帝國早已走向沒落。
最後,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觀雨霖”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