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輕人報複性擠爆3.5分餐廳,評分已經不是唯一标準了

選擇就餐地點前,會在網上浏覽相關資訊和評價嗎?

如果說在一兩年前,相信很多消費都會優先選擇網絡打分平台上評分高的餐廳,那時候主打的就是分數代表着有人嘗試過,評分高,很大程度上都意味着在大部分消費者眼裡,屬于能吃的。

年輕人報複性擠爆3.5分餐廳,評分已經不是唯一标準了

這是以前的現象,而如今,卻有很多“網紅餐廳”,有着居高不下的分數,卻名不副實,以至于很多消費者開始不再依賴于分數的推薦,而是分數隻有3.5的餐廳也能吃的津津有味

為什麼會如此?

那是因為現在很多消費者開始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味覺,也同時明白了如今的商家陷阱。

有人實踐過,也明白為何存在高分,很多餐廳會通過贈送餐點、優惠券的方式讓消費者寫好評和高分,這屬于在利益驅使之下,并非來自個人的實際感官,以至于高分餐廳數不勝數,即便有人根據評分親身體驗了仍舊感覺不好,還是會在商家的套路下打出高分的評價,既欺騙了自己也欺騙了不明就裡的其他消費者。

年輕人報複性擠爆3.5分餐廳,評分已經不是唯一标準了

這種亂象不止侵害了消費者權益,更是讓餐飲行業成了惡性競争,将餐飲的重點放在評分機制上,以至于失去了本來餐飲的本質--食品的好壞。

是以如今的消費者擦亮眼睛之後,評分越高的餐廳反而越讓人擔憂,反而是那些3.5分左右的餐飲,讓人眼前一亮,因為這種店鋪一般都是很少刷分的,不營銷,評價也中肯,這方面的飲食做的相對而言更加有水準,以至于成了寶藏店鋪。

年輕人報複性擠爆3.5分餐廳,評分已經不是唯一标準了

而且如今年輕人主打的就是一個叛逆,換個說法就是對社會主義的支援,因為本該在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夾着尾巴做人的資本,實際上活得很嚣張,各種套路。比在他們的祖國資本主義國家還嚣張。流量和輿論控制就是例子,是以共産主義接班人們不高興,不認同,不買賬。

成年人的選擇,開始從跟風變成了挑自己喜歡的,這才是社會該有的現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