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過五十,出門在外:逢人不說三件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作者:布衣粗食

做人,三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

當我們到了五十歲,就是大家長了,家庭何去何從,為馬首是瞻。

一方面要考慮退休,一方面要安排好兒女的未來,事情已經夠多了,千萬不要節外生枝,讓家庭陷入困頓。

因而,出門在外時,要懂得:逢人不說三件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人過五十,出門在外:逢人不說三件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01

不說未成之事:兒女找對象,尚未成功,說出去,會鬧笑話,還容易被人破壞。

有句俗語:“八字還沒一撇呢。”

是啊,太多的事情,隻是預謀,或者隻有一點苗頭,如果你把事情當成“成果”來看待,那是自欺欺人。

作為父母,最大的事情,就是兒女的婚姻。真的希望,兒女找一個好人,相伴一生。

兒女若是成家立業了,父母老了,也有一定的依靠,起碼會很欣慰。

很多人,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兒女已經找了對象,生活欣欣向榮了。其實呢,這是吹噓,炫耀。

要明白,炫耀什麼,就缺少什麼,就大機率會失去什麼。

《韓非子·說難》有言:“夫事以密成,語以洩敗。未必其身洩之也,而語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事情沒有成功,你就誇誇其談,這是要帶來危害了。

我的嬸嬸,家裡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三十多歲了,還沒有成婚,急壞了家人。

去年冬天,大兒子找了一個離過婚的女人,談得如火如荼。

嬸嬸在村裡人面前,挺直腰,說:“看吧,我家兒子,終究沒有打光棍。”

有村民和嬸嬸有過節,就暗中打聽情況,還特意去了嬸嬸家的準兒媳家,說盡了壞話。

過了一陣子,嬸嬸發現,準兒媳去東莞打工了,還說“這些年,不打算結婚”。

人性是不可直視的,嬸嬸就因為這一點,吃了啞巴虧。

還有人嘲諷嬸嬸:“你家兒子,太沒用了,連一個離婚的女人,都搞不定。”

從此,嬸嬸都不知道如何擡頭做人了。

兒女的婚姻大事,到了要結婚的那天,再宴請親戚朋友,公之于衆;兒女的婚姻如何,知道就好了,破事别抱怨,好事别渲染,外人就知之甚少了,各種“梗”也少了。

人過五十,出門在外:逢人不說三件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02

不說隐私之事:家庭的醜聞,家内處理,說出去,變成笑柄,還會被人掐痛處。

劉伯溫說過:“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外表好看的東西,裡面可能是破爛的,如“繡花枕頭、布藝沙發”;二是不管裡面多難堪,給外人的表現,仍舊要體面一些。

作為家庭,要展示給外人好的形象,盡量和氣。這樣,外人才會因為好印象而幫忙。

畢竟,沒有人願意幫助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尤其是借錢方面,誰願意借錢給一個馬上要散夥的家庭呢?以後讨債都難啊。

五十多歲的人,會發現夫妻之間的醜事,也會發現兒女的小家庭有醜事,還會發現親家之間的沖突,機關的醜聞等。

你千萬不要自己把醜事亮出來,這是人生中的隐私。

有一段時間,一個叫“北極鲶魚”的女網友,曬出了爺爺的生活,還說爺爺可能貪腐了;隔一會,告訴粉絲,說家裡有九位數存款。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都懷疑網友的家庭,真的貪腐了,還挖掘出家庭裡的人,誰在機關上班,誰在讀書,都有什麼産業。

網絡的力量,讓網友的家庭,陷入了混亂狀态。不管結局如何,都是可怕的。

“北京青年報”等平台上,說了一對九零後的夫妻趙慶書與範丹丹,在義烏擺攤,日入九千。

無數網友提出質疑,還有相關部門也介入調查。不得已,這對夫妻改口,隻是偶爾有一兩天,收入這麼多,并且是毛收入......成本價也很高,還請了員工,要支付工資。

當你發現有人攻擊你的“軟肋”的時候,其實是你自己亮出了“軟肋”。

人啊,真的不要自取其辱,而是展示人生的正能量,展現家庭的幸福。如果沒有必要,就低調一些,家裡有好事,偷着樂;有壞事,撐過去。

人過五十,出門在外:逢人不說三件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03

不說是非之事:外面的是非,于己無關,說出去,會卷入其中,還煩惱了自己的家庭。

在農村,很多村民在鬧沖突的時候,會請“中間人”。

家族裡德高望重的人、村裡的支書等,一旦介入到沖突之中,說幾句公道話,大家就信服了,進而沖突也消散了。

人過五十,是家長,也是成熟的人,若是有機會做中間人,一定要小心謹慎,别費力不讨好。

不到萬不得已,也不要攪和别人的破事,還是躲遠點。

《孫子》裡寫道:“贈人以言,重于珠玉;傷人以言,甚于刀劍。”

言語的尺度,稍微把握不好,就會變成刀劍,把關系破壞了,還讓人怨恨你。

比方說,有人要借錢,你去擔保,在當時是好事,可是後來别人不還錢,你就要承擔責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最紮心的是,你的事情處理不妥,家人要跟着你倒黴。這是有連帶關系的。

為了家人的安穩,你就别管破事閑事了,湊熱鬧,都顯得多餘。

人過五十,出門在外:逢人不說三件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04

賈平凹在文章中寫道:“當五十歲的時候,你會明白人的一生其實幹不了幾樣事情,而且所幹的事情都是在尋找自己的位置。”

是的,根據你的年齡變化,重新定位,并且做一個适合位置的人。

你是家長,還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工作中的同僚、别人的親戚朋友、小區的一員、村裡人......到什麼位置,唱什麼歌。

若是你不知道說什麼,那就保持沉默,一笑而過。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