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設計改版、或自主驅動優化設計體驗的過程中,首先第一個環節就是做競品分析。這些年在做競品分析的過程中總結了【競品分析四大方法】,能更好地涵蓋我們工作中需要應對的各個項目場景。
網際網路設計師除了完成日常需求之外,需要主動得做一些自主驅動項目。通過以下四個方法,發現問題後整理彙總到設計體驗優化池,然後通過和産品經理商議,将每個體驗優化點結合日常需求,分版本疊代進行落地上線。
我覺得UI設計師的意義之一,就是看着自己負責的APP産品使用體驗越來越好、視覺體驗越來越好、創新體驗越來越好。
做競品分析的第一步,是列出競品嗎?不是!
首先我們先要考慮做競品分析的目的和将要優化的對象。根據項目的不同,選擇更合适的方法
總結了四種:
- 側重整體關注行業:側重宏觀要素,結合使用者體驗五要素給整個APP做競品分析。
- 針對互動流程較完整:産品核心路徑競品分析。
- 涉及到頁面較少:産品功能點調研。
- 視覺層面發力和滲透探索:結合五維分析法/六維分析法做視覺層面的競品分析。
一、結合使用者體驗五要素給整個APP做競品分析
這是我們常見的做競品分析的方法,這裡就不多做贅述了。結合使用者體驗五要素做競品分析的時候,分6步,以下是注意點:
- 競品選擇:列出幾個有代表性的競品;
- 戰略層:産品定位及優勢,公司背景和營銷政策;
- 範圍層:功能對比,包括,核心功能對比、差異化功能對比;
- 結構層:資訊架構和主功能互動流程;架構層是用于優化頁面設計布局的,融入結構層和表現層
- 表現層:視覺風格,如,配色、字型、圖示、清單、布局、微互動
- 結論:分析對比後,給出自身産品優化點。
二、産品核心路徑競品分析
做競品分析的時候,可以主要從競品的使用者行為路徑方面下手,将每個競品的核心路徑截圖并排列,用訓示箭頭明确指出頁面的跳轉,梳理其互動路徑流程,對比各個競品的優缺點。
使用工具的話依照自身喜好即可,比如Figma、sketch等常用軟體都可以。每個環節哪個競品的互動方式、跳轉邏輯、甚至是加載方式和加載樣式是值得我們借鑒參考的。
核心路徑的方法很簡單,下面僅以兩個頁面進行示意:
比如,之前在對負責的一款APP做iPad端核心路徑自查,發現支付路徑跳轉邏輯複雜,不能直接掃碼支付。
要注意的是:針對標明的3-5款APP整理核心路徑同時,自查自身産品要更加詳細的進行核心路徑走查。産品核心路徑的競品分析,其實是在自查自身産品核心路徑的基礎上,對比其他競品去尋找自身産品的設計優化點。
這種方法十分适合設計部自主驅動項目。發現問題後整理彙總到設計體驗優化池,然後通過和産品經理商議,将每個體驗優化點結合日常需求,分版本疊代進行落地上線。
核心路徑競品分析的方法,可以同時結合功能點調研,如下
三、産品功能點調研
功能點調研的這種方法适合頁面較少,針對性局部改版的情況。比如之前負責一款日活千萬級平台的消息中心,其涉及到的頁面總共不超過5個,但頁面狀态極多。
當時針對消息會話頁進行了功能點調研。
怎麼操作:
通過分析拆解核心路徑中的功能點,将各個調研産品排列對比,有該功能點打對勾,沒有的話打錯叉,分析對比出自身産品問題所在。
例如,之前在支援一款繪本APP改版時,我對核心閱讀路徑的功能點進行了調研。
經過調研得出結論:某某繪本APP中,伴讀、聽繪本、練習等環節完整,但基礎功能建設缺失,也是導緻産品使用體驗不夠讓人滿意的原因,比如暫停和分享功能雖然有,但暫停icon識别和分享位置有待優化。繪本類産品最重要的就是使用者閱讀路徑,基礎功能不完善也是導緻産品體驗不好的原因之一。
四、結合五維/六維分析法做視覺層面的競品分析
很多行業都有自己的五維分析法。
我們在設計工作中常使用“五維分析法”,即“形、色、字、質、構”五個次元對設計作品進行分析。分析之後我們再結合“業務角度、使用者角度、設計創新”三個角度做結論。
該方法論是最最最最最基礎的方法論之一!!!
記得2020年拿某公司面試練手,結果對面是一個小孩兒,在跟他講理性和感性,如何通過設計手段影響使用者情緒的時候,對方聽不懂,不讓我說話,自己巴拉巴拉講了一堆最基礎的形色字質勾,當天面了好幾個公司也懶得多說話了,沒想到在其他公司又碰到,結果對方天天講情緒情緒…自己知道的一定要說出來,否則對方真的會以為你不懂。
再後來2022年當我發現還會有很多設計朋友因為知道五維分析法基礎方法論而很開心的時候,覺得确實有必要把自己之前的整理總結分享出來。
五維/六維分析法,是結合“形色字構質”每一點對應列出各個競品,并做總結。
“形色字構質”是組成視覺語言最基本的五個次元 , 而現在動效設計是視覺設計的重要組成之一,是以形、色、字、構、質、動形成六個次元,制定品牌設計規範。
- 形 :圖形元素, icon的風格和刻畫符合内容主題,甚至卡片圓角大小等細節,都要與APP的品牌調性一緻。icon刻畫過程中,要注意色彩配比、設計風格、視覺比例等細節。
- 色 : 色彩體系,主色、輔色用色、功能色等用色比例,在圖示、字型、修飾、按鈕等顔色使用極為重要,讓界面設計資訊傳遞的更快速明确,合理引導使用者視線流向。
- 字 : 字型體系,結合産品品牌調性,選用合适的中文字型和英文字型,形成品牌文化特征,在設計中要注意字号大小等規範,優秀的文字排版更利于使用者對于資訊的識别。
- 構 : 頁面布局,在透徹了解業務的基礎上合理布局,讓界面具有呼吸感、通透舒适,其中對使用者視線流的了解極為重要,決定了我們如何布局、定義架構。
- 質 :質感與風格,不同的行業對界面整體質感、圖檔質感、色彩質感要求都不一樣,需要針對行業特性和使用者角度進行衡量和判斷。
- 動 : 動畫與動效,轉場動畫、圖示動效、跳轉動效、加載動效等方面的微互動動效,可增加使用者使用時的趣味性,安撫等待時的焦慮情緒。
以2021年支援的一個繪本類改版項目為例,以下是我用五維分析法做的分析和結論: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次元要結合自身産品給出結論。
本文由 @胡冰茜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