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産品經理如何介紹自己做過的項目?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在面試場景下,産品經理怎麼向面試官介紹自己做過的項目?本文總結了相關思路,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産品經理如何介紹自己做過的項目?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那今天筆者就來分享下《那些讓産品經理頭大的面試》合集中的第一篇——産品經理如何介紹自己做過的項目。

如何介紹自己做過的項目?對于這道題,相信各位已經成為産品經理的小夥伴們都不會感到陌生,甚至在工作中當你需要其他部門幫助的時候,你也會與相關對接人去介紹你自己所負責的項目。可相同問題在不同場景下是需要有不同的回答方式的,在工作場景下你可能隻會簡單介紹下你的項目是做什麼的,但在面試場景下的此題究竟該如何回答呢?

首先我們要分析面試官提出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在筆者看來無外乎以下幾點:

  • 快速了解你的過往從業經曆以及你的實際工作任務和流程
  • 你是否具備對于問題的結構化思考能力
  • 找到一個能使面試繼續下去的切入點

對于第一點,很簡單也很好了解。在你們真正開始面試之前,面試官對你的了解,恐怕隻是基于在前往面試地點短短幾分鐘的路上随手翻了翻你的履歷。所謂“能聽就不看,能不聽就不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看履歷也是很枯燥的,如果面試者能将自己的履曆收放自如地說給面試官聽,相信會大大優化你在面試官心中的形象。

那至于你的實際工作任務和流程,應該怎麼向面試官輸出呢?這其中的精髓就在于上述提及的第二點——産品經理的結構化思考能力。

你的國小國文老師一定和你說過,寫作文要參照“總-分-總”或者“總-分”的形式。沒錯,結構化思考能力和這個原理差不多。當你思考一個問題并需要向别人輸出時,這種有條理的輸出方式不僅會讓對方感到舒服,同時會提高溝通的效率。但介紹項目和國小生作文也并不完全相同,這裡筆者分享一種對于項目介紹而言,好用的結構化思考方式:STAR法則。

所謂STAR法則,其中S-Situation(情景)、T-Task(任務)、Action(行動)、Result(結果),STAR就是将這四個首字母連起來。其中Situation大家可以了解為項目背景,Task大家可以了解為項目目标。那麼套用這個STAR法則,我們可以用以下句式來介紹我們的項目:

我主要負責XXX産品中的XXX業務部分的産品設計工作。在項目成立前産品遇到的問題是XXX或者我們想在XXX方向上做出一點嘗試。基于以上背景(之前為S-Situation背景),我們想要在現有基礎上提升普戶與會員之間的轉化或者促進使用者之間的互動情況(T-Task任務)。

在确立了項目目标之後,我通過市場、競對以及使用者調研,基于公司現有的XXX技術手段,做了XXX優化/XXX子產品從0到1搭建(A-Action行動),最後使得XXX、XXX提升了XX%,完成了既定的任務目标(R-Result結果)。

當筆者完整地在鍵盤上敲下來套話時,感覺跟國小生作文也挺像的,無外乎“時間地點人物起因事情經過結尾”……其實這一套話術如果你能流利的說完,用時還是比較短的,但事實上面試過程中的項目介紹切記不要說得太長。

如果你的項目介紹實在太長,你不為自己嗓子着想,你也得為面試官的記憶力着想……老實說,你讓面試官臨場回憶他自己之前負責過的項目,他可能都已經記不清了,更何況你要讓他記憶一個他之前都沒參與過的項目呢。你的項目介紹短,面試官都未必能記得住,更别提一段“又臭又長”的項目介紹了。甚至可以反問下自己,你媽媽或你女友對着你瘋狂絮叨,你煩不煩呢……此處筆者言論有點過激,請各位觀衆老爺們見諒。

什麼是讓面試官找到一個能使面試繼續下去的切入點呢?筆者認為主要由兩方面進行切入,我們可以按需調整:

首先,你的項目足夠“精彩”。這裡還可以再分幾種情況讨論,如果你的項目恰好是面試官特别感興趣的,那隻要你項目介紹的時間沒有長到把面試官的興趣磨沒,那面試官大機率會基于對你項目的興趣進行下一步提問。

除此之外,面試官剛好負責過和你介紹的項目類似的項目,這種情況下面試官也會對你的項目感“興趣”。不過這種興趣通常會讓面試者比較有壓力,畢竟面試官決定了能否繼續在面試的關卡裡前進,如果在接下來的交流中,你沒做到讓你的面試官對你的答案十分滿意,恐怕很難有繼續闖關的機會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面試官對你的項目成果或者項目職責表示十分震驚時,也就是包裝痕迹嚴重外露的情況下也會對你的這個項目很感“興趣”……相比于上一種感興趣的情況,這種可以說是壓力翻倍了。是以對于“精心準備”的項目,你最好能在面試之前,按照你履歷上所寫對你之前做過的工作嚴謹且邏輯閉環地梳理幾次,做到“人項合一”。此外對于資料成果部分,也要把名額擷取、名額計算鍊路上的所有過程資料都提前準備好,并驗算幾遍。别寫成在你的努力下,中國國土面積拓寬了1000萬平方公裡,但實際上你也就收複了個日本而已,切記别讓你的“能力”不攻自破。

對于第二個切入點,相信很多産品同學,都能聽過這樣一句話:好的面試過程是以一種談話方式進行的,面試官與面試者基于面試者的履歷以及自我陳述中的某一點展開進行讨論。在與面試者讨論的過程中,面試官從其輸出内容提煉面試者的專業能力。

那如何能使面試官和你讨論起來呢?首先就是别太長了,你說完後面部分面試官把前面部分忘了,那就不是讨論而是Pardon。

接下來便是精髓部分——話别說太滿。這個結論是筆者與摯愛在某次準備面試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結論。其實就是悠着點兒說,制造點小懸念,制造一些能與面試官深入讨論的機會。而這些機會埋在哪兒,就看你對你項目中的哪部分比較驕傲與滿意了,或者是你說的最熟練的部分(面試多了,項目介紹中你肯定有能倒背如流的部分)

綜上,筆者認為把你做過的項目,真實地按照STAR法則套進去。切記别太長,最好再埋幾個閃光點,就是最适合于面試過程中項目介紹的方式。當然,千人千面,這種方法肯定不會對每種面試場景都有效。多多面試,随機應變,相信這部分你一定沒問題!

作者:産品小吳,公衆号:産品小吳

本文由 @産品小吳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