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西方強國衰弱後,很難再崛起,但中國卻能不斷地複興?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為何西方強國衰弱後,很難再崛起,但中國卻能不斷地複興?

文|張潤晨

編輯|t

引言

今天的歐洲,無疑是全世界強國最為集中的地區。英國,法國,德國以及俄羅斯這些國家都是今天的世界強國。然而,這些國家卻大多都是在文藝複興之後,才開始逐漸崛起并影響世界的國家。

在更加久遠的時期,還有着古羅馬帝國以及亞曆山大帝國等。這些國家都是曾經能夠影響世界的歐陸強國,但是在這些國家衰落之後,卻再也未能重新崛起。然而放眼東方,中國在曆史上不止一次陷入低潮,可是每一次都能重新崛起,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為何西方強國衰弱後,很難再崛起,但中國卻能不斷地複興?

(歐洲)

一、歐洲為何無法統一

中國與歐洲最大的不同,其實就在于中國的文化統一性。其實歐洲的地理環境相對而言,才是天然的大一統環境。從西歐到東歐,幾乎就是一塊大平闆,騎個馬幾個星期就能溜到頭。是以歐洲主要崛起一個強大的勢力,其幾乎很容易就能完成對歐陸的“統一”。

凱撒如此,拿破侖也是如此,希特勒也是如此,是以曆史上的歐洲人距離統一其實并不遙遠,至少在實體上并不遙遠。但是歐洲最大的難題卻在于,他們無法長時間的穩定這種統一,歐洲穩定時間較長的歐陸大國應該是哈布斯堡王朝。

為何西方強國衰弱後,很難再崛起,但中國卻能不斷地複興?

(凱撒)

但是哈布斯堡王朝從開始到滅亡,其治下的反抗幾乎就從未斷絕過。之是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則是因為歐陸并不存在文化上的統一基礎。這也是為什麼那些事實上統一歐洲的歐陸強國,還是會在短時間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這絕不僅僅隻是凱撒,拿破侖與希特勒面臨的問題。事實上彼得,阿方索和維多利亞他們也需要面臨類似的問題。因為這種文化的不統一,甚至能夠微縮到不同的省份都有不同的文化與語言。

為何西方強國衰弱後,很難再崛起,但中國卻能不斷地複興?

(英國)

英國長期面對愛爾蘭與蘇格蘭的分離問題,西班牙也需要面對巴斯克與安達盧尼西亞的分離問題,俄羅斯就更不用說了,烏克蘭的事到今天都鬧不明白。

這也使得這些歐洲國家一旦稍顯衰落,那麼其國内的各種不同的聲音就會“群起而攻之”,國家更是惡性循環陷入長期内耗。

這樣的“強國”一旦衰落了能夠複興就見了鬼了,不過在歐洲也并非沒有文化統一的國家。

為何西方強國衰弱後,很難再崛起,但中國卻能不斷地複興?

(法國)

二、歐洲屹立不倒的強國

法國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由于法國系統性的接受了羅馬的文化改造,是以“高盧-羅馬”文化,也就是現在的法蘭西文化一直以來都是法國的主要文化。

這種文化與基督教信仰相結合,也成為了當時歐陸最為先進的文化。即便是後來的日耳曼法蘭克人獲得了法國的統治權,但是他們依然很快被高盧文化所同化,其國王也受洗成為基督徒。後來被法國“招安”的維京人分支諾曼人,在建立諾曼底公國後也被同化。

為何西方強國衰弱後,很難再崛起,但中國卻能不斷地複興?

(百年戰争)

而法蘭西,在曆史上不止一次衰落,但是每次都能夠重新崛起。最悲觀的時候,法國的大片國土都被英軍占領,但是由于文化上的統一,法國人依然始終不願被英國統治。在二戰期間,無數法國人依然願意為洛林十字架而獻出生命。

這種文化統一,不是英國與西班牙所具備的,甚至也不是羅馬所具備的。西班牙失去荷蘭之後,荷蘭人不會想他們。英國失去愛爾蘭之後,愛爾蘭人亦是如此。瑞典失去芬蘭之後,芬蘭人就成為了沙皇的順民。

為何西方強國衰弱後,很難再崛起,但中國卻能不斷地複興?

(沙皇)

但是無論是在裡昂,土倫,尼斯,馬賽還是巴黎,所有法國人都是法國人,法國從來都是一個強國。

不過,在曆史上難道中國就沒有經曆過類似的尴尬境地嗎?有,而且持續時間相當長。

三、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其實在秦代之前,中國也長期處于一種分裂的狀态。甚至當時的中國人,都已經習慣了分裂,他們也已經習慣了自己作為趙國人,燕國人,楚國人,齊國人的存在。當你問起他們是什麼人的時候,他們不會說自己是中國人,他們也不認為另一個諸侯國的人是自己的同胞。

為何西方強國衰弱後,很難再崛起,但中國卻能不斷地複興?

(秦始皇)

當時各國之間,有着自己的文字,有着自己的語言,有着自己的貨币甚至是計算方式。這與今天的歐洲何其相似,今天的歐洲有英裡,有俄裡,有千克也有盎司,各國的語言文字更是完全不同,可以說除了貨币是統一的,别的全都不是統一的。

但是有一個人,卻改變了這種現狀,他就是秦始皇。今天我們提到秦始皇,總會覺得是因為他提出了郡縣制,進而改變了中國的分裂現狀。但是郡縣制終究隻是一種制度,他改變不了人心。羅馬帝國也有行省制,但是蠻族入侵之後羅馬統一了嗎?

但是五胡亂華之後,我們可是真的回歸統一了!

為何西方強國衰弱後,很難再崛起,但中國卻能不斷地複興?

(五胡亂華)

這就是文化上的不同,在中國我們總是會天然的認為中國就是應該統一的,長江南北都是同胞!而這種基礎,就是建立在統一的文字,統一的貨币與統一的道路條件上。

今天的中國,方言還是老大難問題,你出個省基本上就聽不懂當地人在說啥了。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文字交流,這樣還是沒有交流障礙,我們也能夠了解彼此。

為何西方強國衰弱後,很難再崛起,但中國卻能不斷地複興?

統一度量衡同樣也非常重要,因為這涉及到了人人關心的錢的問題。如果各地的度量衡不同,那麼中央派去收稅的官員,是不是就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間”?那人民對于國家的認同感肯定也會大幅度降低,這也是曾經的哈布斯堡王朝與西班牙所面臨的問題。

車同軌的意義,則是在于中央對地方實作再統一的成本降低了。車同軌為的是什麼?是為了全國的道路都有統一的車轍,而古代的車轍就類似于我們現代的鐵路。二戰時期,歐洲各國的軌距都不一樣,德軍的火車進了蘇聯都得換車輪,時間都是這麼被浪費掉的。

為何西方強國衰弱後,很難再崛起,但中國卻能不斷地複興?

(車同軌)

你每次換車輪的時間,其實都是讓敵人多了一分鐘的準備時間,但是在中國這種問題卻從不存在。但是如果沒有秦始皇,可能今天的中國依然還是分裂的,更别談複興了。

參考資料:

姜義華. "中華文明的根柢." 決策與資訊 1(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