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這麼個事兒,咱們的大學,就像是外國人的天堂。那些老外們啊,就像是從天堂飛來的蝴蝶,享受到各種各樣的好福利,比如學費減免啦,住宿環境美得不要不要的,畢業之後還有優質資源。
反觀咱們自家人嘛,讀書真是累成狗,都快跑斷腿兒了,還要煩惱找工作。待遇就更别提了,比留學生差多了,就這樣,有人就開始鬧心了,覺得這個事兒對咱國家的教育水準和發展可不見得是好事兒,應該得改改才行。那麼,這個事具體咋回事呢,咱們一起來聊聊。
事情的起因就是學校在對待外國學生上的優惠政策喽。有些人覺着,把老外來咱這兒讀書是好事,能讓咱學校的國際化名聲響亮,文化交流多了,牌子也就牛了。但很多人持反對意見,這個人就是咱清華的王文湛教授。王教授直言,這種搞法兒,其實就是"錯誤的國際化"和"錯誤的文化輸出"。我們應該把好的資源留給自己本國的學生。
他說的這話兒,可把外頭人的嘴巴都驚呆了,其實,這老頭子在教育和外交政策這塊可是深挖精研的,他的話兒雖然刺耳但卻深有道理。 他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咱學校應該把培養自己人當頭等大事辦,而不是去主動招攬那些外來的學生,因為咱們提供給他們的這點小小特權,根本達不到咱理想中的國際化目标。
咱們這樣做,既浪費了教育資源,又讓自己家孩子心裡難受,圖啥呀?他提議,咱們學校得提高外國同學的門檻兒,減少他們的獎學金和補貼,對自家孩子,得更好點兒,服務更到位點兒,教育要公平化,效率要上去!
事實上,咱對那些來留學的外籍同學的特别關照,也是有原因的,說白了,就是想讓他們多待幾天,提高眼界,認識一下咱們的風土人情,将來回國了也能幫幫忙宣傳中國。另外啊,咱要是能把更多的國際資源和他們的經驗學過來,那咱的教育品質就能提高,競争力也上來了。再說嘛,咱這兒也能有更多的人才,不僅有國際視野,還有專業素質,對咱們這邊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大着呢。這樣一來,世界和平也更有可能了。這麼一看,給外國學生優待政策,就是想讓他們來咱這兒學習,進而成為咱們的好朋友。
一提到大學生的日子,那真叫一個愁眉苦臉啊。讀個大學,不僅要花錢,還要飽受折磨。比如說吧,想上個大學還得拼爹媽,拼關系,挺傷人心的;而在教育體制上,大家總想着能賺多少錢,鬧得老師和學生也都心煩意亂的。再加上學術風氣兒不好,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都沒人願意去研究了。最糟糕的是,學術造假的問題嚴重得吓人,整個行業都透露出一股死氣沉沉的味道。
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光吸引來一批外國留學生又能怎麼樣呢?能改變現狀嗎?是以啊,咱們光要注意外國學生的教學品質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整頓教育環境,提升學術素養。隻有讓老百姓看到真實的情況,才能真正實作教育公平,推動大陸走入更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