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么个事儿,咱们的大学,就像是外国人的天堂。那些老外们啊,就像是从天堂飞来的蝴蝶,享受到各种各样的好福利,比如学费减免啦,住宿环境美得不要不要的,毕业之后还有优质资源。
反观咱们自家人嘛,读书真是累成狗,都快跑断腿儿了,还要烦恼找工作。待遇就更别提了,比留学生差多了,就这样,有人就开始闹心了,觉得这个事儿对咱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发展可不见得是好事儿,应该得改改才行。那么,这个事具体咋回事呢,咱们一起来聊聊。
事情的起因就是学校在对待外国学生上的优惠政策喽。有些人觉着,把老外来咱这儿读书是好事,能让咱学校的国际化名声响亮,文化交流多了,牌子也就牛了。但很多人持反对意见,这个人就是咱清华的王文湛教授。王教授直言,这种搞法儿,其实就是"错误的国际化"和"错误的文化输出"。我们应该把好的资源留给自己本国的学生。
他说的这话儿,可把外头人的嘴巴都惊呆了,其实,这老头子在教育和外交政策这块可是深挖精研的,他的话儿虽然刺耳但却深有道理。 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咱学校应该把培养自己人当头等大事办,而不是去主动招揽那些外来的学生,因为咱们提供给他们的这点小小特权,根本达不到咱理想中的国际化目标。
咱们这样做,既浪费了教育资源,又让自己家孩子心里难受,图啥呀?他提议,咱们学校得提高外国同学的门槛儿,减少他们的奖学金和补贴,对自家孩子,得更好点儿,服务更到位点儿,教育要公平化,效率要上去!
事实上,咱对那些来留学的外籍同学的特别关照,也是有原因的,说白了,就是想让他们多待几天,提高眼界,认识一下咱们的风土人情,将来回国了也能帮帮忙宣传中国。另外啊,咱要是能把更多的国际资源和他们的经验学过来,那咱的教育质量就能提高,竞争力也上来了。再说嘛,咱这儿也能有更多的人才,不仅有国际视野,还有专业素质,对咱们这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大着呢。这样一来,世界和平也更有可能了。这么一看,给外国学生优待政策,就是想让他们来咱这儿学习,进而成为咱们的好朋友。
一提到大学生的日子,那真叫一个愁眉苦脸啊。读个大学,不仅要花钱,还要饱受折磨。比如说吧,想上个大学还得拼爹妈,拼关系,挺伤人心的;而在教育体制上,大家总想着能赚多少钱,闹得老师和学生也都心烦意乱的。再加上学术风气儿不好,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没人愿意去研究了。最糟糕的是,学术造假的问题严重得吓人,整个行业都透露出一股死气沉沉的味道。
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光吸引来一批外国留学生又能怎么样呢?能改变现状吗?所以啊,咱们光要注意外国学生的教学质量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整顿教育环境,提升学术素养。只有让老百姓看到真实的情况,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推动大陆走入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