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血戰淞滬(宋希濂)

作者:近代史飙車

一 風馳電掣奔赴淞滬戰場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晨二時,日軍從閘北、橫濱橋以東及青雲橋一帶出動。九時五十分,日本海軍陸戰隊,從北四川路日本國小開出,用輕重機槍向我掃射。于是八一三戰役開始。我第八十七師(師長王敬久),第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最先投入戰鬥。

當時我任第三十六師師長,駐防西安。十三日晚接到最高指揮部指令:“火速開赴上海參戰!”同時指令沿途一切車輛(包括特别快車),通通為我師讓路。

奉命後,我立即部署部隊乘車順序,準備好幹糧、飲水等。然後風馳電掣地沿隴海鐵路東開。(這裡附帶說明一下,當時駐在徐州、蚌埠及南京附近的軍隊頗多。為什麼單獨指令我師由陝開滬?因為我師和第八十七、八十八兩個師是姐妹師,是由原國民政府警衛軍改編而成的。)日夜兼程,經過兩天兩夜,十六日即趕到上海。我們這個師經過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等京滬路沿線各縣。老百姓知道我們是去參加淞滬保衛戰,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每站都是人山人海,鼓掌歡送,高呼口号壯我軍行。慰勞将士的餅幹、糖果、罐頭食品、香煙等物,紛紛争相擲進火車視窗。我師将士無一不為群眾高漲的抗日熱情所鼓舞,誓死保衛祖國的壯志更為堅定。

十七日,我師即投入戰鬥。我親自率領陳瑞河旅為前驅,彭輯光旅的胡家骥團殿後。

我師進攻的位置在第八十七師與第八十八師之間的天寶路一帶。陳瑞河旅首先向駐守該處的敵軍猛烈進攻,逐街逐屋地争奪,傷亡頗重。旅長陳瑞河負重傷,我即命第二一二團團長李志鵬代理旅長職務,繼續攻擊。日軍的防守掩體多半是鋼筋水泥加上沙包建成。我軍缺乏攻堅炮火,隻能逐漸接近,使用手榴彈爆炸敵人據點。日軍陸續增加部隊,造成兩軍對壘,進行陣地攻堅戰。

二 中外馳名的彙山碼頭攻堅戰

我師在淞滬打得最精彩、最激烈、功績卓著的一仗,是進攻彙山碼頭之役。這次戰役是淞滬整個會戰中幾次著名戰役之一。它是和姚子青營長死守寶山,全營壯烈犧牲;謝晉元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羅卓英的第十八軍往返争奪羅店等戰役,同樣馳名中外的。

我師第二一六團由西安開抵上海後,立即進入引翔鄉陣地,奉命攻擊敵重要據點彙山碼頭。其任務是:除了阻止日軍在虹口增援部隊的登陸以外,并準備一舉驅趕敵軍于黃浦江畔,然後集中力量殲滅之。

二十日,首先偵察地形地物,準備晚間開始攻擊。第二一六團當時共有官兵二千餘人。除團直屬部隊外,共轄三個步兵營。以第一營營長熊新民所率官兵為主力50,進攻兆豐路,第三營營長顧心衡所率官兵助攻公平路,兩路齊頭并進。吳濤的第二營為預備隊,擔任策應。

半夜十二時,攻擊開始。第一營由兆豐路向彙山碼頭攻擊前進,途中必須沖破唐山路和東熙華德路口的日軍防禦工事。敵軍躲在四五層高的樓頂上,居高臨下,對我軍進行俯射,阻止我軍前進。相持了一個多小時,胡家骥團長下令:“不顧一切犧牲,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于是我軍官兵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進行逐屋争奪戰。由于我軍官兵視死如歸,憑着英勇無畏的氣概,一舉沖過了唐山路,胡團長身先士卒,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帶領部隊繼續沖擊。他的兩名衛士,一個叫胡正林的光榮犧牲,一個叫喻盛東的身上中了兩彈,他自己也五處負輕傷,但仍堅持不下火線,繼續指揮戰鬥。

是以又連續沖過了東熙華德、百老彙路,直逼彙山碼頭。殘餘的日軍支援不住,争相逃竄到外灘外白渡橋,向橋南英軍投降。我軍乘勝追擊。但抵達彙山碼頭的部隊,無法摧毀堅固的鐵栅門,進攻受阻。胡團長首先爬上鐵門,士兵相繼跟進。然而由于遭到側面日軍的猛烈炮擊,我軍官兵很多人壯烈殉國。我于是下令第二一六團在完成掃蕩彙山碼頭的任務後,重新撤回引翔鄉,形成與敵人對峙的局面。僅彙山碼頭一戰,我師傷亡五百七十餘人。敵軍除一部分向英軍投降外,死傷也不下四百餘人。

我軍裝備遠遠不如敵軍。我師官兵抵達上海後,沒有經過休息,立即參戰。憑着愛國精神,民族正氣,三天内即取得這樣輝煌的戰果,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被敵人誣蔑為“不堪一擊”的中國軍人的驕傲。

三 敵我淞滬增兵,形成決戰态勢

淞滬戰役由于大陸軍隊的頑強抵抗,上海勞工、學生、市民的熱烈支援,在戰役初期,日軍即遭到重大的挫敗和陷于苦戰。

八月二十三日,日本一個旅團登陸增援。八月到九月之間,在上海北面,陸續登陸的援軍,先後共有十幾個師團,總計約三十萬人。日方委派松井石根大将為上海戰場總司令。将陸續增援的部隊,從吳淞、浏河等方面登陸後,迂回攻擊我方的左側背,企圖在淞滬西北地區,一舉擊破我軍,消滅我軍主力。我方亦陸續增援精銳部隊。如第一軍、第十八軍等均相繼投入戰鬥。尤以在羅店的争奪戰,極為壯烈,雙方傷亡枕藉。

上海戰争開始時,派張治中擔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及到九月中旬,張治中調任軍委會第六部部長,派朱紹良接任,改稱為中路軍總司令。派陳誠為左翼軍總司令,指揮薛嶽、羅卓英兩個集團軍。派張發奎為右翼軍總司令。同時發表王敬久為第七十一軍軍長、孫元良為第七十二軍軍長、我為第七十八軍軍長。但指揮的部隊仍隻一個師。我軍先後在淞滬之戰中,投入了約七十多個師,幾占開戰初期軍委會共轄有一百八十個師的一半。敵軍投入約三十萬兵力。這一階段敵我雙方展開了激烈的争奪戰。

四 将士血熱之軀,染紅每寸土地

在這一階段中,我第三十六師經常在與敵軍相距很近的地方進行戰鬥。有時兩方講話都聽得很清楚,日軍的機關槍甚至可以打到我的司令部。我師及第八十七師在初期是進攻虹口、楊樹浦一帶。以後由于日軍的不斷增加,兩師主力随即移到江灣一帶作戰。

九月某日,敵人的炮彈擊中了我的指揮所。我和師參謀長,還有幾個參謀,正在屋内研究作戰方案,而炮彈落在隔牆的房裡,造成房倒屋塌,看守電話總機的四名通訊兵犧牲。

我率領的第三十六師是一個整編師,裝備較好,上戰場時九千餘人。由于戰鬥激烈,傷亡很大,共補充了四次。每次補充約一千五百人至兩千人,這些補充兵多為曾經有過訓練的老兵。

敵人掌握了制空權,日夜輪番對我轟炸。即使白天有一兩個人在路上行走,敵機都要進行低飛掃射。其戰況之激烈、嚴酷,可見一斑。但我軍士氣旺盛,同仇敵忾,奮勇争先,沒有一個人怕死貪生。也由于我師與敵人展開了短兵相接的陣地戰,旅長陳瑞河負傷,營級以下的幹部死傷甚多。将近三個月的作戰,全師共計傷亡官兵一萬二千多人。

其中補充來的人員,為了避開敵機白天的狂轟濫炸,都是晚上到達前線,立即投入戰鬥。有許多官兵連符号都沒有來得及發就犧牲了。他們用血肉之軀,護衛着大陸的每一寸土地,血灑疆場,成了為國殉難的烈士。戰争結束後,連姓名都不知道,他們的家屬連撫恤都得不到。他們是我中華民族的忠魂,是我抗敵勇士中的無名英雄。因為我們從事的是反侵略戰争,才有了這麼一大批英勇捐軀的官兵,才使得在武器優劣懸殊的戰争中相持了兩個多月。

第三十六師全體官兵與其他兄弟部隊一樣,雖然犧牲是慘重的,但使日本侵略者也同樣付出了死傷約十萬人的代價。

英國倫敦《泰晤士報》,當年十月二十八日發表社論,特别提出華軍之英勇抵抗。并稱日軍尚未獲得其摧毀中國軍隊的主要目的。即此次兩軍作戰,華方傷亡固極慘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國堪稱軍事國家之榮譽,此乃前所未聞者。雖知若幹華軍器械,猶未充分,但一般所認為不能保持一日之陣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種奇迹,實屬難能可貴。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影響。

這恐怕是比較客觀的評價。

五 淞滬失敗原因

(一)敵強我弱的客觀形勢

日本是一個實行征兵制的國家,受過正式軍事訓練兩年或三年(特種兵為三年)的壯丁甚多。是以,它雖然平時隻有二十個師團及一些特種兵部隊。但一旦動員,立即可以征集數百萬人。而大陸于一九三六年,才開始設立師管區,辦理征兵事宜,臨時征集的壯丁,根本沒有受過訓練,參加淞滬戰場作戰的部隊,傷亡都很大。除由各省的保安團隊抽調部分官兵,送上戰場補充外,已無後備兵可以征補。在淞滬戰場打了将近三個月,傷亡過重,部隊殘缺。每個師所存人數,多的不過三四千人,少的隻有兩三千人。

(二)當局指導上猶豫不定

當時主管作戰的軍事委員會第一部(以後改稱為軍令部),及前線的進階指揮官,鑒于已被日軍攻占了浏河、劉行、江灣、真如等地,後方已無可以抽調的增援部隊。均建議迅速将上海戰場的主力部隊,有計劃地逐漸撤退到常熟、蘇州、嘉興之線(簡稱吳福線),及江陰、無錫、嘉善之線(簡稱錫澄線)進行整補。這兩線是一九三五、一九三六兩年,以四個師和幾個工兵團的兵力,構築的兩條國防線。實行和日軍持久作戰的方針。這一方針無疑是正确的,并已獲得蔣委員長的準許。

十月底,這一方案正在開始實施之際,蔣介石突然于十一月一日晚十時左右,乘專車來到南翔附近的一個國小校裡,随來的有白崇禧、顧祝同等人。随即召集師長以上的将領會議,以約半小時的時間,聽取了幾個進階指揮官的戰況報告。接着蔣介石講話,主要内容分為前後兩部分,而尤側重于後者。前一部分他概括了八一三以來,敵我雙方作戰的經過、概況和國際間的一般反映,并對前線官兵的英勇鬥争,進行了表揚和鼓勵。後一部分則是他此行的目的,他說:“九國公約會議,将于十一月三日,在比利時首都開會。這次會議,對國家命運關系甚大。我要求你們作更大的努力,在上海戰場再支援一個時期,至少十天到兩個星期,以便在國際上獲得有力的同情和支援……”同時他又說:“上海是政府的一個很重要的經濟基地,如果過早地放棄,也會使政府的财政和物質受到很大的影響。”蔣說這些話,語氣很堅定。說完他就走了。

(三)敵增重兵

十一月五日晨,敵以軍艦多艘,炮擊平湖縣屬金山衛一帶,掩護其第六、第十八兩個師團在漕經鎮、全公亭及金絲娘橋登陸,在黃埭會合,趨張堰鎮。六日抵松隐鎮,七日占米市渡,八日敵軍竄至石湖蕩、張莊市,進陷松江。侵占松江之敵,以一部沿滬杭鐵路向上海前進,以主力疾趨青浦、南翔,企圖将在滬西北區的我軍,加以包圍殲滅。

(四)毫無撤退計劃,部隊極度混亂

自八一三淞滬戰争爆發,我就率第三十六師投入戰鬥,在江灣、天寶路一帶,與敵軍周旋了兩個多月,沒有一天停止過戰鬥。十月二十八日,奉命撤到蘇州河南岸據守。我的指揮所設在滬西的羅别根路,敵軍曾數次施行強渡,均被我擊退。至十一月六日,敵又集中優勢炮火轟擊我陣地,掩護其工兵進行架橋作業,随着敵兵強渡成功,我軍仍在河畔逐點據守,阻其擴大,但戰況已益趨嚴重。因當時所有退守蘇州河南岸的部隊,均傷亡甚大,又無兵力增援。我原歸中央集團軍總司令朱紹良指揮,退到蘇州河南岸後,改歸右翼集團軍總司令張發奎指揮。他的司令部設在青浦附近。

九日下午六時,張發奎和我通電話,說:“委員長指令我軍務必在滬西再支援幾天。”但到八時,張又突來電話,命本師于當晚立即向昆山方向撤退。九日這一夜的退卻,簡直是紊亂極了。因為自滬西經青浦、南翔至昆山一帶地區,全是河汊縱橫,沒有一處可以徒涉,隻有一條公路可走。所有部隊全沿着這條公路西去。大家争先恐後,擁擠不堪。各級指揮官對自己的部隊,完全失去了掌握。自青浦至南翔的蘇州河大橋,被敵機炸毀了。所有車輛無路可走,擁塞于途。加以深夜過青浦時,西南方向機關槍聲很密,說明日軍已迫近青浦。大家為避免使自己的部隊陷入敵軍包圍圈,更是拼命向前趕,形成極度的紛亂。敵軍編組了幾個小規模的挺進部隊,從青浦以西地帶,挺進到蘇州河北岸的南翔至昆山間公路上。胡宗南的第十七軍團司令部,在南翔西南角的蘇州河畔,遭受敵軍的偷渡襲擊,司令部人員及警衛連被打死者甚多,胡宗南隻身逃出。薛嶽(那時任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乘小汽車,自南翔前往昆山,被敵軍機槍掃射,司機和他的一個衛士被擊斃,薛嶽從車上跳到一條河溝裡,幸免于難。

這次撤退十分混亂。這樣大的兵團,既不能進行有組織的逐次抵抗,以遲滞敵軍的行動,又無鮮明的退卻目标。造成各部隊各自為政,拼命地向西奔竄。戰場統帥部,對許多部隊都不明白其位置,遂使敵軍如入無人之境。弄到這種地步,最主要的是蔣介石妄圖依賴國際聯盟和九國公約簽字國,對日本施加壓力,與日本進行和談,以謀求結束戰争。

(五)第三十六師淞滬撤退經過

我于十一日在南翔附近,将部隊收容掌握後,晚越過滬甯鐵路以北地區,繞道前往昆山。到達昆山時,陳誠的總指揮部(陳誠那時擔任前敵總指揮)已經撤走。那裡隻有一些找不到自己機關的小部隊和潰散的士兵。我得不到任何訓示,便率部退往蘇州。大約是十七日黃昏到達蘇州。這個古城已是死一般的沉寂,街上店門緊閉,阒無一人。我走到電話局,和在無錫的顧祝同(顧那時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負東戰場指揮之責)接通了電話,他叫我迅即開到無錫去。當晚繼續西行,于十九日正午到達無錫,即往見顧祝同。他告訴我,軍委會指令第三十六師立即開南京。運輸部隊的車輛已通知鐵路局準備,讓我速往接洽。

淞滬戰役自八月十三日開始,到十一月九日夜全線撤退,曆時将近三個月。雙方都投入了相當大的兵力,戰鬥是激烈殘酷的。參加這一重要戰役的國軍官兵,懂得這是為保衛祖國的生存而戰,是一場反侵略的偉大戰鬥。雖然我軍裝備遠不如敵,但都奮不顧身,視死如歸。每一寸土地的争奪,敵軍都要付出重大的代價。我軍也犧牲慘重,實在是可歌可泣的。尤以第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這三個師自戰鬥開始的那一天起,一直到全線撤退的最後一天止,始終堅持戰鬥。其他的師最多打半個月,便被輪換下去整補。是以,這三個師在閘北、虹口、楊樹浦、江灣、大場一帶作戰的英勇尤為突出。應該成為中華民族史冊上的光榮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