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萬名豆瓣網友,打出9.3的高分。
上映2天,即打破35項大陸影史紀錄。
資料來源:燈塔專業版
在全網被張某“世紀大雪”尬出内傷之際,冷清的電影院被一部稍顯特别的新片點燃…
全場揮舞熒光棒,大銀幕前熱舞,尖叫不斷...
有人問:他們真是在看電影?
@哈哈哈你猜-
@hyii0816
有人對着精心制作的歌詞本,賣力跟唱。
喜提稱号:電影院說書第一人…
@比一博多一博
有女孩穿着婚紗,手持鑽戒,向男友求婚。
純愛戰士應聲倒地…
@黎吧啦
還有不少Coser,展現超前的精神狀态。
評論區調侃:萬聖節的風還是吹到了電影院…
@小太爺
你在張某的“人工降雪”裡,如坐針氈。
我在隔壁廳的音浪裡,提前感受春節大聯歡。
@茶茶
@一個無糖草莓
如此強勁的氛圍感、儀式感,皆源于她——
《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回演唱會》
演唱會也能上院線?
當然可以。
它不是近兩年才開始流行,而是有着近80年的銀幕曆史。
上世紀60年代,它一度是電影院裡的頂流…
《伍德斯托克音樂節》
2009年6月,“流行音樂之王”邁克爾·傑克遜去世,原計劃的告别演唱會成為一樁永遠的憾事。
幾個月後,《就是這樣》登陸院線。
這部聚焦彩排過程的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8,是中國大陸上映的第一部演唱會電影。
此後,崔健、五月天、王力宏、鄧紫棋等歌手,陸續推出演唱會大電影...
至于品質和票房,我認為沒有展開講的必要…
《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超越那一天》
要聊《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回演唱會》(以下簡稱《時代巡演》),就不得不提演唱會本身。
時代巡演計劃舉辦151場。
每場44首歌曲...
涵蓋黴黴出道至今的10張創作專輯,總時長三個半小時...
目前,美國地區的60多場已落下帷幕。
共售出435萬張門票,收入高達10.4億美元。
以西雅圖為例。
兩場演唱會一票難求,14.4萬名觀衆。
尖叫、歡呼、跳躍,引發了2.3級地震…
據專業資料分析機構估算,此次巡演将創造逾50億美元(約合人民币359億元)收入。
有一種說法:如果黴黴是個經濟體,那麼她超過了全球50個國家。
在全美旅遊市場低靡的情況下,不僅提振了酒店行業,還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就連美聯儲都注意到這門“黴黴經濟學”…
體育場外,等待入場的隊伍
各地政府也一個比一個卷——
格倫代爾市,直接改姓“斯威夫特”…
坦帕市,邀請黴黴擔任一天榮譽市長…
馬塞諸塞州州長,為黴黴頒發嘉獎令…
加拿大總理、澳洲總理、智利總統等多國政要,也競相邀約…
“黴黴經濟學”還真不是吹的。
“城市鑰匙”和嘉獎令
《時代巡演》錄制于去年8月舉行的三場洛杉矶演唱會,制作成本僅1500萬美元。
截至去年年底,全球票房已超過2.5億美元,被吉尼斯認證為“史上最賣座演唱會電影”。(資料來源:Box Office Mojo)
恐怖的是,紀錄還在重新整理中…
當一向偏愛國家首腦、各大企業CEO的《時代》周刊,把2023“年度人物”的稱号授予黴黴。
你或許會質疑:是否過譽?
在了解她的成長軌迹後,你可能會說:這個女人的成功,客觀存在,且不可複制…
“回顧”這個主題...
聽起來,是入行幾十年或即将退休的老歌手,才會選擇的演唱會主題。
年僅34歲,仍在攀爬事業高峰的當紅女歌手,為何突然“回顧職業生涯”呢?
2006年,17歲的黴黴與大機器唱片公司簽約,正式出道。
此後12年,黴黴發行6張專輯,誕生了多首熱門單曲,實作了商業和藝術的“核聚變”,讓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2018年,合約到期,黴黴決定不續約…
本以為,好聚好散,江湖再會。
但沒想到,為了留住搖錢樹,公司竟耍起了陰招。
對方瞞着黴黴,把公司賣給了一名曾故意陷害黴黴的經紀人。
也就是說,黴黴要想演唱或使用老歌,必須先征得死對頭同意…
對方還威脅黴黴,每錄制一張新專輯,就能“解鎖”一張舊專輯的錄音版權。
對一個忠于表達的創作者而言,筆尖流淌出的每段旋律、每個詞句,都是無價之寶。
當多年心血被糟蹋,可想而知黴黴有多心疼…
但惡人未能得逞。
簽約新公司後,黴黴宣布:将重新錄制并發行此前的6張專輯,奪回版權…
不言而喻,推進這樣一項棘手的大工程,需要莫大的勇氣和魄力。
在男性占據絕對話語權的音樂産業,剝削、壓榨、潛規則、性騷擾是普遍現象。
面對不公,絕大多數從業者甚至連一個發聲的機會都沒有…
鮮明的态度、堅定的立場,無疑讓黴黴成為一名破局者,改變了行業生态。
目前,黴黴已發行了《Fearless》《Red》《Speak Now》《1989》四張重錄專輯。
其中,重錄版《1989》首周就賣出了驚人的165.3萬張…
這并非黴黴第一次正面硬剛。
早在2015年,她就因為蘋果音樂不會在3個月的免費試用期内向音樂人支付一分錢的做法,以拒絕上架新專輯并寫公開信喊話蘋果公司的方式,表達抗議。
公開信發出後,蘋果公司改變規則,音樂人的權益得到了保障。
黴黴寫給蘋果公司的公開信
每一種強大,通常背後都寫滿了痛苦。
黴黴自然也不例外。
伴随其成長的,是毀滅性的,海嘯般的惡意…
兒時,黴黴用羽毛筆在日記本上寫道——
我要成為一個好女孩。
這句話,被黴黴當作道德準則,貫穿成長歲月。
然而,好女孩的名聲帶給她的,卻是傷害…
2009年,20歲的黴黴獲得了VMA的“最佳女藝人錄影帶”獎,成為史上首位獲得該獎項的鄉村歌手。
黴黴發表獲獎感言時,侃爺突然沖上舞台,搶走話筒,為惜敗的碧昂絲鳴不平。
現場噓聲一片,黴黴不知所措…
這對于視他人認可為信仰體系的黴黴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打擊。
但她并沒有反抗的勇氣。
甚至在接受采訪時,沒有為自己辯解,始終微笑地說着不得罪人的話…
她筆耕不辍,一次次用優質創作重新整理紀錄、擷取掌聲、赢得獎項,證明自己的音樂才華。
而媒體卻選擇對這個女孩取得的成績視而不見,把鏡頭焦點鎖定在她的“前男友名單”,刻意塑造諸如“談戀愛是為了搜集寫歌素材”的心機女形象…
所謂的“給前男友寫歌”,其實正是她的創作最吸引人的特質:叙事性。
講故事,是她的專長。
她會把每個年齡段的心境、每段生命體驗的感悟寫成專輯,與世界分享。
很多時候,歌中所唱會勾起粉絲關于相似經曆的記憶,這種“陪伴成長”的感覺,是黴黴粉絲黏性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
真誠表達,永遠稀缺。
但當她出席頒獎典禮時,女記者會示意攝像師,多拍拍她的大長腿。
然後問她:除了拿獎,今晚打算帶多少男人回家?
女性取得的成功,要借助男凝話題才能被提及,實在悲哀…
2016年,“錄音門”讓黴黴淪為衆矢之的。
起因是侃爺新歌《Famous》中的侮辱性歌詞:
I feel like me and Taylor might still have sex
(我覺得我和泰勒可能還會上床)
Why? I made that bitch famous
(為什麼?是我讓那個婊子出的名)
侃爺覺得,黴黴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09年“搶話筒”事件的助推。
這首歌的MV尺度大開,堪比“名人淫趴”。
其中就出現了黴黴的裸體蠟像。
MV截圖
歌曲釋出後,輿論一片嘩然…
侃爺堅稱,事先已征得黴黴同意。
黴黴回應,兩人的确在電話裡聊過這首歌,但她對那句涉及舊怨的侮辱性歌詞,并不知情。
緊接着,侃爺的前妻金·卡戴珊放出通話錄音,矛頭直指黴黴撒謊。
(幾年後,黑客曝光完整版錄音,證明卡戴珊放出的錄音經過了惡意剪輯…)
身為全球最知名的網紅,卡戴珊深谙炒作之道。
一時間,全網都在刷蛇的表情。
黴黴的社交賬号評論區
推特上,#TaylorSwiftIsOverParty(黴黴涼了)被刷上全球最熱門的話題…
節目裡,女主持人說:她把自己僞裝成受害者,博取大衆的同情…
甚至有媒體打出驚悚标題:美國人與泰勒·斯威夫特為敵…
黴黴被塑造成缺德、狡詐、虛僞的美國惡女。
曾經的“美國甜心”形象轟然倒塌。
遮天蔽日的網暴,對一個為掌聲而活的年輕藝術家來說,意味着什麼?
毫無疑問,是置之死地的絕命打擊。
在住宅外建一堵4米高的圍牆;随身帶止血敷料以防止遭遇襲擊;藏入行李箱由從業人員擡出門…
這些新聞,無一不是黴黴對其處境的控訴。
身處輿論風暴眼的黴黴,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從公衆面前消失。
之後,她有一年時間,未公開露面。
“那些歌真的都是你自己寫的嗎?”
類似的疑問,伴随着黴黴的成長。
在音樂行業,做同一件事,男性會被稱贊有政策,而女性則會被說工于心計…
男性對某件事做出回應是理所應當的,而女性則會被指責反應過度…
或許,這些現象又不局限于音樂行業。
這個世界,對女性的要求相當之高。
你要面對一大堆的“既要又要還要”…
但同時,這個世界也會對女性要求很低。
你隻需做一個外形靓麗,保持大腦空空的塑膠玩偶,為男性提供欲望價值和生育價值就好。
不要逾越男性“應得權利感”的紅線…
一個太有才華,或太成功的女性,是要承受無數貶低和歧視的,就好比科學界的“馬蒂爾達效應”。
曾有朋友告訴我,沒有哪個大明星能像黴黴這樣,從自身經曆投射出普通女性要為成長付出的種種代價——
被霸淩、被造黃謠、被拉去搞雌競…
婚戀壓力、年齡焦慮、性别歧視、職場性騷擾…
黴黴說:我無法改變自己會遭遇什麼事,但我可以控制自己寫什麼歌。
柔軟的音樂筆觸,何嘗不是銳利的武器。
退網一年後,黴黴帶着新專輯強勢回歸。
她把網暴者用的毒蛇形象,搬上了演唱會舞台…
她無懼資本威脅,毅然決然地重錄六張專輯…
她高聲唱着:Fuck the patriarchy(去他媽的父權制)…
多年前,南方小雞樂隊因反對伊拉克戰争、炮轟時任總統布什,被貼上“叛徒”“南方蕩婦”“反美”等标簽,打成全美公敵。
一直以來,唱片公司和發行商都教導黴黴:千萬不要學南方小雞,在公衆場合謹言慎行…
再加上,好女孩不會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
是以,黴黴一向不碰包括政治在内的社會話題,盡量不給團隊惹麻煩。
當目睹一系列權利不平等的事件,黴黴覺得,是時候撕掉嘴上的“膠帶”了…
她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号召選民投票…
為LGBTQ+群體發聲,斥責網絡暴力…
起訴猥亵過自己的電台DJ,索賠象征性的1美元,隻為鼓舞更多受害者打破沉默,訴說真相…
她主動認清并努力消除,潛藏在大腦中的厭女症…
她用藝術和商業的“核聚變”,去粉碎謠言、驅散惡意、為弱者發聲…
她接納不完美的世界,也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不逃避懦弱,也不再為他人的評價而活…
在紐約大學的畢業典禮上,獲頒榮譽博士學位的黴黴發表了演講,我對這句話的記憶尤為深刻——
壞消息是,現在開始,你要靠自己了。
但好消息是,現在開始,你可以靠自己了。
在《時代巡演》中,發生了這樣一幕...
黴黴面帶微笑,親吻自己的手臂。
她的手臂,并沒有隆起的肌肉,但我們卻分明看到了澎拜的力量...
黴黴的遭遇,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的某種真相...
即便是這樣一個天賦異禀、才華橫溢、美貌與智慧兼備的女性,想要在這個世界獲得成功,也非常艱難?
黴黴的特殊之處在于,她的一舉一動都在聚光燈下,能夠讓全世界的看客公然看到一個卓越女性的步履維艱。
黴黴遭的罪,如果放在一個沒有地位和金錢護體的普通女性身上,所遭受的苦難可能會被放大十倍、百倍、千倍。
黴黴似乎也在告訴這個世界:即便是這個世界最優秀的女性,也要難以避免遭受性别歧視、性騷擾、蕩婦羞辱、網絡暴力…
男權霸淩真實存在,女性困境真實存在,「男女平權」并非無病呻吟,不是矯揉造作,沒有矯枉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