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眼中的“夢中情娃”,是不是都白白胖胖、肉嘟嘟的可愛?很多人看到都不得不稱贊一句:喂養得真好,可是這種情況真的好嗎?
寶寶過度喂養,寶媽需重視
很多新手寶媽在給寶寶喂奶的時候,總是擔心寶寶沒有吃飽,然後長得不好,于是就出現了過度喂養這種情況。
很多寶媽并不了解,寶寶過度喂養是怎麼回事兒,過度喂養又會給寶寶的健康帶來哪些危害呢?
首先,寶媽應該清楚,寶寶在不同階段,胃容量也會不同,尤其是小月齡寶寶,胃容量小的可憐,很多寶媽一不小心就給寶寶喂很多,寶寶吃撐了,小肚子就會開始難受。
其次,寶寶被過度喂養之後,還可能會出現嘔吐、溢奶、腹脹、哭鬧等情況。
最後一個,也是很多寶媽容易忽略的,那就是肥胖問題,如果寶媽長期過度喂養寶寶,寶寶容易養成嬰兒期肥胖。
這種肥胖會伴随着寶寶很久,不僅會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是以寶媽需要重視起來。
如何合理喂養
每個寶寶的情況都不太相同,是以寶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摸索,不過寶媽要牢記,我們在喂養寶寶時。
尤其是6個月以内的寶寶,我們應按需喂養,而不是“按哭喂養”,也就是說,并不是寶寶一哭鬧,我們就要給他喂奶。
- 2~3個月大,每天的總奶量在500~750ml,且喂奶次數不少于8次;
- 4~6個月大,每天總奶量800~1000ml,且喂奶次數5~6次;
- 7~9個月大,每天總奶量800ml左右,且喂奶次數4~5次;
- 10~12個月大,每天總奶量600~800ml,且喂奶次數2~3次。
(一般情況下,4~6個月大的寶寶需要添加輔食,奶量也就會減少。)
如果是母乳喂養的寶媽可以參考一下:
比如2月齡的寶寶,寶媽可以2.5小時給寶寶喂一次奶,如果乳汁非常好,單側喂奶15分鐘即可,如果乳汁一般,兩側喂奶總時間不超過20分鐘。
另外,寶寶在早晨和上午的食量會比較好,下午傍晚的食量一般,如果寶寶這個階段不想吃奶,寶媽也無需強求,不要讓寶寶的小肚子總是鼓脹脹的。
很多新手寶媽會發生疑問,雖然是按需喂養,但我們應該如何判斷寶寶吃沒吃飽呢?
5個信号,告訴你寶寶吃沒吃飽
信号一:寶寶吃完奶會主動松開乳頭,身體會處于非常放松舒适的狀态,尤其是臉部肌肉和手部表現會更為明顯。
信号二:寶寶吃完奶之後,或安靜入睡,或清醒玩耍1小時以上。
信号三:寶寶吃奶時會出現奶睡的情況,而且不易驚醒,即便是被吵醒了也容易再次入睡。
信号四:寶寶在沒有額外喝水的情況下,小便處于正常範圍内,也就是出生24小時内小便一次,次日增加2~3次小便,出生五天後每天約有6~8次小便。
信号五:寶寶的生長曲線正常,體重增加正常。
寶寶如果發出以上五個信号,那就說明寶寶被喂養的很好,吃得也很好,寶媽無需擔憂。
小豆芽碎碎念
如果寶寶已經出現了過度喂養的情況,寶媽除了需要調整寶寶的奶量,還可以幫助寶寶做一些運動。
常見的被動操、腹部按摩操、排氣操、背部放松操等等,日常也要多陪寶寶練習趴卧等動作。
今日話題:你們家寶寶喂養得如何?
記得關注小豆芽,好多小知識等着你哦!
(圖檔源于網絡,侵權删)
#冬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