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反腐大片揭開“吉化現象”創造者張曉霈落馬内幕:交往40年的“兄弟”送錢上千萬,兒子經營的廣告屏被企業瘋狂投錢

作者:上遊新聞

1月6日20:00,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攝制的年度反腐大片《持續發力縱深推進》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吉林省政協原副主席張曉霈案在專題片第一集播出。

張曉霈是吉林土生土長的幹部,起步于吉化集團。在吉化集團,他扭轉了長期虧損的困境,成功摘掉了虧損的帽子,讓全公司的生産經營實作了扭虧為盈。這一成就被稱為“吉化現象”。

2022年11月,卸任吉林省政協副主席四年後,65歲的張曉霈主動投案。他也成為二十大後首個被通報主動投案的“老虎”。

上遊新聞(報料郵箱:[email protected])記者注意到,專題片披露,向張曉霈送錢送物金額最大的行賄人,是與張曉霈密切交往近40年的吉林商人劉有才。二人“交情”在吉林市廣為人知,張曉霈在多方面為劉有才直接打招呼幫忙,拿項目,使得劉有才在吉林市成為人所共知的張曉霈代言人。

張曉霈稱,“走到重要上司崗位的時候,地位高了,權力大了,自己理想信念開始滑坡了,精神‘缺鈣’了,得‘軟骨病’了,開始貪婪,看重金錢勝過看重事業了。”

反腐大片揭開“吉化現象”創造者張曉霈落馬内幕:交往40年的“兄弟”送錢上千萬,兒子經營的廣告屏被企業瘋狂投錢

起步于吉化集團 曾被稱為“奇迹的創造者”

縱觀張曉霈履曆,其兼具政企工作經驗,也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曾在吉化集團長期工作,此後步入仕途,在吉林市執政一方。

上遊新聞梳理公開履歷發現,張曉霈籍貫為河南洛陽,但卻是一名吉林本土幹部。1982年1月,張曉霈畢業于吉林工業大學鑄造專業,畢業後,進入吉林市第一機械廠工作,四年後離開原機關進入吉林化學工業公司(簡稱吉化公司)機械廠工作,從工廠中的房間技術員、副主任、主任幹起,又先後任吉化公司容器沖壓廠廠長、機械廠廠長。1994年,升至吉化公司機裝公司副經理(正處級),此時張曉霈為37歲。

此後,張曉霈短暫離開吉化公司,由企轉政,任吉林市經貿委副主任(正縣級)。不滿一年重返吉化,任吉林化學工業公司機械廠廠長兼黨委書記。後來吉化公司改名稱為吉化集團,2001年他任集團經理兼黨委副書記。

在吉化集團期間,張曉霈頗有成就。2002年以前,吉化集團公司曾是一家嚴重虧損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時任總經理張曉霈為使企業盡快脫困,每月隻拿1000多元工資的50%,并向職工承諾:如果不扭虧,就永遠隻拿這些工資。

在吉化集團工作期間,張曉霈常說的一句話是:“作為一個企業經營者,首先要誠實有信,以誠待人,以誠從業,以誠交友,以誠取利,以誠聚才。”

2003年底,吉化集團一舉實作了扭虧為盈,當年上半年就實作利潤6000多萬元。當時這被稱為“吉化現象”,外界曾稱張曉霈為“奇迹的創造者”。曾有專訪文章提到,張曉霈任内,實作從上一年減虧4.6億到下一年實作利潤8036萬的巨大轉變。吉林省政府為表彰他在吉化扭虧中的貢獻,曾獎勵給他10萬元。他後來原封不動捐給了扶貧基金會。

反腐大片揭開“吉化現象”創造者張曉霈落馬内幕:交往40年的“兄弟”送錢上千萬,兒子經營的廣告屏被企業瘋狂投錢

半推半就收下第一個紅包

專題片披露,張曉霈在年輕時是一個非常實幹、非常敬業的上司幹部,他的堕落也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随着他職務的不斷提升,思想放松,精神懈怠。

張曉霈的堕落與他交往40多年的“好兄弟”、商人劉有才密不可分。上世紀八十年代,張曉霈、劉有才二人都在吉化集團下屬的機械廠工作。彼時的張曉霈還隻是一名基層技術勞工,劉有才則是食堂的廚師。

那時的張曉霈,懂業務、能吃苦,很快成為全廠最年輕的工廠中的房間主任,此後在三十出頭就當上了廠長。此時,适逢國有企業改制,劉有才承包了食堂。

張曉霈則給廠裡定了一個規矩:以後必須都得在劉有才的食堂招待宴請。“這麼大範圍點權力,我也就隻能在這上面幫他。”張曉霈說。從這時起,原本單純的朋友關系,開始變了味。

張曉霈被提拔為吉化集團經理後,幫助企業扭虧為盈。一時間,掌聲贊譽紛至沓來,也成為他事業道路上的高光點,然而現在回頭看,卻也成了他人生道路的轉折點。

張曉霈反思:“我犯罪就從逢年過節收禮金,從吉化當經理時開始的。”

在張曉霈貪腐道路上,劉有才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在張曉霈關照下,劉有才的食堂搞得非常紅火,劉有才也把生意延伸到了吉化集團之外,在市裡承包了兩家飯店,他對張曉霈開始有了不同以往的“表示”。

商人劉有才稱:“第一次(送錢)的時候我們撕巴撕巴,他(張曉霈)說不行,後來給到家裡給嫂子,反正他也都知道,慢慢反正就都習慣了。”就這樣在半推半就下,張曉霈收下第一個紅包,走向違紀違法的道路。

反腐大片揭開“吉化現象”創造者張曉霈落馬内幕:交往40年的“兄弟”送錢上千萬,兒子經營的廣告屏被企業瘋狂投錢

披着“兄弟情”外衣的權錢交易

張曉霈幫助吉化集團走出了困境,也讓他在組織上得到了重用。

2004年,在企業工作22年後,張曉霈的人生迎來重要轉折。這一年12月,張曉霈調任吉林省吉林市任市委常委。一個月後,兼任吉林副市長。

2006年9月,張曉霈任吉林市委副書記、代市長,2007年當選吉林市市長。4年後的2011年4月,張曉霈任吉林市委書記。

專題片披露,看到張曉霈當上了市上司,劉有才的欲望也随之膨脹,開始請托他拿項目。短短幾年裡,劉有才的生意版圖急劇擴張,成為涉足餐飲、物流運輸、消防裝置供應等多個領域的“大老闆”。張曉霈在多方面為他直接打招呼幫忙,使得劉有才在吉林市成為人所共知的張曉霈代言人。而張曉霈從劉有才那裡收受的财物,也從小紅包變成了大額分成。

張曉霈回憶:“劉有才告訴我,我掙來的錢就咱倆分,有你一部分,有我一部分。”“反正老才給了,這也就我倆一輩子弟兄,給就給吧,就留着吧。”

在倚仗着張曉霈崛起後,劉有才對張曉霈的服務可謂無微不至。為友善張曉霈用餐,他專門在離張曉霈家步行隻有5分鐘的地方開了家餐廳;錢款、金條源源不斷地送上,又為張曉霈家的複式住房進行高檔裝修。到案發時,劉有才送給張曉霈的财物累計達數千萬元。

張曉霈反思:“(我們之間)确實是一種權錢交易,就是一種披着外衣的權錢交易,是一種隐蔽形式。”

縱容家屬在幕後收錢斂财

辦案人員介紹,張曉霈擔任吉林市委書記以後,在幹部、人事、工程、項目各個方面都出現了很多問題。想提拔誰就提拔誰,想給誰什麼項目就給誰項目。同時,張曉霈不僅自己大搞權錢交易,還縱容家屬在幕後收錢斂财。

專題片披露,在吉林市黃金地段的一座過街天橋上,鑲嵌着一塊橫跨馬路的LED廣告巨幕。

張曉霈利用權力、協調關系,幫助其兒子的廣告公司在吉林市黃金地段經營廣告屏,此處鑲嵌着一塊橫跨馬路的LED廣告巨幕,而這塊廣告屏也成了他權錢交易的一塊招牌。

辦案人員介紹,很多企業得知這是張曉霈書記兒子的廣告屏之後,便蜂擁而至。有些企業在沒有廣告需求的情況下,也主動地在這投放巨額廣告,實際上是通過這種方式變相地向張曉霈輸送利益。

張曉霈稱:“(廣告)做成了想跟我保持好關系,為下一步的權錢交易、往下一步發展,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2023年6月,張曉霈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案發前,劉有才給張曉霈裝修的房子還沒有完工,張曉霈就已經落馬。

專題片中,張曉霈稱:“反思我的罪孽,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危險是自己,最難戰勝的也是自己。入黨為了什麼,當幹部幹了什麼,身後留有什麼,以前自己都是當作座右銘放到自己桌上想,當了重要上司的時候,把這些事都忘了。”

二十大後首個主動投案“老虎”

記者了解到,張曉霈在主政吉林市期間,曾說過不少出圈的話。例如,2011年4月,張曉霈任吉林市委書記後,在會議上說:“義無反顧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無怨無悔地奉獻給這座城市。”2012年,張曉霈在與社群幹部、居民的座談會上,發言稱“我想聽點實話,哪怕是批評的”“你們說的對,那咱們就改呗”。

2014年時任吉林市委書記的張曉霈曾在《吉林日報》上刊發題為《自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文章。文章中他曾寫道:“一方面主要上司要以身作則,帶頭嚴格執行黨風廉政方面的各項要求;另一方面,對黨風廉政建設重要工作、重大問題、重點環節、重要案件,要真部署、真過問、真協調、真督辦,抓好班子,帶好隊伍,該約談的要約談。要通過上司帶動,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來落實黨委主體責任。”

在晉升為副省級之後,張曉霈身兼省政協副主席、吉林市委書記兩個職務近兩年,直到2014年12月卸任市委書記一職。2018年1月,張曉霈卸任吉林省政協副主席,與同時期其他退休官員相比,他卸任後,名字很少出現在新聞媒體上。

2022年11月,張曉霈主動投案,65歲的張曉霈已退休4年多時間。記者還注意到,張曉霈是二十大後首個被通報主動投案的“老虎”。

在張曉霈投案前,已有三任吉林市委原書記相繼落馬,分别為趙靜波、徐建一、周化辰。

上遊新聞記者 張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