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洲經濟落入誰的能源陷阱?

作者:新華社客戶

歐盟統計局1月5日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歐元區2023年12月的通脹率有所回升——當月通脹率按年率計算為2.9%,高于前一個月的2.4%。

“歐洲新聞網”報道截圖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1月4日釋出的資料,“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去年12月的通脹同比增長3.8%,當月德國能源價格則同比上漲 4.1%。

歐洲經濟落入誰的能源陷阱?

《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與此同時,英國、西班牙等歐洲多國在大規模罷工中辭舊迎新。

通脹壓力、經濟增長乏力、罷工疊起……歐洲經濟陷入如此頹勢的深層次原因究竟是什麼?如今的歐洲又落入了誰的能源陷阱?

“他們理應得到比現在更好的待遇”

歐洲多國政府此前削減了對天然氣、電力和食品的補貼,引發歐洲通脹再次加速。

不僅如此,近期的一系列資料都顯示出歐洲經濟的艱難和缺乏增長動力:

此前公布的歐元區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已連續數月收縮;

歐盟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至今,歐元區經濟增長始終停滞;

歐盟委員會釋出的最新報告,将新一年歐盟和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預期分别從1.4%和1.3%下調至1.3%和1.2%。

歐洲經濟落入誰的能源陷阱?

歐盟委員會官網截圖

歐洲政策中心政策分析師菲利普·勞斯貝格表示,由于歐元區物價壓力依然較大,通脹上行風險仍将是歐洲央行決策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而目前歐元區的通脹率仍高于歐洲央行設定的2%這一目标,預計短期内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在持續的高通脹下,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多行業大規模罷工疊起,涉及的領域包括零售業、服務業、餐飲、醫療、運輸等。

歐洲經濟落入誰的能源陷阱?

當地時間2023年12月21日,因為英法海底隧道“歐洲之星”的員工罷工導緻服務中斷。乘客拿着行李在倫敦車站等待。(圖自視覺中國)

多行業從業者罷工的普遍要求是提高收入以應對不堪重負的高通脹。

去年底,歐洲多地亞馬遜公司勞工舉行罷工。

“他們理應得到比現在更好的待遇。”英國相關罷工活動組織者斯圖爾特·理查茲表示,亞馬遜公司勞工的工資低于歐洲同行,也低于美國同行。而且2018年以來,他們的工資增幅始終低于通貨膨脹率,理應“從利潤豐厚的公司獲得體面的薪酬”。

歐洲經濟落入誰的能源陷阱?

路透社報道截圖

2024年新年伊始,由于勞資雙方談判破裂,西班牙伊比利亞航空公司從業人員于1月5日開始了将持續4天的罷工。

本次罷工預計将有8000多名員工參與、400餘架次航班停運、超4.5萬名乘客直接受到影響。

歐洲經濟落入誰的能源陷阱?

加拿大《環球郵報》報道截圖

英國英格蘭地區初級醫生的罷工則在2023年底和2024年初分兩輪舉行。新一輪罷工從當地時間1月3日早上7點開始,為期6天。

這次罷工如果按計劃持續,将成為英國國民保健制度史上最長的罷工。

而初級醫生長達6天的停工,又将使英國數萬病人面臨多種就醫難題。

英國醫學協會仍然希望英國政府以“可信”的态度恢複談判,那便可以提前結束罷工。

這些醫務工作者的罷工訴求,正是漲薪以改善生活和工作狀況。

歐洲經濟落入誰的能源陷阱?

英國《衛報》報道截圖

誰設下了能源陷阱?

歐洲媒體普遍認為,歐洲能源價格飙升,是推高通脹的主要因素。

而歐洲經濟落得如此這般“狼狽”,背後當然有地緣政治危機的沖擊。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歐洲追随美國,對俄羅斯制裁的反噬作用日益凸顯。由于與俄羅斯油氣逐漸“脫鈎”,歐洲面臨巨大的能源供應缺口。在此過程中,美國持續加大對歐洲出口液化天然氣等能源。

據外媒報道,美國或将成為2023年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而歐洲是美國液化天然氣的主要進口方。

福克斯新聞:美國或将超越卡達和澳洲,成為2023年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其實,早在2022年,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公開指責美國在出售天然氣上搞“雙标”漁利。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也曾暗指,包括美國在内的一些國家對德國收取的天然氣費是“天文數字”;此外,一些天然氣供應商正在從俄烏沖突的影響中獲利。

歐洲經濟落入誰的能源陷阱?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此前報道截圖

天然氣如此,原油也一樣。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資料,美國2022年就已經取代俄羅斯的位置,成為了歐盟最大的原油供應國。

一直期待實作能源供給多元化的歐洲,到頭來卻成了美國高價能源的接盤手。

如今,巴以新一輪沖突影響持續已近三個月,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還會通過油氣市場潛在影響歐洲經濟。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分析認為,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中東地區多國本可以成為歐洲可依賴的能源替代選擇,比如德國等歐洲國家已和卡達、埃及等國簽訂了長期的油氣供應合同。但未來,若巴以沖突進一步更新擴散,則會影響到歐洲能源供應的安全。

歐洲經濟在低迷中跨年,而面對盟友美國的盤剝、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4年的歐洲經濟,似乎仍難言樂觀。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深觀察》

記者丨王雨芊

編輯丨林維

簽審丨尚娟 劉轶瑤

監制丨關娟娟

編輯:束孟卿

來源:總台環球資訊廣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