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搖晃的競争早期現代人與尼安德特人的生存之戰

作者:科學盒子頭條号

一項新研究表明,早期現代人在歐洲的特定地區與尼安德特人共存,這些地區有足夠的草食動物來支援兩個族群。這一結果豐富了我們對這兩個物種互相作用的了解。

搖晃的競争早期現代人與尼安德特人的生存之戰

在生态學中,有一個被稱為“競争排斥原理”的概念,它認為競争物種無法長期共存。盡管這是一個古老的概念,并由托馬斯·馬爾薩斯和查爾斯·達爾文在18和19世紀建立,但更近期的研究卻對這一概念提出了挑戰,表明如果資源足夠,完全競争對手是可以共存的。

搖晃的競争早期現代人與尼安德特人的生存之戰

在我們從非洲擴充出去的過程中(大約在6萬年前開始),傳統的假設是我們的祖先與其他早期人類物種為了有限的資源而競争。最終,這種壓力導緻了生态系統所依賴的大量草食動物的滅絕,也導緻了諸如歐洲尼安德特人等物種的滅絕。

搖晃的競争早期現代人與尼安德特人的生存之戰

但實際情況似乎要複雜得多。事實上,這種大規模滅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實際上,我們的兩個物種在某段時間内出現了一種文化和生物上的“鑲嵌”。

搖晃的競争早期現代人與尼安德特人的生存之戰

古代DNA顯示,人類和尼安德人在一些地方發生了雜交,共存。然而,在歐洲的其他地方,尼安德特人在人類到來之前就滅絕了幾千年。

與此同時,當人類第一次到達歐洲時,全球氣候條件經曆了極差的變化,從溫和條件到完全冰期的震蕩。是以,這些振蕩對生态系統施加了更大的壓力,可能導緻了歐洲各種草食動物的滅絕。

但事實上,這些振蕩的範圍并不是一緻的。歐洲的一些地區經曆了比其他地方更嚴峻的條件,而且持續時間更長。

在那些受影響較小的區域,人類和尼安德特人為共享資源(例如草食動物物種)而進行競争,但這些獵物數量對于兩個物種之間的平衡問題還不太清楚,這正是這項最新研究的作者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測試這一點,研究團隊彙編了一份包括在60,000年前出現的與格陵蘭冰芯同步的考古—古生物水準上恢複的草食動物物種的大量資料集。然後,他們根據他們所建立的大氣環流模式的氣候模拟來測試各種古氣候名額。

接下來,該團隊根據地理生物區域繪制了歐洲的生态條件,以及生活在那裡的草食動物和通過這一時期發生的時間趨勢。

最後,該團隊使用了分級貝葉斯年齡模型(BAMs)和最優線性估計(OLEs)來建立尼安德特人和人類在每個地區消失的新年代。這讓他們能夠估計每個區域每種草食動物物種的攜帶能力。

結果表明,尼安德特人的滅絕發生在不同的時間,并且受到不同區域草食動物的攜帶能力的影響,這也影響到了兩種物種之間的時間重疊。

似乎這種共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地理空間的分隔的支援,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彼此疏遠,這可能減輕了直接競争的壓力。然而,這一解釋不應該過分強調。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歐洲可以根據它們的生态系統生産力分為三個主要群體 – 有高度恒定攜帶能力的地區,有高但“急劇波動”的攜帶能力的地區,以及生産力低(低植物和草食動物物種)的地方。

“而前者見證了兩種人類物種之間的時間重疊,是以代表了人類的高栖息地适宜性地區,後兩者對應于人類物種人口的非連續性地區。

與先前的認識相反,高攜帶能力的地區并不僅限于南歐,還出現在中緯度地區,如多瑙河和羅納盆地。這些地區可能見證了較大規模的人類擴充,以及他們與尼安德特人更長的重疊期。

最終,這項研究挑戰了人類的到來必然導緻了尼安德特人的滅絕的想法,因為後者在前者到來之前就消失的地區也是草食動物攜帶能力最低的地區。然而,競争排斥原理仍然是可能的。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