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
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
倒數第二個節氣——小寒。
“小寒時處二三九,
天寒地凍冷到抖。”
今年的“小寒”
起始于二九第七天,
結束于四九第三天,
正值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
此時朔風勁吹,常有寒流來襲,
河流冰封,土壤當機,
天地萬物更顯寂寥。
天寒地凍的季節,
不乏熱氣騰騰的歡樂,
人們穿着冰刀鞋在冰面起舞,
踏着滑雪闆在雪地疾馳,
在漫天霜雪裡堆雪人、打雪仗
……
盡情感受冰雪的獨特魅力。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鄉,
二候鵲始巢,
三候雉始鸲。
極緻的嚴寒,
往往積蓄着蓬勃的生命力。
小寒時節,陽氣漸盛,
麥苗向土壤深處延伸,
喜鵲開始築巢繁衍,
山林中雉雞也開始鳴叫,
為寒冬增添一份生機。
“莫怪嚴凝切,
春冬正月交。”
此時節,雖天冷難耐,
卻即将迎來冬春相交之時,
生物已開始萌動,
霜雪終将融化,
春天終會到來。
“屐聲驚雉起,
風信報梅開。”
作為“二十四番花信風”之首,
梅花最先傳遞出春的資訊,
迎風吐蕊、暗香撲鼻的梅花,
提醒人們春天的腳步近了。
以花應節令的“二十四番花信風”,
起始節氣是小寒。
“小寒”的三番“花信風”
分别為梅花、山茶花和水仙花,
它們陸續應節令而開,
為蕭索的寒冬添上一抹色彩。
梅花是寒冬的鬥士,
也是風雪中的精靈,
她的高潔品性與清雅靈魂,
吸引無數文人墨客揮筆潑墨,
為世人留下諸多梅的意象: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裡靈動高雅的梅,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裡清麗脫俗的梅,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裡傲雪淩霜的梅,
“不要人誇好顔色,隻留清氣滿乾坤”裡清冷高潔的梅。
雪過天霁,
不妨約上三五好友,
赴一場梅花之約,
或踏雪尋梅亦或探梅尋芳,
在“暗香浮動”中
尋找最早的春意。
小寒·習俗
吃糯米飯
在廣州,有在小寒這一天早上吃糯米飯的習俗。糯米飯并不隻是把糯米煮熟那麼簡單,裡面會配上炒香的“臘味”(臘腸和臘肉)、香菜、蔥花等材料。
吃黃芽菜
在天津,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據《津門雜記》記載,冬至後,将白菜去莖葉、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封閉窖藏,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
冰戲
大陸北方地區,入冬之後天寒地凍,冰期十分長久,人們在冰面特厚的地方,設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競走的,古代稱為冰戲。
小寒料峭,
一番春意換年芳,
讓我們盡情享受冬的魅力,
期待春天的到來。
文案:李會平 魏薇
來源:經濟參考網·經參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