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湖廣煥新華章“當代京城第一會館”重張再啟幕

作者:海峽網絡
百年湖廣煥新華章“當代京城第一會館”重張再啟幕

為湖廣會館量身定制的沉浸式駐場戲《湖光洄夢》,探索了會館和戲曲融合的新形式,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國網北京1月6日訊(記者 鄭亮) 1月5日晚,一場寓意萬事諸順的平劇“開台”,奏響“會館有戲”之湖廣會館煥新華章。曆經一年半修繕的湖廣會館正式重張亮相。

百年湖廣煥新華章“當代京城第一會館”重張再啟幕

北京湖廣會館内重新修繕的戲台。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以醇厚的湖廣曆史文脈 點燃北京戲曲博物館新榮光

北京湖廣會館始建于1807年,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機關,集會館文化、戲曲文化、士人文化三大文脈于一身。她見證了時代風雲,儲存了城市記憶,是北京現存擁有戲樓的重要會館之一。這裡留下了衆多梨園名家及名票的足迹,梅蘭芳、譚鑫培、陳德霖、田桂鳳、時慧寶、王君直等平劇名家曾在這裡登台表演。始于清晚期的“庚揚集”,是社會名流、名角票友在湖廣會館設立的票社雅号,名揚全國,赓續至今。

百年湖廣煥新華章“當代京城第一會館”重張再啟幕

北京湖廣會館内的“北京戲曲博物館”。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北京湖廣會館依托“北京戲曲博物館”,精心策劃推出兩大特色展覽。《“菊海鴻濛”平劇發祥地展》呈現珍貴的戲曲文獻、文物、圖檔和音像資料,帶領觀衆感受發祥于西城這片沃土的平劇文化。《“巍然華構”北京湖廣會館曆史文化展》以“文萃湖廣”“輝煌湖廣”兩大篇章,立體呈現曆經風雨滄桑依然生生不息的湖廣曆史。

百年湖廣煥新華章“當代京城第一會館”重張再啟幕

重新修繕後的湖廣會館内景。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以戲曲生活美學的多元新業态 打造“當代第一會館”文化新地标

從沉甸甸的古樸文物,到燦爛奪目的文物活化利用新樣闆,從往昔文人志士彙聚之地,到當下各地優秀傳統文化展示空間,從文藝演出進會館舊址,到老街巷的文化新業态。2021年下半年以來,西城區深入挖掘會館資源,根據會館舊址建築和空間特點,盤活特色會館空間資源,喚醒古都文化脈動,探索實作會館市場化運作的實施路徑,助力“大戲看北京、好戲在會館”新局面的生成。

百年湖廣煥新華章“當代京城第一會館”重張再啟幕

湖廣會館内的國風茶飲會客廳。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作為西城區國有文化産業發展平台,天橋盛世集團積極引入多元優質文化資源,在輸出好演出内容的基礎上,探索“當代京城第一會館”湖廣會館營運模式,将通過展覽、研學、美食、茶飲等多業态并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文物活化利用新場景,打造“戲樓版平劇核心打卡地”。以光影藝術與數字藝術的融合手段,打造沉浸式觀展體驗,拉近與觀衆的互動。結合湖廣特有的幽雅環境、曆史文化,打造國風茶飲會客廳,在保留茶樓原有茶歇功能前提下,利用牆面和電子展示,設定湖廣會館文脈展示區,再現湖廣的前世今生,突顯湖廣會館深厚的文化底蘊。

湖光夢轉屹百年,廣唱千曲繞梨園。現在,我們隻要步入高雅清幽的湖廣會館,便可以欣賞湖廣曆史與平劇發祥地的文化展覽,觀看浸式戲劇《湖光洄夢》、《戲曲博物館之夜》等創意好戲,體驗戲曲藝術研學,品新國風茶飲,感受200餘年的厚重文脈與當代審美碰撞的古韻詩情,一同開啟“隻屬于你”的湖廣戲曲美學新生活。

百年湖廣煥新華章“當代京城第一會館”重張再啟幕

觀衆在湖廣會館内的“北京戲曲博物館”中欣賞通過數字技術再現的平劇名家的“現場演唱”。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百年湖廣煥新華章“當代京城第一會館”重張再啟幕

湖廣會館内的“北京戲曲博物館”。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百年湖廣煥新華章“當代京城第一會館”重張再啟幕

湖廣會館内“北京戲曲博物館”展出的珍貴曆史檔案。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百年湖廣煥新華章“當代京城第一會館”重張再啟幕

湖廣會館内“北京戲曲博物館”展出的平劇舞台道具。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百年湖廣煥新華章“當代京城第一會館”重張再啟幕

重新修繕後的北京湖廣會館外景。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