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3年IPO沖刺成風,自動駕駛獨角獸亟待“補血”

作者:娛樂三國

繼知行科技成為港股“自動駕駛第一股”之後不久,按照計劃,雷射雷達企業速騰聚創在完成招股之後也将于1月5日正式登陸港交所,并摘下“港股雷射雷達第一股”的頭銜。

根據此前披露,速騰聚創本次IPO拟在全球發售約2291萬股股票,發行價為每股43港元,募資總額為9.85億港元,募資淨額8.77億港元。此外,以發行價計算,速騰聚創的IPO估值預計超193億港元,将成全球市值最高的雷射雷達企業。

在新舊年交替之際,連續兩件自動駕駛IPO成功案例在前,或有望對遇冷的自動駕駛賽道帶來更多溫度。

而若細數2023年,可以說,這也是國内自動駕駛領域獨角獸密集排隊上市的一年。當自動駕駛領域資本的寒潮遲遲未退,紮堆IPO便成了自動駕駛賽道玩家獲得“補血”的最優管道。

黎明之前,智駕獨角獸紮堆IPO

今年2月,禾賽科技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國内“雷射雷達第一股”的光環似乎給在寒冬中前行的自動駕駛行業投來一絲熱量與信心,随之而來的,是國内多家頭部獨角獸也相繼走上IPO沖刺之路。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内已有超15家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傳出或已明确啟動上市計劃,包括地平線、Momenta、黑芝麻(000716)智能、文遠知行、圖達通、智加科技、佑駕創新、賽目科技、毫末智行等。

2023年IPO沖刺成風,自動駕駛獨角獸亟待“補血”

如此密集的上市潮,背後很大程度上是企業亟待融資“補血”的事實。

衆所周知,自動駕駛的研發非常燒錢,投入周期又很長,多數公司尚處于客戶開發期。如此局面又撞上2023年硝煙彌漫的車圈價格戰,降本增效的壓力直接傳導至供應鍊上遊。同時,該領域競争也愈發白熱化,同行“内卷”壓力與日俱增,這些也在進一步擠壓企業的毛利率,盈利狀況改善速度相對放緩。

翻看部分企業披露的招股書,虧損一直是其繞不開的痛點。

以剛剛上市不久的知行科技為例,其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實作營收4765.5萬元、1.78億元、13.26億元及5.43億元,年内虧損分别為5382.7萬元、4.64億元、3.42億元及9974.8萬元。營收持續向好但是同期虧損也較大。

2023年IPO沖刺成風,自動駕駛獨角獸亟待“補血”

圖檔來源:知行科技招股書

同樣的,在2020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速騰聚創的營收分别為1.71億元、3.31億元、5.30億元和3.29億元,由于大量銷售成本、行政開支以及研發開支,同期淨虧損分别達2.2億元、16.5億元、20.86億元和7.68億元,3年半累計虧損超47億元。

2023年IPO沖刺成風,自動駕駛獨角獸亟待“補血”

圖檔來源:速騰聚創招股書

黑芝麻智能在2020年-2022年,營收規模達2.79億元,但是經營虧損累計超過20億元,經調整淨虧損約為16億元,并且虧損逐年擴大;縱目科技在2019年-2022年一季度,合計虧損達7.85億元,是營收的近2倍。

可見,“造血”趕不上“燒錢”的速度,不斷募資維持生存成為必須。而在已申請IPO的自動駕駛公司中,絕大多數此前已有多輪融資經曆,其中有7家公司獲得C輪以上的融資。

譬如知行科技在上市之前完成了9輪股權融資,累計融資超過15億元,本次IPO募資淨額達到5.95億港元;黑芝麻智能自成立以來共獲得10輪融資,總計融資額約6.95億美元,IPO計劃募資2億至3億美元;速騰聚創則已累計獲得13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36億元等。

當然,企業本身融資節奏,以及早期投資者的變現壓力,或許也是這些獨角獸争先奔赴IPO的原因之一。

大環境與政策同樣造就上市潮

若進一步聚焦大環境與政策,企業IPO步伐的加速也離不開這些大背景的催化。

縱觀2023年,自動駕駛行業依舊在風雨中穿行。由于盈利遲遲不及預期,資本的熱情逐漸降溫,這在一級市場尤為明顯。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自動駕駛相關的投資事件發生128起,累計披露融資金額約240億元;進入到2023年,在多項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政策出台之中,智能駕駛領域融資事件累計披露約133起,規模與去年同期相對持平。然而要知道的是,在2021年的時候,國内自動駕駛行業共發生144起投融資事件,融資規模達932億元,也就是說,今年和去年的融資規模都較2021年縮水近四分之一。

對此,洛克資本分析師鄧鑫濤此前也表示,在國内股權市場寒冬的情況下,唯有上市才是打開未來融資的視窗,是以紮堆上市也就成了進行時。

且在政策層面,資本市場利好政策相繼出台,極大降低了相關公司上市的門檻。

2023年3月31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18C章(以下簡稱“18C章”)的正式生效,為更多未開啟商業化或處于商業化初期的特專科技公司IPO提供了更便捷的道路。

2023年IPO沖刺成風,自動駕駛獨角獸亟待“補血”

圖檔來源:香港交易所《主機闆上市規則》修訂截圖

18C章允許新一代資訊技術、先進硬體、先進材料等五大科技領域沒有收入的公司能夠在滿足條件情況下來到香港實作上市,包括對IPO市值、最低營收和研發要求标準都進行了放寬。比如在IPO市值要求方面,18C将未商業化的特專科技公司市值門檻從150億港元降至100億港元,對已商業化的特專科技公司的市值門檻從80億港元降到60億港元。

不僅如此,業内人士分析,事實上隻要展現出高增長潛力、在核心業務中采用新科技及/或應用業内相關科學及/或技術于新業務模式、研發為其貢獻一大部分的預期價值等特質,哪怕不在上述行業名單中,仍可能被視為“屬于‘特專科技’行業可接納領域”,并按照18C标準上市。

像是黑芝麻智能IPO計劃的推進,就是得益于該規則。而黑芝麻智能也是第一家根據此規則正式遞交上市檔案的特專科技公司。在此之後,不少公司陸續按照18C規則遞交了上市申請。

除此之外,疊加2023年6月港交所推出的港币和人民币雙櫃台,為離岸人民币資産持有人提供可以用人民币計價投資港股上市公司的機會,進一步為人民币櫃台納入滬深港通鋪平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這波上市潮。

在上圖提及啟動IPO計劃的11家企業中,就有5家将目标投向港交所,可見自動駕駛企業對于赴港上市的熱情。

另需指出的是,相較國内上市環境,這些仍在商業化邊緣徘徊的企業相對更青睐境外IPO。以科創闆為例,其對最低預期市值、收益門檻、 研發年期及研發開支金額的最低要求、營業記錄期及管理層等多方面都要較港股、美股等更為嚴苛。

比如在科創闆上市,公司市值至少需達到人民币10億元至40億元,視乎科創闆五個不同的上市标準而定;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達1億至3億元,此外還須符合上市标準下的其他要素,例如淨利潤、經營活動現金流、研發投入及技術優勢等。

對于連年巨額虧損的自動駕駛企業而言,這些無疑是其IPO前進路上的崎岖。或許,縱目科技于2023年9月走向上交所IPO終止的原因,也不乏上述因素。

相關業内人士也坦言,由于A股相關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較多,且境内IPO程式耗時相對較長,要求也更為嚴苛,然而初創公司往往對資金有迫切需求,是以對IPO的效率、規模都有較高期待,是以選擇境外IPO更符合現實需要。

盈利的轉折點,道阻且長,行則将至

現階段,自動駕駛賽道經過六七年的發展,早已過了講好故事的階段,隻有技術加上商業化應用,才能完成營收與增長的拼圖。

IPO的啟動隻是一個開始,更多的挑戰其實在後面。除了上市之路充滿波折,即使成功上市,企業後續還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努力盈利以走出巨額虧損的泥潭。

不過,不難發現,伴随汽車智能化推進,L3級及更進階别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應用的支援政策陸續出台,自動駕駛時代正在加速到來,不少企業在規模化商用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進展。

比如,知行科技推出的兩條分别支援L2、L2+級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産品線都已實作商業化,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傳遞量目前累計約為13萬台。黑芝麻智能已與30多家汽車OEM及Tier1達成合作,獲得10家汽車OEM及Tier1的15款車型意向訂單,華山A1000系列的總出貨量超過25,000片。

又如速騰聚創在2023年1-10月的雷射雷達總體銷量和應用于ADAS的雷射雷達銷量分别突破13萬台和12萬台,且2023年前10月的總銷量遠超過2020年至2022年三年銷量總和,傳遞量不斷攀升。

禾賽科技則在剛剛過去的12月,車載雷射雷達傳遞量突破5萬大關,由此得以成為車載雷射雷達行業首個單月傳遞量突破5萬台的公司。而自成立以來,禾賽雷射雷達累計傳遞量已突破30萬台。

2023年IPO沖刺成風,自動駕駛獨角獸亟待“補血”

圖檔來源:禾賽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雷射雷達賽道爆火,近年來出貨量大幅攀升,2023年下半年開始更是真正進入行業加速的拐點,也由此,以禾賽為代表的領頭羊開始出現了“賺錢”的迹象。

根據财報資料,2023年第一季度,禾賽實作營收4.3億元,同比增長73.0%;毛利率37.8%,環比增長7.8%;調整後經營現金流開始轉正,盈利160萬,進入虧損收窄階段。而在此之前,任何一家雷射雷達廠商都處在賣一台虧一台的狀态。

熬過商業化落地的漫長黑夜,在資本的冷熱交替、産業政策的扶持,以及IPO潮湧之下,自動駕駛行業的黎明或在不遠的未來。

領和訊Plus會員,免費看更多獨家内容:8大财經欄目,最新最熱資訊幹貨獨家行情解讀,快人一步掌握市場投資風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