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頭條創作挑戰賽##看見人間百态##記錄我的生活#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2024跨年夜,北展劇場,郭麒麟提着大褂登台,身邊站的是郭德綱。父慈子孝,誰都明白,這場不是表演,是澄清。

過去一年,郭麒麟一句“堂前盡孝”,網友吵翻了天。“堂前盡孝,屋後不相往來。”一出皇後為把持朝政逼走嫡長子、外戚于謙、曹雲金出謀劃策,争奪皇位的大戲引爆賀歲檔。

當晚台上,老郭拿“牙刷”打岔,放言:“德雲社以後是你(郭麒麟)的。”郭麒麟情到深處,吻了老郭一個腦瓜崩,稱“逗老頭玩兒”。

老郭慣用這套手法,滿城風雨的醜聞,拿到舞台上編成段子,哈哈一樂,煙消雲散。

但當晚老郭也賣力氣,一出《九藝鬧公堂》亮開嗓子讓觀衆知道:德雲社,還得靠我郭德綱。

鬧劇散場,郭麒麟到底能不能接班,這事我看還得從根上聊。

本文轉載自“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甜茶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人的命運是曆史洪流中飄搖的舟。

1861年,鹹豐帝崩了。

野史稱他“以醇酒婦人自戕”,作死了。

他死了自己倒清淨,全折騰别人去了。

皇帝駕崩,國喪三年(實為二十七個月),禁令頗多,比如禁婚止孕。

當時曾國藩未滿百天就納了個小妾,理由是身上有牛皮癬,晚上得有個人給自己撓,不然睡不着。

左宗棠聽聞罵得很髒。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罵兩句少不了肉,缺德的是砸人飯碗。

戲院禁止登台扮彩,各班角色帶有眷屬,糊口為艱,不免饑寒,這下就展現出靈活就業的重要性了。

‍‍‍‍‍‍‍‍

當時有位窮秀才叫朱紹文。

屬于文科生轉藝術生,以前跟着戲班,逢上國喪大環境,便隻身到北京天橋下單幹,行話叫“撂地”。

是相聲行當公認的祖師爺。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朱紹文像

天橋是底層人的萬達CBD。

吃逛一體,最熱鬧時聚集六百号藝人,擱現在拍選秀《創造101》能拍6季,打投出組合“天橋八大怪”。

八大怪之首就是朱紹文。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熱鬧的天橋‍‍

圖源:網絡

放當時,競争激烈,為留人駐足,拼嘴皮子難免沾腥帶臊,什麼黃調《十八摸》啊,什麼《口技》啊......

對,就是國文課本裡的《口技》。

正學着“婦人驚覺欠伸,搖其夫,語猥亵事。夫呓語,初不甚應”,暫停,想聽未删減版?

諸位,掏錢吧。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朱紹文格調高,不以擦邊制勝。

他随身攜一袋白沙石粉,手撚着在地上寫字,筆鋒頓挫老辣,由字引入唱,如太平歌詞,漸漸圍上人。

低着頭撩一眼腿腳,多少人來了,心下有數。

這招叫“圓粘兒”。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朱紹文随身帶兩塊竹闆,上刻“滿腹文章窮不怕,五車史書落地貧”,得藝名“窮不怕”。

其實他的榜一大哥是恭親王奕䜣。

奕䜣每月給他打賞三兩銀子,四季各給三石零三鬥糧食,跟刷嘉年華似的,朱紹文還置辦了宅子。‍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郭家骥獻畫窮不怕

朱紹文之前有位張三祿。

是文字記載最早的相聲藝人,但師徒關系與行會觀念由朱紹文确立,是以朱被尊為祖師爺。

朱給張代拉了倆徒弟,與自己同輩分,其中有個叫阿彥濤的,收了個徒弟叫恩緒,因為避諱光緒,改名恩培。

恩培給慈禧表演過,獲賜竹闆。

是以竹闆又叫玉子,諧音禦賜。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下面會提及很多人名‍

大家可以比照家譜看

1906年,距清朝滅亡還剩六年。

此時有位親王任九門提督,出場必讓人開道耍威風,有人寫了相聲諷刺他,叫《大人來了》:

“大人來了,駱駝抱起來!”

“大人來了,把孩子摔死!”

這親王曾是相聲迷,聽後直接破防,粉轉黑了。

要知道,黑粉回踩是很可怕的。

他提溜了個典型,打了四十鞭子,還讓其戴枷遊行三天,并通令全城,禁止相聲,許多藝人就都跑了。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恩緒的徒弟李德钖流落保定“撂地”。

等到親王卸任,衆人才陸續回京。

李德钖曾受袁世凱邀去表演《吃元宵》,因為“元宵”音同“袁消”,被打了一頓趕到天津,染上賭瘾。

我就說諧音梗害人吧!

于相聲而言,北京是出處,天津是聚處。

李德钖最火時,京津一帶幾乎婦孺皆知。

他有定場詩:“滑稽昔說東方朔,後世遺傳賈凫西,由清末迨及民國,稱王唯我萬人迷。”

狂。

上台不給笑臉,也從不鞠躬。

但觀衆捧他,稱他“萬人迷”。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在濟南,李德钖給軍閥張宗昌說過相聲,有次在賭桌上,張把賭注賭資打包,全賞給了李。

一時暴富,也沒逃得了一時赤貧。

李德钖逝于冬天,倒斃在沈陽一個河溝裡。

活在人間不過四十五載,隻落得潦倒凄涼。

人這命喲。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李德钖生前風光時,能一人養仨捧哏,其中包括馬德祿。

“德”字這一輩出了“相聲八德”。

李德钖一死,馬德祿薄了收入,正讀國中的小兒子隻能辍學說起相聲,這人我們都認識,叫馬三立。

吃“開口飯”是屈辱,再紅也被當作下九流。

馬三立讀書時,體操課每逢下雨,學生困在教室,他便将耳濡目染學會的段子拿出來逗樂,聽得滿堂哄笑。

此時他尚不知道,年少的雨天隻是短暫的美夢。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天津不斷戒嚴。

馬三立受了邀去奉天讨口飯,火車上遇到日本憲兵和僞軍,一個個接受盤查,當時問到他頭上。

“你是什麼人?”

“我是說相聲的。”

啪!揚手就是一巴掌。

“你是哪國人?”

“我是中國人。”

啪,又一巴掌。

“什麼中國人?”

忙改口“日本人”。

啪!這一巴掌更重,“這小子冒充日本人”。

“我是法國人”,旁邊人教他說“滿洲國人”。

這才過去了,馬三立坐下時眼裡已經全是淚,肚子很餓,摸摸腰裡的半張餅子,卻吃不下。

當時走奉天賣藝的一對喬氏夫妻,丈夫為了保護妻子不受辱,被拖到僞警察所,活活整死。

世上亂,人如浮萍。

馬三立從奉天回天津,又由滄州到德州,再入濟南,路途凡是能撂地賣藝就停下,掙到錢趕緊往家寄,晚上睡候車室。

風餐露宿,形似乞丐、遊方和尚。

還要被人罵“不知亡國恨”,可不賣藝吃什麼啊,吃張口飯,一日不張口一日無飯,一家子人等着養呢。

相聲是苦日子裡唯一一點樂呵。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天津淪陷

圖源:水印

當時與馬三立同輩的張壽臣,名氣更大,是第五代相聲掌門人。

日本人請他去灌錄唱片,不從,還用現挂諷刺,被憲兵隊抓了:

“小日本長不了。”

“為什麼?”

“日本天皇的年号就不是好兆。”

“昭和。”

“‘昭’字怎麼寫?左邊是個‘日’字,右邊,上邊兒是個‘刀’,下邊兒是個‘口’,小日本躺在刀口上了,他還能活幾天啊!”

單口相聲有首定場詩,我特喜歡,道盡曆史中那些無望的真相:

守法朝朝憂悶,強梁夜夜歡歌。

損人利己騎馬騾,正直公平挨餓。

修橋補路瞎眼,殺人放火兒多。

我到西天問我佛,佛說:我也沒轍!

相傳為張壽臣或侯寶林所作。

侯寶林是張壽臣與馬三立的小輩,傳到他這相聲已是六代。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馬三立與侯寶林

侯寶林家貧,自小便給了别人當養子。

其實就是當夥計,撿煤核、賣報紙、拉水車、打粥要飯,那時候要馊飯,擱點兒堿蒸蒸,照吃不誤。

十一歲時,被養父送去學戲。

簽了賣身契,上寫“投河溺井,死走逃亡,與師傅無幹,如中途不學,要賠償損失(飯錢)。”

吃不飽,活兒重,老挨打。

好些學戲的娃就尋了死,《霸王别姬》裡拍了這段。

侯寶林受不了,逃跑過,又被送回去。

後來母親死了,父親遞了信去,師傅聽聞讓他給觀衆磕頭:“這孩子媽死了,諸位掏點錢行行好,幫忙埋了吧”。

這是何種滋味啊......

‍‍

斂了五十多個銅闆,給了侯寶林四個,付回去的車費都不夠,更不舍得花,走了半宿走回去,見到亡母。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霸王别姬》

天津淪陷時,侯寶林整20歲。

青幫教父袁文會,仗日本人的勢為禍天津,組織暴亂,捕殺勞工,供敵情報,賣婦女,開賭場......

不是好人呐。

此時天津之亂,道德之崩壞,《師父》裡再現。‍‍‍‍‍‍‍‍‍‍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師父》

袁文會把手伸到曲藝上,凡撂地演出都得“孝敬”他。

又開戲院招攬藝人,凡不聽話、有異議者一律打。

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都被他脅迫過。

相聲奇才戴少甫是張壽臣的徒弟,因與袁的場子唱對台,遭了打,加上有抽白面的惡習,32歲就撒手人去。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戴少甫演出告示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

1949年,新中國成立。

1950年,袁文會被法院判了死刑,于年底槍決,圍觀者無不拍手稱快:“大混混死到臨頭也尿海了”。

袁死後,其爪牙親友為其辦了個盛大葬禮,花費300萬之巨。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袁文會嚣張時與被押送行刑時

相聲人有了安穩地方演出。

某日下起小雨,戲院貼了張紅紙,寫着:馬三立因病告假,今晚不能演出,特此通知,尚祈諒解!

馬三立生了病,本該在家躺着,卻孤身去了戲院門口,瞧着這張紅紙,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他的父親、哥哥都是說相聲的,卻都沒熬過盛年。

1951年,半個天津城的百姓上街送葬,隊伍綿延。

去世的是位相聲演員,名叫常寶堃。

北韓戰争爆發後,常寶堃報名參加赴朝慰問團,遭到敵機掃射,犧牲時年僅29歲,不足而立。

同時犧牲的還有位單弦演員程樹棠。

常寶堃死後,馬三立自願再赴北韓。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常寶堃在北韓演出

不幾年後,馬三立被劃為右派。

當時都以為是他說的《買猴兒》惹了禍,平反時才發現竟是因名額從4個增加到11個,他被拉去湊數。

在農場時,馬三立曾被調到廣播站播音,轉播天氣預報、中央新聞、以及農事消息,有人央他講相聲,他也開口。

侯寶林被批時,讓他自己認罪。

侯寶林挺了挺腰說:“我坦白交代,準備一個人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台下哄堂大笑。

心酸便不說了。

蹉跎十多年,許多資料錄音都沒了,相聲一度斷絕,多少師徒反目,馬三立再登台,年齡已奔古稀。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1983年,首屆春晚。

侯寶林、馬季、姜昆,師、徒、孫三代同台,當晚僅相聲作品就有8個,實在是大家夥愛聽。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上:侯寶林

下:王景愚、劉曉慶、姜昆、馬季

結束後,台裡組織吃宵夜,找了半天沒找到馬季。

當時春晚接收電話點播,首鋼的一個勞工打來,說晚會進行的時候沒停工,錯過了相聲。

馬季正好經過接了電話,于是單口給勞工說了四十多分鐘,導演找到他時就在旁等着沒出聲。

這樣的時刻真是動人。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當時春晚的點播電話号碼

第二屆春晚。

馬季的《宇宙牌香煙》轟動全國,成為其創作生涯的亮點,内容是諷刺不法廠家坑騙消費者。

話題敏感,提心吊膽。

畢竟在此之前,馬季創作《北京之最》,就因諷刺地鐵工程太慢,挨了批評,還寫了檢查。

看來郝景芳不知道這事兒(bushi。

最後是導演放了話:“要不然把我拿下去,不把我拿下去,這個節目就上。”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姜昆有個作品叫《如此照相》,諷刺意味濃厚,政治詞彙頗多,是我不敢貼原話的程度,大家可以找來看。

在春晚舞台,他的松弛與節奏都屬一流。

如《虎口遐想》,如《電梯奇遇》,後者一口氣陰陽了四類幹部,調笑了機關機關的形式主義。

‍‍‍‍‍‍‍‍‍‍

姜昆還為春晚創作了《大船》,講一個失去記憶的人,把國家想象成大船,借此展開新中國史。

可惜被斃,臨了換成《樓道曲》,反應樓道物品亂放。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漸漸地,相聲便不如獨幕喜劇風頭盛了。

其實有姜昆之勞。

當年,是姜昆騎着自行車找來陳佩斯與朱時茂,陳朱人僅憑作品《吃面條》就一夜爆紅。

‍‍‍‍‍‍‍‍‍‍

隔天朱時茂上公廁,聽到倆小孩在隔壁模仿,“你就吃吧”,“再吃一碗吧”,朱時茂提了褲子去逗他們:

“在廁所呢,吃什麼吃?”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1987年,姜昆随隊去鐵嶺演出,結果碰了釘子,鐵嶺人民嘴不留情“跟俺們那旮的趙本山比起來差老遠了”。

姜昆倒要看看這姓趙的是何方神聖。

結果看了出他的《瞎子觀燈》就被逗得前仰後合,服了,親自把趙本山的演出錄像帶給央視。

‍‍‍‍‍‍‍‍‍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瞎子觀燈》,潘長江與趙本山

黃宏和侯耀文有個獨幕喜劇叫《打撲克》。

兩人用名片當撲克,打出個人情世故,道出真言:

‍‍‍‍‍‍‍‍

“看這張,電影明星。”

“壓上,電視明星,現在哪有時間看電影,都在家看電視,不管演技多差,先混個臉熟。”

“管上你,相聲演員不僅臉熟,還喜聞樂見。”

“壓上,獨幕喜劇演員,現在相聲明顯幹不過獨幕喜劇。”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黃宏和侯耀文都是相聲人,侯耀文後來收了個徒弟,叫郭德綱。

九十年代,郭德綱三次進京。

第三次,手裡攥着借的四千塊,住八平米的房子,喝面糊,沒錢拿消炎藥,賣了BB機去換,他形容自己:

“我就是條來北京掙飯的瘋狗。”

2003年,郭德綱參加真人秀,挑戰在合肥鬧市的透明櫥窗裡度過48小時,猴一樣給人看。

他師傅侯耀文懂他:

“一路走來,步步血淚,無人扶持,勢必嫉惡如仇。”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在北京郁悶時,他曾和一個藏族小夥喝白酒,都沒什麼錢。

小夥有次為了買酒問他借了八元,欠條郭德綱一直都存着。

一切像是早埋下伏筆。

這個藏族小夥叫洛桑。

他是難得一見的相聲天才,與博林的《洛桑學藝》紅極一時,可惜年少成名,少年隕落,因酒駕出車禍去世。

年僅27歲。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沒來由此去經年,總把新人換舊顔。

1993年,侯寶林去世。

2003年,馬三立去世。

‍‍‍‍‍‍‍

馬三立的告别演出是在天津市體院館辦的,八十七歲的老頭兒站台上,幽默不減:“我簡直是受寵若驚,小題大做了,我值嗎?”

台下爆滿,齊聲回道:“值!”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2006年,馬季去世。

2007年,侯耀文去世。

再聊相聲,我們聊什麼呢?

聊姜昆與郭德綱的恩怨。

媒體讓姜昆對德雲社表态,姜昆說:“這個問題我都說了好幾遍了,你又問我同樣的問題,我現在頭都大了。”

報道标題《一提德雲社,姜昆說他頭就大》。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德雲社内部恩怨又一籮筐。師徒反目,曹雲金翻紅……熱搜上了很多,真活到沒多少。

聊馮鞏和牛群。

牛群不再露面,春晚就等一句馮鞏的“我想死你們了”,聽到這句才有點舊時滋味。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恐怕新一代都不知道了。

——說這種俗話真顯得人老。

前幾日見新聞,寫的大山。

看時都愣了一下。

是他啊,曾在春晚講相聲的加拿大友人,因為幼時聽了祖父在中國抗戰時期行醫的故事,便跑到中國。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曆史與命運糾纏至此。

十年一瞬,百年一歎。

回首相聲史,見一身名為中國的傷痕,聽一曲名為命運的悲歌,多少榮辱,幾多禍福,也下作也高貴,也受追捧,也承糟踐,千種心酸,萬種滋味,寫不盡,便也不寫盡。

侯耀文去世一十四載,郭德綱發文字悼念恩師,後半段寫:

哪有什麼英雄豎子?

也無非風雨前後,

搖搖擺擺,搖搖擺擺。

去世十五周年,郭德綱寫的是:

不求烈火烹油鮮花繁盛,但願花看半開彎月清平。

心香一瓣,素酒三盅。

徒兒頓首,天下事盡在不言中。

郭麒麟,接不了郭德綱的班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

郭德綱:“我不是什麼相聲大師、藝術家,我就是一看墳的。”

是以,百年相聲史,等到郭麒麟,怕是連墳也沒了,老老實實拍戲吧。

部分參考資料:

1、《清代國服禁戲與民間違禁演出的沖突及緩釋》,陳志勇

2、《中國相聲180年:郭德綱就是一個看墳的》,牛皮明明

3、《秋世靡音》,秋原

4、《京津相聲演員譜系》,馬三立

5、《撂地兒:40位天橋老藝人的沉浮命運》,方績效

6、《漢奸袁文會的一生》,天津圖書館

7、《藝海飄萍錄》,馬三立

8、《〈宇宙牌香煙〉創作記》,馬伯苓

9、《老北京地趣聞傳說》,張卉妍,江西美術出版社

10、《江湖叢談》,連闊

11、《姜昆:誤解的總和》,人物

12、《郭德綱:對待同行,對待「叛徒」,對待過往》,人物

13、《縱橫》雜志:1983~1922共53期‍

14、《民俗學立場的文化批評》,施愛東

15、《一百年的笑聲》,視訊

圖檔來源:網絡

(摘編自微信公衆号最人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