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惠妍替父還債300天

楊惠妍替父還債300天

楊惠妍替父還債300天

楊家父女如何力挽狂瀾?

文 | 徐愛之 曉宇

編輯 | 徐愛之

審校 | 樊博

首發 | YOUNG财經 漾财經

碧桂園發表新年緻辭的,依舊是莫斌。楊惠妍在這一點上同他的父親楊國強保持了一緻。但是,楊惠妍現在的處境比老父親要難很多,可以說,楊惠妍正在替父還債,替家族還債。

“楊惠妍女士講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她既懂得戰略布局的重要性,又能完整地诠釋自己的想法;她像她的父親楊國強一樣有偉大抱負和情懷,有國際視野、國際人脈網。”

以上是曾任碧桂園CFO、執行董事吳建斌在《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裡,對楊家二女兒楊惠妍的點評。描述楊惠妍的話語,着墨不多。他寫道:“她談吐儒雅,有很好的教養。我覺得這是碧桂園之幸,楊氏家族之福。”

2023年3月1日,在幕後近20年的楊惠妍被推到台前,碧桂園宣布楊國強卸任,楊惠妍接班。

她成為了碧桂園董事會新的主席。這意味着從1992年到2023年,有31年曆史的碧桂園正式完成新老交替。

一個債務爛攤子

楊惠妍屬雞,屬于改開後真正的“富二代”,當了多年的中國首富。她為人相當低調質樸,流傳的個人照片很少,以至于有幾年媒體報道都是一張結婚大頭照。坊間傳聞也不多,接班前幾年露面頻率才開始提升。待到以碧桂園當家人的新身份登台時,楊惠妍卻需要處理碧桂園的爛攤子,公司沒錢了。

對楊惠妍來說,這是一種巨大的反差,地産商業的巨變波動,火焰和冰山全部展現在了她的身上。在一封公開信中,楊惠妍用了“家族肯定會砸鍋賣鐵支援公司”的字眼,面對着這種行業周期更替,楊惠妍的壓力旁人難以體會。

2023年上半年,碧桂園産生的淨虧損約450億至550億元,遇到了“自成立以來最大的困難”,首要任務是“竭盡全力保障公司現金流安全”。

碧桂園2023年半年報顯示,碧桂園賬上持有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1011.15億元,12個月内到期的債務約有1087億元。碧桂園剩下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勉強能覆寫這些短期債。

自8月開始,碧桂園頻繁釋出公告更新債務相關資訊。

8月12日晚,碧桂園宣布,自8月14日起,旗下11隻境内公司債停牌,開啟境内債券的重組事宜。

8月28日,碧桂園在港交所公告,出售公司持有的26.67%的廣州利合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股權,總代價12.915億元人民币。預期集團将會變現出售稅前收益約5億元,出售事項所得款項目前主要拟用于集團保交樓等項目建設開支。

9月5日,碧桂園支付了應于8月7日支付的兩筆美元債票息(合計2250萬美元)。

9月19日,楊惠妍完成了九隻本金共計147億元的境内債券展期。

10月10日,碧桂園公告稱,尚未支付本金金額為4.7億港元的到期債務款項,也預期無法如約償還境外債,是以“希望通過尋求整體方案,來全面解決公司目前境外債務風險”。

楊惠妍替父還債300天

楊惠妍出席2022年業績公布會

12月13日,碧桂園旗下境内主要發債主體碧桂園地産集團有限公司釋出“22碧地02”債券持有人回售結果,稱回售部分債券的本金及利息已足額支付至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指定銀行賬戶。

2023年過去了,碧桂園的煩惱仍在繼續。

據澎湃新聞10月的報道,碧桂園債券持有人出示的檔案顯示,碧桂園正對17隻離岸債券持有人的身份進行識别,識别程式的有效期至2024年1月24日。檔案顯示,17隻債券包括兩隻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流通的,存續金額為69億港元的普通可轉債。另外15隻債券均為美元債,合計存續金額為99.1269億美元,到期日最早的為2024年1月27日,最晚的為2031年1月2日。這意味着碧桂園未來的一個月内需要處理即将到期的美元債。

房地産市場不樂觀

碧桂園一直遵循政策要求,在努力保傳遞,楊氏家族也多次向碧桂園提供資金。

10月9日召開的集團高管會上,總裁莫斌确認,楊氏家族正在出售名下的私人飛機。楊國強名下一架全新未使用、在境外的私人飛機已經售出,另一架在用的也已挂出。賣掉私人飛機産生的現金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公司的營運形成支援。

此外,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所在的楊氏家族向碧桂園提供了3億美元的無息借款。根據碧桂園釋出的公告,在這筆3億美金的借款之前,楊氏家族已認證各種方式合計支援公司折合約386億港元,且從未減持股票。

12月12日,碧桂園釋出公告稱,公司執行董事楊惠妍、莫斌、楊子瑩及非執行董事陳翀主動提出降薪的請求,四人年薪均下降至一年12萬。這四人中,除莫斌外,其餘三人都是楊氏家族成員。

可以預見的是,保交樓在未來幾年都将成為碧桂園以及楊氏家族的工作重心。

莫斌在新年緻辭中透露,截至12月31日,碧桂園2023年已累計傳遞房屋超60萬套,傳遞量在行業中遙遙領先。但碧桂園為2023年設定的傳遞目标是70萬套,目标未達成可能與碧桂園新房銷售困難有關,因為新房銷售下降意味着流動資金減少。

2023年下半年,碧桂園單月銷售額遭遇斷崖式下降。2023年1-11月,碧桂園單月銷售額分别為220億、248億、250億、227億、182億、160億、121億、80億、62億元、63億元和61億,連續四個月銷量低于100億。

未來幾年,碧桂園的新房銷售前景同樣不容樂觀,這與房地産行業整體下行相關。自2021年下半年起,國内房地産市場持續下行。中指研究院資料顯示,2023年百強房企(TOP100)全口徑銷售總額為62791億元,同比下降17.3%。其中,TOP100房企12月份單月銷售額同比下降35.9%,環比增長20.8%。

低迷的銷量、以及低迷銷量進而造成的現金流緊張,進而拖累保傳遞節奏,未來都将成為楊惠妍需要處理的難題。

一些傳聞

随着債務危機一起到來的,是一些傳言,有些“被别有用心地釋出在多個網絡平台,造成惡劣影響”,這難免讓楊家陷入了新的風波之中。

楊惠妍替父還債300天

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總裁莫斌前往廣東順德北滘南平路以西地塊之二項目指導工作

傳言之一是“碧桂園創始人父女或已離境”。碧桂園官方對此進行了兩次回應。

10月11日,碧桂園官方微信釋出消息,稱創始人楊國強、總裁莫斌前往廣東順德北滘南平路以西地塊之二項目指導工作的文章,不僅附上了現場照,還配有一段20秒的視訊。

10月19日,碧桂園在微信公衆号釋出聲明辟謠,稱該碧桂園創始人和集團董事會主席目前在國内正常工作。

楊國強或許也沒想到,如今的局面需要他親自現身來增加信心,與其說是楊惠妍需要父親背書,倒不如說是楊國強在為自己決策失誤還債。

楊惠妍替父還債300天

公開資料顯示,自碧桂園服務上市以來,李長江夫妻一共22次減持碧桂園服務的股份,此次減持是數目最大的一次。減持後,李長江在碧桂園服務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降至369.0萬股,占已發行的有投票權股份的0.11%。由于其剩餘股份實際上是根據購股權計劃授出的非上市實物結算購股權,李長江及其配偶此番減持,也被外界稱為“清倉式減持”。

另一傳言因碧桂園服務前總裁李長江(當時仍在職)7月兩度抛售碧桂園服務股票,巨額套現2825萬而來。是以傳言稱李長江即将退休或離職,而接任者是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惠妍的同學,傳言還稱,接任者已經進入碧桂園服務挂職,隻是尚未公開。

這并非李長江近年首次減持,2022年12月30日,李長江以約18.63港元/股的平均價減持了碧桂園服務196.40萬股;2023年3月29日,他又減持了210萬股。三次減持合計套現約9000萬港元。

離職傳言持續了兩個多月,碧桂園服務并未正式回應。直到10月10日,碧桂園服務釋出公告,宣布李長江辭任公司執行董事、總裁、授權代表、環境、社會及管治委員會主席及于香港接收法律程式檔案之代理人的職務。

楊惠妍替父還債300天

碧桂園服務集團總裁徐彬淮現年44歲,于2002年7月畢業于複旦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并于2016年11月取得香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楊氏父女捐贈風波

7月30日,是楊惠妍接任的第152天。碧桂園服務釋出公告稱,楊惠妍将持有的6.75億股碧桂園服務的股票捐贈給國強公益基金會(香港),捐贈股份将用作支援香港及粵港澳大灣區科學、教育文化、健康及青少年成長,赈災以及内地鄉村振興等公益用途。這筆捐贈的股權占已發行股份的20%,按捐贈時的股價計算,價值約64.43億港元。

在公告中,碧桂園服務表示,楊惠妍及其家族多年來一直緻力于慈善事業的發展,其家族、控股公司及基金會已累計參與社會慈善公益捐款超105億元人民币。

在8月29日舉行的碧桂園服務中期業績釋出會上,碧桂園方面對這筆捐款再次進行了解釋,碧桂園服務首席财務官、聯席公司秘書黃鵬回應稱:

“捐贈是楊主席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楊主席及其家族至今已堅持了長達26年100多億的公益長跑,甚至在其第一家公司上市前的10年,就将自己一半身家捐出去,很多人不了解,沒有情懷是很難了解的。”

楊惠妍替父還債300天

碧桂園服務成立于2013年,2018年在香港上市,它與碧桂園集團在人員、财務、資産等方面都是完全獨立和隔離的。碧桂園服務不會為碧桂園集團提供任何擔保或貸款,也不會将其現金存款作為關聯方債務的擔保。碧桂園服務主要依靠穩定的物業管理費和增值服務收入來實作盈利,不受房地産市場波動的影響。是以,即使碧桂園集團出現債務危機或破産風險,也不會對碧桂園服務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在捐款消息公布後,一些近似通稿的文章試圖将楊惠妍捐款行為進行合了解釋,包括楊惠妍捐贈的股份是碧桂園服務而非碧桂園控股;捐贈完成後楊惠妍對碧桂園服務實際控制權不變;捐贈并非臨時起意,一年前已定好計劃。

這些解釋并不能完全打消市場疑慮。

在最終捐贈之前,碧桂園有着大量即将需要償還的債務,這意味着楊惠妍是在明知有債務違約風險的情況下,仍然進行了捐款。這難免讓難免讓人懷疑有誤導之嫌,釋放出碧桂園債務問題不大的信号。事實上,在捐款之後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碧桂園就宣布旗下境内公司債将債務重組的消息。

楊惠妍所做捐款決定正确與否,旁人無法評價,但顯然難言成熟,大小姐的慣性決定十分明顯。在捐款消息公布後,碧桂園股價在十幾天的時間裡跌超50%。

但這次捐贈并非沒有好處,根據香港法律規定,無償捐贈給慈善機構的股權是免稅的,且不需要披露捐贈人和受贈人之間的關系。這樣一來,楊惠妍就可以避免支付高額的印花稅和所得稅,同時也可以避免被追究任何法律責任或義務。此外,受捐主體國強公益基金會(香港)的創始人是楊惠妍的妹妹楊子瑩。

楊惠妍替父還債300天

碧桂園集團執行董事楊子瑩女士

楊惠妍未來怎麼辦?

人與商業其實都是時代的産物。

吳建斌近期在一次對話中描述了當年房地産市場的“瘋狂”:

“過去這三十年,房地産公司的發展就是把一塊地做了兩次融資,一次是通過銷售從銀行做了一筆融資:老百姓買了房子從銀行融資,把錢給了房地産商,房地産商才有這麼快的發展動力,是以房企的回報率可以做到百分之幾十。有一段時間,房地産商有一塊地花10%-20%的資金,可能周轉七八個月就回來,等于是不花錢的。”

碧桂園是這些房企中的佼佼者,吳建斌在《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中記錄了碧桂園的“瘋狂”。“碧桂園要求實作456,即快周轉模式:拿地/摘牌即開工,拿地到開盤4個月、5個月資金回正、6個月擷取新地塊。此模式一般隻有三四線城市可能實作摘牌即能動工”。

在房地産行業上升期,權利人物随波逐流、乘勢上揚,事情做得成、錢也好賺,言談舉止間總有些驕傲的成分在,在吳建斌的記錄中,楊國強曾對碧桂園的模式非常自豪,并且将至歸功于自身的能力:

“我們的商業模式很獨特,别人想學也學不來。我們低成本拿地,快速開發,配套到位,低價開盤,精裝修交房;我們專注三四線城市。拿淨地,面積要大,付款要分期,拿地的同時,設計基本完成,三個月内必須開工,第四、第五個月可回收資金;後續開發,要視市場銷售進度而定。這樣的速度别人做不到,這樣的把控别人做不到,我楊國強能做到。”

吳建斌的記錄還表明,碧桂園曾一度有機會避開如今的局面。在2015年3月前,碧桂園内部始終存在争論,究竟是擴大買地,還是控制負債率。

2014年,以穩健著稱的吳建斌到任碧桂園後,為碧桂園設立了一條負債紅線,要求碧桂園淨借貸比率低于70%,顯示出CFO吳建斌控制負債率的意圖。但最終楊國強選擇了擴大買地,并通過嚴厲的獎懲措施激勵碧桂園各區域負責人買地。

碧桂園的總負債從2015年開始不斷飙升,2015年總負債為2726億,2016年為5099億,2017年為9330億,2018年為1.46萬億,2019年為1.69萬億,2020年達到了巅峰,總負債1.76萬億。

“456”這一高周轉模式,讓碧桂園的業績坐上了火箭,2015年,碧桂園營收為1132.23億,兩年之後的2017年,翻番達到2269億元,四年之後的2019年,再次翻番達到了4859億元。

2020年碧桂園登上業績巅峰,實作權益銷售額5707億元,淨利潤541億元。這是碧桂園最風光的一年,成為《财富》世界500強中排名最高的房企。

如今卻是另一番情景。促成碧桂園成功的法則玩不轉了,此刻反而成為碧桂園發展的阻礙。

碧桂園自2022年幾乎停止拿地,但仍囤積了大量三四線城市的土地,财報顯示,截至 2021 年末,碧桂園土儲權益可售貨值 14846 億元,其中三四線城市占53%。經過2022年一整年的存量消耗,在2023年3月的業績交流會上,碧桂園常務副總裁程光煜稱,目前在手的9555億元土地儲備中,接近六成面向三四線市場。

經過一年時間,在存量的土地中,三四線土地儲備比例上升,這意味着碧桂園在三四線城市消耗存量土地的速度低于一二線城市。

随着三四線城市房價的下跌,碧桂園過去的基本盤優勢逐漸消失,反而成為碧桂園的拖累,這從碧桂園暴跌的銷量就能展現。

此外,碧桂園過去開疆拓土的高管也将成為楊惠妍需要處理的問題。碧桂園的一些管理崗位由楊惠妍以及老公同學負責,在行業向上期,碧桂園是超級甲方,個人能力可能并沒有那麼重要。但當行業進入下行期後,真實能力可能就顯示出來 部分崗位從業人員能力被擴大可能也是楊惠妍要面臨的問題。

楊惠妍替父還債300天

或許楊惠妍早已察覺危機,在碧桂園快速發展過程中,楊惠妍作為副主席曾見過一些著名咨詢公司,試圖對碧桂園轉型方向進行探索,得到的建議大緻為兩種,一種是體内轉型深耕地産主業,另一種是跨界轉型尋找機會。不管哪一種,對開發商來說都面臨着進人新領域,需要付出探索、試錯的成本。

上任之後,楊惠妍就開始對碧桂園進行調整。3月30日,在業績交流會上,莫斌稱,将計劃在未來3-5年時間,讓公司的一二線城市對三四線城市的貨值比例提升到50:50,碧桂園的戰略重心開始從三四線轉移至一二線城市。

5月31日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内部發文,開啟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最顯著的變化在于新設立地産集團,主要聚焦房地産開發及代管代建業務。此外,原控股集團常務副總裁程光煜将出任地産集團CEO。

在楊惠妍接任的第280天,碧桂園進行了最新組織架構調整。把14個區域公司合并為7個新區域:河北、北京合并為華北區域;山東、蘇北合并為魯蘇區域,西北、陝西合并為中西區域;安徽、浙江合并為浙皖區域;江西、福建合并為贛閩區域;雲南、四川合并為川滇區域;廣西、江中合并為江中區域。合并完成後,碧桂園總區域數量從28個減到21個。

楊惠妍替父還債300天,碧桂園的調整如火如荼,保傳遞戰役也在持續。但前方仍有債等着楊惠妍,1月27日,碧桂園又将有一筆美元債到期。不知楊惠妍何時才能将父親留下的這筆債還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