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惠妍替父还债300天

杨惠妍替父还债300天

杨惠妍替父还债300天

杨家父女如何力挽狂澜?

文 | 徐爱之 晓宇

编辑 | 徐爱之

审校 | 樊博

首发 | YOUNG财经 漾财经

碧桂园发表新年致辞的,依旧是莫斌。杨惠妍在这一点上同他的父亲杨国强保持了一致。但是,杨惠妍现在的处境比老父亲要难很多,可以说,杨惠妍正在替父还债,替家族还债。

“杨惠妍女士讲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她既懂得战略布局的重要性,又能完整地诠释自己的想法;她像她的父亲杨国强一样有伟大抱负和情怀,有国际视野、国际人脉网。”

以上是曾任碧桂园CFO、执行董事吴建斌在《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里,对杨家二女儿杨惠妍的点评。描述杨惠妍的话语,着墨不多。他写道:“她谈吐儒雅,有很好的教养。我觉得这是碧桂园之幸,杨氏家族之福。”

2023年3月1日,在幕后近20年的杨惠妍被推到台前,碧桂园宣布杨国强卸任,杨惠妍接班。

她成为了碧桂园董事会新的主席。这意味着从1992年到2023年,有31年历史的碧桂园正式完成新老交替。

一个债务烂摊子

杨惠妍属鸡,属于改开后真正的“富二代”,当了多年的中国首富。她为人相当低调质朴,流传的个人照片很少,以至于有几年媒体报道都是一张结婚大头照。坊间传闻也不多,接班前几年露面频率才开始提升。待到以碧桂园当家人的新身份登台时,杨惠妍却需要处理碧桂园的烂摊子,公司没钱了。

对杨惠妍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反差,地产商业的巨变波动,火焰和冰山全部体现在了她的身上。在一封公开信中,杨惠妍用了“家族肯定会砸锅卖铁支持公司”的字眼,面对着这种行业周期更替,杨惠妍的压力旁人难以体会。

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产生的净亏损约450亿至550亿元,遇到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困难”,首要任务是“竭尽全力保障公司现金流安全”。

碧桂园2023年半年报显示,碧桂园账上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1011.15亿元,12个月内到期的债务约有1087亿元。碧桂园剩下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勉强能覆盖这些短期债。

自8月开始,碧桂园频繁发布公告更新债务相关信息。

8月12日晚,碧桂园宣布,自8月14日起,旗下11只境内公司债停牌,开启境内债券的重组事宜。

8月28日,碧桂园在港交所公告,出售公司持有的26.67%的广州利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总代价12.915亿元人民币。预期集团将会变现出售税前收益约5亿元,出售事项所得款项目前主要拟用于集团保交楼等项目建设开支。

9月5日,碧桂园支付了应于8月7日支付的两笔美元债票息(合计2250万美元)。

9月19日,杨惠妍完成了九只本金共计147亿元的境内债券展期。

10月10日,碧桂园公告称,尚未支付本金金额为4.7亿港元的到期债务款项,也预期无法如约偿还境外债,因此“希望通过寻求整体方案,来全面解决公司当前境外债务风险”。

杨惠妍替父还债300天

杨惠妍出席2022年业绩公布会

12月13日,碧桂园旗下境内主要发债主体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发布“22碧地02”债券持有人回售结果,称回售部分债券的本金及利息已足额支付至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指定银行账户。

2023年过去了,碧桂园的烦恼仍在继续。

据澎湃新闻10月的报道,碧桂园债券持有人出示的文件显示,碧桂园正对17只离岸债券持有人的身份进行识别,识别程序的有效期至2024年1月24日。文件显示,17只债券包括两只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流通的,存续金额为69亿港元的普通可转债。另外15只债券均为美元债,合计存续金额为99.1269亿美元,到期日最早的为2024年1月27日,最晚的为2031年1月2日。这意味着碧桂园未来的一个月内需要处理即将到期的美元债。

房地产市场不乐观

碧桂园一直遵循政策要求,在努力保交付,杨氏家族也多次向碧桂园提供资金。

10月9日召开的集团高管会上,总裁莫斌确认,杨氏家族正在出售名下的私人飞机。杨国强名下一架全新未使用、在境外的私人飞机已经售出,另一架在用的也已挂出。卖掉私人飞机产生的现金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公司的运营形成支持。

此外,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所在的杨氏家族向碧桂园提供了3亿美元的无息借款。根据碧桂园发布的公告,在这笔3亿美金的借款之前,杨氏家族已通过各种方式合计支持公司折合约386亿港元,且从未减持股票。

12月12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公司执行董事杨惠妍、莫斌、杨子莹及非执行董事陈翀主动提出降薪的请求,四人年薪均下降至一年12万。这四人中,除莫斌外,其余三人都是杨氏家族成员。

可以预见的是,保交楼在未来几年都将成为碧桂园以及杨氏家族的工作重心。

莫斌在新年致辞中透露,截至12月31日,碧桂园2023年已累计交付房屋超60万套,交付量在行业中遥遥领先。但碧桂园为2023年设定的交付目标是70万套,目标未达成可能与碧桂园新房销售困难有关,因为新房销售下降意味着流动资金减少。

2023年下半年,碧桂园单月销售额遭遇断崖式下降。2023年1-11月,碧桂园单月销售额分别为220亿、248亿、250亿、227亿、182亿、160亿、121亿、80亿、62亿元、63亿元和61亿,连续四个月销量低于100亿。

未来几年,碧桂园的新房销售前景同样不容乐观,这与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相关。自2021年下半年起,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百强房企(TOP100)全口径销售总额为62791亿元,同比下降17.3%。其中,TOP100房企12月份单月销售额同比下降35.9%,环比增长20.8%。

低迷的销量、以及低迷销量进而造成的现金流紧张,从而拖累保交付节奏,未来都将成为杨惠妍需要处理的难题。

一些传闻

随着债务危机一起到来的,是一些传言,有些“被别有用心地发布在多个网络平台,造成恶劣影响”,这难免让杨家陷入了新的风波之中。

杨惠妍替父还债300天

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总裁莫斌前往广东顺德北滘南平路以西地块之二项目指导工作

传言之一是“碧桂园创始人父女或已离境”。碧桂园官方对此进行了两次回应。

10月11日,碧桂园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创始人杨国强、总裁莫斌前往广东顺德北滘南平路以西地块之二项目指导工作的文章,不仅附上了现场照,还配有一段20秒的视频。

10月19日,碧桂园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辟谣,称该碧桂园创始人和集团董事会主席目前在国内正常工作。

杨国强或许也没想到,如今的局面需要他亲自现身来增加信心,与其说是杨惠妍需要父亲背书,倒不如说是杨国强在为自己决策失误还债。

杨惠妍替父还债300天

公开资料显示,自碧桂园服务上市以来,李长江夫妻一共22次减持碧桂园服务的股份,此次减持是数目最大的一次。减持后,李长江在碧桂园服务持有权益的股份数目降至369.0万股,占已发行的有投票权股份的0.11%。由于其剩余股份实际上是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的非上市实物结算购股权,李长江及其配偶此番减持,也被外界称为“清仓式减持”。

另一传言因碧桂园服务前总裁李长江(当时仍在职)7月两度抛售碧桂园服务股票,巨额套现2825万而来。因此传言称李长江即将退休或离职,而接任者是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的同学,传言还称,接任者已经进入碧桂园服务挂职,只是尚未公开。

这并非李长江近年首次减持,2022年12月30日,李长江以约18.63港元/股的平均价减持了碧桂园服务196.40万股;2023年3月29日,他又减持了210万股。三次减持合计套现约9000万港元。

离职传言持续了两个多月,碧桂园服务并未正式回应。直到10月10日,碧桂园服务发布公告,宣布李长江辞任公司执行董事、总裁、授权代表、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主席及于香港接收法律程序文件之代理人的职务。

杨惠妍替父还债300天

碧桂园服务集团总裁徐彬淮现年44岁,于2002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并于2016年11月取得香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杨氏父女捐赠风波

7月30日,是杨惠妍接任的第152天。碧桂园服务发布公告称,杨惠妍将持有的6.75亿股碧桂园服务的股票捐赠给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捐赠股份将用作支持香港及粵港澳大湾区科学、教育文化、健康及青少年成长,赈灾以及内地乡村振兴等公益用途。这笔捐赠的股权占已发行股份的20%,按捐赠时的股价计算,价值约64.43亿港元。

在公告中,碧桂园服务表示,杨惠妍及其家族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发展,其家族、控股公司及基金会已累计参与社会慈善公益捐款超105亿元人民币。

在8月29日举行的碧桂园服务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碧桂园方面对这笔捐款再次进行了解释,碧桂园服务首席财务官、联席公司秘书黄鹏回应称:

“捐赠是杨主席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杨主席及其家族至今已坚持了长达26年100多亿的公益长跑,甚至在其第一家公司上市前的10年,就将自己一半身家捐出去,很多人不理解,没有情怀是很难理解的。”

杨惠妍替父还债300天

碧桂园服务成立于2013年,2018年在香港上市,它与碧桂园集团在人员、财务、资产等方面都是完全独立和隔离的。碧桂园服务不会为碧桂园集团提供任何担保或贷款,也不会将其现金存款作为关联方债务的担保。碧桂园服务主要依靠稳定的物业管理费和增值服务收入来实现盈利,不受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因此,即使碧桂园集团出现债务危机或破产风险,也不会对碧桂园服务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在捐款消息公布后,一些近似通稿的文章试图将杨惠妍捐款行为进行合理解释,包括杨惠妍捐赠的股份是碧桂园服务而非碧桂园控股;捐赠完成后杨惠妍对碧桂园服务实际控制权不变;捐赠并非临时起意,一年前已定好计划。

这些解释并不能完全打消市场疑虑。

在最终捐赠之前,碧桂园有着大量即将需要偿还的债务,这意味着杨惠妍是在明知有债务违约风险的情况下,仍然进行了捐款。这难免让难免让人怀疑有误导之嫌,释放出碧桂园债务问题不大的信号。事实上,在捐款之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碧桂园就宣布旗下境内公司债将债务重组的消息。

杨惠妍所做捐款决定正确与否,旁人无法评价,但显然难言成熟,大小姐的惯性决定十分明显。在捐款消息公布后,碧桂园股价在十几天的时间里跌超50%。

但这次捐赠并非没有好处,根据香港法律规定,无偿捐赠给慈善机构的股权是免税的,且不需要披露捐赠人和受赠人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杨惠妍就可以避免支付高额的印花税和所得税,同时也可以避免被追究任何法律责任或义务。此外,受捐主体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的创始人是杨惠妍的妹妹杨子莹。

杨惠妍替父还债300天

碧桂园集团执行董事杨子莹女士

杨惠妍未来怎么办?

人与商业其实都是时代的产物。

吴建斌近期在一次对话中描述了当年房地产市场的“疯狂”:

“过去这三十年,房地产公司的发展就是把一块地做了两次融资,一次是通过销售从银行做了一笔融资:老百姓买了房子从银行融资,把钱给了房地产商,房地产商才有这么快的发展动力,所以房企的回报率可以做到百分之几十。有一段时间,房地产商有一块地花10%-20%的资金,可能周转七八个月就回来,等于是不花钱的。”

碧桂园是这些房企中的佼佼者,吴建斌在《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中记录了碧桂园的“疯狂”。“碧桂园要求实现456,即快周转模式:拿地/摘牌即开工,拿地到开盘4个月、5个月资金回正、6个月获取新地块。此模式一般只有三四线城市可能实现摘牌即能动工”。

在房地产行业上升期,权利人物随波逐流、乘势上扬,事情做得成、钱也好赚,言谈举止间总有些骄傲的成分在,在吴建斌的记录中,杨国强曾对碧桂园的模式非常自豪,并且将至归功于自身的能力:

“我们的商业模式很独特,别人想学也学不来。我们低成本拿地,快速开发,配套到位,低价开盘,精装修交房;我们专注三四线城市。拿净地,面积要大,付款要分期,拿地的同时,设计基本完成,三个月内必须开工,第四、第五个月可回收资金;后续开发,要视市场销售进度而定。这样的速度别人做不到,这样的把控别人做不到,我杨国强能做到。”

吴建斌的记录还表明,碧桂园曾一度有机会避开如今的局面。在2015年3月前,碧桂园内部始终存在争论,究竟是扩大买地,还是控制负债率。

2014年,以稳健著称的吴建斌到任碧桂园后,为碧桂园设立了一条负债红线,要求碧桂园净借贷比率低于70%,显示出CFO吴建斌控制负债率的意图。但最终杨国强选择了扩大买地,并通过严厉的奖惩措施激励碧桂园各区域负责人买地。

碧桂园的总负债从2015年开始不断飙升,2015年总负债为2726亿,2016年为5099亿,2017年为9330亿,2018年为1.46万亿,2019年为1.69万亿,2020年达到了巅峰,总负债1.76万亿。

“456”这一高周转模式,让碧桂园的业绩坐上了火箭,2015年,碧桂园营收为1132.23亿,两年之后的2017年,翻番达到2269亿元,四年之后的2019年,再次翻番达到了4859亿元。

2020年碧桂园登上业绩巅峰,实现权益销售额5707亿元,净利润541亿元。这是碧桂园最风光的一年,成为《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最高的房企。

如今却是另一番情景。促成碧桂园成功的法则玩不转了,此刻反而成为碧桂园发展的阻碍。

碧桂园自2022年几乎停止拿地,但仍囤积了大量三四线城市的土地,财报显示,截至 2021 年末,碧桂园土储权益可售货值 14846 亿元,其中三四线城市占53%。经过2022年一整年的存量消耗,在2023年3月的业绩交流会上,碧桂园常务副总裁程光煜称,目前在手的9555亿元土地储备中,接近六成面向三四线市场。

经过一年时间,在存量的土地中,三四线土地储备比例上升,这意味着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消耗存量土地的速度低于一二线城市。

随着三四线城市房价的下跌,碧桂园过去的基本盘优势逐渐消失,反而成为碧桂园的拖累,这从碧桂园暴跌的销量就能体现。

此外,碧桂园过去开疆拓土的高管也将成为杨惠妍需要处理的问题。碧桂园的一些管理岗位由杨惠妍以及老公同学负责,在行业向上期,碧桂园是超级甲方,个人能力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但当行业进入下行期后,真实能力可能就显示出来 部分岗位工作人员能力被扩大可能也是杨惠妍要面临的问题。

杨惠妍替父还债300天

或许杨惠妍早已察觉危机,在碧桂园快速发展过程中,杨惠妍作为副主席曾见过一些著名咨询公司,试图对碧桂园转型方向进行探索,得到的建议大致为两种,一种是体内转型深耕地产主业,另一种是跨界转型寻找机会。不管哪一种,对开发商来说都面临着进人新领域,需要付出探索、试错的成本。

上任之后,杨惠妍就开始对碧桂园进行调整。3月30日,在业绩交流会上,莫斌称,将计划在未来3-5年时间,让公司的一二线城市对三四线城市的货值比例提升到50:50,碧桂园的战略重心开始从三四线转移至一二线城市。

5月31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内部发文,开启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最显著的变化在于新设立地产集团,主要聚焦房地产开发及代管代建业务。此外,原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程光煜将出任地产集团CEO。

在杨惠妍接任的第280天,碧桂园进行了最新组织架构调整。把14个区域公司合并为7个新区域:河北、北京合并为华北区域;山东、苏北合并为鲁苏区域,西北、陕西合并为中西区域;安徽、浙江合并为浙皖区域;江西、福建合并为赣闽区域;云南、四川合并为川滇区域;广西、江中合并为江中区域。合并完成后,碧桂园总区域数量从28个减到21个。

杨惠妍替父还债300天,碧桂园的调整如火如荼,保交付战役也在持续。但前方仍有债等着杨惠妍,1月27日,碧桂园又将有一笔美元债到期。不知杨惠妍何时才能将父亲留下的这笔债还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