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天學習|中南海2023年刊·民生篇

作者:國際線上
天天學習|中南海2023年刊·民生篇

天天學習國之大者,人民福祉。

猶記得2021年暮春,廣西桂林大山深處的山村裡,習近平總書記與村民王德利有這樣一段對話——

“總書記,您平時這麼忙,還來看我們,真的感謝您。”

“我忙就是忙這些事,‘國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回首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走到人民群衆中間,摸清千家萬戶柴米油鹽的小日子,合計實作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大方針,謀劃高品質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的實舉措,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央視網運用智能大資料分析總書記2023年的重要行程與講話,與您一起感受這一年的民生溫度。

天天學習|中南海2023年刊·民生篇

人民群衆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形塑“大寫的人”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進方向,也賦予其磅礴向前的不竭力量。

2023年2月7日,黨中央在新年過後按照慣例舉辦專題研讨班,習近平總書記第10次在開班式上主講“新年第一課”,重點談了“中國式現代化”。總書記明确指出:“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創造精神,彙集全體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向前發展。”

3月15日,在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演講中,總書記精辟闡述了政黨在推進現代化道路中的價值取向問題:“現代化的最終目标是實作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現代化道路最終能否走得通、行得穩,關鍵要看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他用“物質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會安定”“生态宜人”這幾個關鍵詞,深刻回答“現代化之問”——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

天天學習|中南海2023年刊·民生篇

2023年12月21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貫穿2023年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更是全黨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實踐。12月21日至22日,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把心系群衆、情系百姓展現到履職盡責全過程各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時回應人民群衆合理訴求,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辦妥。”

聚焦“民生小事”,履行“國之大者”,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黨和政府用一項項彰顯溫度和關懷的實招硬招夯實民生之本,不斷滿足人民對更美好生活的期待,也勾勒出一幅幅溫暖人心的民生畫卷。

天天學習|中南海2023年刊·民生篇

治國理政高頻詞,既蘊含着深邃思想,也記錄着生動實踐。央視網I學習資料庫梳理分析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重要講話顯示,“高品質發展”“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等始終引領民生相關話題,“楓橋經驗”“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千萬工程”等不斷賦能各地具體民生實踐。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最終目的。”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特别強調了“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這項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要求“必須牢牢記在心上、時時抓在手上,確定取得紮紮實實的成效”。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要想抓實抓好、抓出成效,必須牢牢抓住基層治理這個“牛鼻子”。

2023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訓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7月考察江蘇,8月在新疆聽取工作彙報和11月考察上海,總書記都要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9月20日,總書記親自來到“楓橋經驗”發源地諸暨市楓橋鎮,參觀楓橋經驗陳列館,了解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11月6日,總書記百忙之中特意抽出時間會見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入選機關代表。從“一地之計”到“一國之策”,“楓橋經驗”不斷适應新時代要求,迸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成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一面旗幟。

天天學習|中南海2023年刊·民生篇

2023年6月6日,杭州餘杭區徑山鎮鄉村,生态碧水、沿路花海與村莊農房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田園畫。

同樣經過20年的實踐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千萬工程”,早已不僅是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與改善的鄉村建設工程,更成為今天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和共富工程,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礎性、樞紐性工程。12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作出重要訓示,明确要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衆可感可及的實事。

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作的穩定器,民生保障的幸福底色是群衆感受最深、關切最重之所在。

天天學習|中南海2023年刊·民生篇

觀察央視網I學習資料庫生成的知識圖譜,“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可感可知。通過細數這些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成績單”,更能深刻了解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内在邏輯和實作路徑:

——看就業。

2023年以來,各級政府直接支援就業創業資金超過2000億元。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80萬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2%,比上年同期低0.4個百分點,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多地還運用資訊化手段,建立就業檔案,提升服務精準度。

——看住房。

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各項投入不斷加大。2023年,全國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已完成約200萬套(間),解決新市民和青年人的階段性住房困難。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設正有序推進,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國城中村改造入庫項目406個,預計總投資1.8萬億元。

——看醫療。

2023年11月6日,第九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開标,并産生拟中選結果:41種藥品采購成功,拟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8%,預計每年可節約藥費182億元。至此,國家組織藥品集采已經覆寫374種藥品,為患者減輕用藥負擔。2023年,新增126種藥品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藥品數量為曆年來最多,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61.7%。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财政補助标準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64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财政補助标準提高5元,達到每人每年89元。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36個先行城市(地區)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人數已超過4000萬人,相比去年底增長超過一倍。

——看教育。

相比2022年,2023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教育支出42166億元,增長6.9%。1—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的教育支出同比增長5.7%。2023年8月,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聚焦人民群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辦好更加公平、更高品質的基礎教育。

堅持基本民生投入隻增不減、惠民力度隻強不弱、惠民實事隻多不少——一份份書寫百姓福祉的民生答卷,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天天學習|中南海2023年刊·民生篇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複興,就展現在改善衣食住行等一系列民生工作之中,展現在關心百姓的冷暖安危之中,展現在讓群衆的好日子越來越紅火之中。觀察央視網I學習資料庫生成的關聯圖譜,民有所“呼”,全力以“應”,一枝一葉總關情。

在關聯人物中,與總書記面對面對話的,有數字化大田種植的行家裡手,有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的志願者,有用科學技術“喚醒”鹽堿地的農技人員……讓億萬人民成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主人翁、生力軍,習近平總書記格外尊重人民群衆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

在關聯地點中,從城市社群到鄉村農舍,從新居客廳到田間果園,從小商品貿易市場到災後重建現場……總書記始終心系民生福祉,讓各族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推進共同富裕在行動、在身邊。

5月考察雄安新區,總書記部署“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要求構築新時代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一開始就下好‘繡花’功夫”。

天天學習|中南海2023年刊·民生篇

2023年12月11日,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龍年喜慶用品挂滿攤位,顧客正在挑選中。

9月考察浙江,總書記從小商品看大市場,叮囑“拓展國内國際市場、暢通國内國際雙循環”。

11月考察北京、河北,總書記關注災後恢複重建工作,重點要求“抓緊補短闆、強弱項”,着力“加快完善防洪工程體系、應急管理體系,不斷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12月考察廣西,總書記調研現代農業産業園,要求探索“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讓廣大農民共享農村改革和發展成果。

…………

在關聯短語中,我們可以看到“民以食為天”這樣關乎百姓“幸福指數”的俗語,可以看到“咬定青山不放松”“風雨之後見彩虹”這樣堅定的曆史主動,更可以看到中國式現代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的嶄新未來。

民生改善“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總監制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編 輯丨劉禛

視 覺丨張紫曦 陳騰 劉京京

校 對丨孫曉媛 孫潔 宋春燕 梁雅琴 範立君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