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電視劇《繁花》熱議看京滬兩地的不同文化

作者:谷曉雨

《繁花》現在大火,熱議也最多,争論最多的是關于90年初代初上海是不是像電視劇裡那麼繁華,甚至紙醉金迷,動不動一頓飯幾萬塊,富二代開着法拉利。

筆者90年代初在上海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每天都坐擺渡船去當時還是大工地的浦東。

從電視劇《繁花》熱議看京滬兩地的不同文化

這裡不探究到底當時上海有沒有電視劇裡那麼繁華,從熱議這事兒上聊幾句京滬兩地的差異。

關于這事很多外地人說,怎麼會有那麼好看啊,太假,太浮誇了這時,幾乎絕大部分上海人都出來說,對,就那麼好,那麼繁華,外地人沒見過世面等等。

還是那句話,咱們不探究這個問題本身,就是說京滬兩地的人對類似事不同的态度。

想想一些“京味兒”電視劇,一般演到過去年代北京一些繁華的人或事,多數北京人會說,胡編瞎演,那會兒哪兒有那麼好啊。

對比現在部分上海人說的90年代初就是《繁花》裡那麼好,就是那麼好,外地人沒見過世面,這就是京滬兩地的文化差異。

類似的還有比如喜歡英超這事,北京球迷說我隻看英超,而上海球迷會說别的聯賽不行,我隻看英超。

這種兩地的不同文化沒有好壞之分,應該和兩地的曆史文化有關系,造成的地域文化差異大。

北京,包括天津人特别喜歡拿自個兒打察開涮,揭自個兒的短。如果把這種習慣拔拔高兒一點兒就是文化自信,我不需要說自己好進而得到對方的認可。

上海的曆史短一點兒,城市的形成來源于租界,提到這個問題肯定會有人說上海縣和松江府,但他們和現在的上海城沒多大關系。

是以上海人從某種意義上說缺乏點兒文化自信,是以不管幹什麼都很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就要讓大家承認我最好。

從電視劇《繁花》熱議看京滬兩地的不同文化

當然不是說這樣不好,确實上海的城市管理水準在很多方面就是全國領先的,經濟也發達,而且洋氣,舉個例子比如格裡菲斯在北京踢球時,北京球迷管他叫大格,而格裡菲斯在申花踢球時,上海球迷管他叫"皺兒",這是英文譯音,很多上海話也來自英文譯音。

但正因為這份不自信,是以他們更加願意争第一争頭名,這樣才能掩蓋他們的不自信。

北京人在自信方面一些,3000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年的建都史讓有着巨大的文化自信,是以才雖然外向但并張楊,不需要讓别人認可自己。

再說說電視劇的拍攝方式和角度,其實《繁花》應該是王家衛這種香港人眼裡的上海,很多香港富貴都是從解放前老上海過去的,是以他們特别懷念那個時代的上海。

看看電視劇的色彩,明明90年代初期很欣欣向榮,光明向上的上海,色調弄的黑黑的跟民國二三十年代一樣,一種濃濃的民國風。

再看阿寶的穿衣打扮氣質風度基本和《僞裝者》裡的明少爺沒有差别,黃河路上穿旗袍的老闆娘和民國時期的太太一樣。

從電視劇《繁花》熱議看京滬兩地的不同文化

再有王家衛還把香港古惑仔那套硬扳到上海,90年代初一個欠幾十萬債的老賴,竟然西服革履帶着一幫兄弟打砸黃河路上最大的飯店,還真把法治的上海當香港啊!

甚至說出"兄弟們一人一杯水坐一天"這樣的古惑仔的語言,這點兒太敗筆了。

劇中最讨喜的就是汪小姐,太勵志了,而且不同場景不同的背景音樂歌曲設計的好,特别像過去的MTV,音樂歌曲很容易打動觀衆的心,能快速把觀衆拉入劇中的情景裡,沉吟其中。

當然滬語版的看得最過瘾,特别是馬伊琍一嘴軟軟嗲嗲的上海話,聽得你酥酥麻麻的,不過聽幾句可以,時間長了叽叽喳喳會煩人。

但像筆者這種特别懷念過去90年代上海的人來說聽起來倒蠻享受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