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电视剧《繁花》热议看京沪两地的不同文化

作者:谷曉雨

《繁花》现在大火,热议也最多,争论最多的是关于90年初代初上海是不是像电视剧里那么繁华,甚至纸醉金迷,动不动一顿饭几万块,富二代开着法拉利。

笔者90年代初在上海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都坐摆渡船去当时还是大工地的浦东。

从电视剧《繁花》热议看京沪两地的不同文化

这里不探究到底当时上海有没有电视剧里那么繁华,从热议这事儿上聊几句京沪两地的差异。

关于这事很多外地人说,怎么会有那么好看啊,太假,太浮夸了这时,几乎绝大部分上海人都出来说,对,就那么好,那么繁华,外地人没见过世面等等。

还是那句话,咱们不探究这个问题本身,就是说京沪两地的人对类似事不同的态度。

想想一些“京味儿”电视剧,一般演到过去年代北京一些繁华的人或事,多数北京人会说,胡编瞎演,那会儿哪儿有那么好啊。

对比现在部分上海人说的90年代初就是《繁花》里那么好,就是那么好,外地人没见过世面,这就是京沪两地的文化差异。

类似的还有比如喜欢英超这事,北京球迷说我只看英超,而上海球迷会说别的联赛不行,我只看英超。

这种两地的不同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应该和两地的历史文化有关系,造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大。

北京,包括天津人特别喜欢拿自个儿打察开涮,揭自个儿的短。如果把这种习惯拔拔高儿一点儿就是文化自信,我不需要说自己好从而得到对方的认可。

上海的历史短一点儿,城市的形成来源于租界,提到这个问题肯定会有人说上海县和松江府,但他们和现在的上海城没多大关系。

所以上海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缺乏点儿文化自信,所以不管干什么都很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就要让大家承认我最好。

从电视剧《繁花》热议看京沪两地的不同文化

当然不是说这样不好,确实上海的城市管理水平在很多方面就是全国领先的,经济也发达,而且洋气,举个例子比如格里菲斯在北京踢球时,北京球迷管他叫大格,而格里菲斯在申花踢球时,上海球迷管他叫"皱儿",这是英文译音,很多上海话也来自英文译音。

但正因为这份不自信,所以他们更加愿意争第一争头名,这样才能掩盖他们的不自信。

北京人在自信方面一些,3000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年的建都史让有着巨大的文化自信,所以才虽然外向但并张杨,不需要让别人认可自己。

再说说电视剧的拍摄方式和角度,其实《繁花》应该是王家卫这种香港人眼里的上海,很多香港富贵都是从解放前老上海过去的,所以他们特别怀念那个时代的上海。

看看电视剧的色彩,明明90年代初期很欣欣向荣,光明向上的上海,色调弄的黑黑的跟民国二三十年代一样,一种浓浓的民国风。

再看阿宝的穿衣打扮气质风度基本和《伪装者》里的明少爷没有差别,黄河路上穿旗袍的老板娘和民国时期的太太一样。

从电视剧《繁花》热议看京沪两地的不同文化

再有王家卫还把香港古惑仔那套硬扳到上海,90年代初一个欠几十万债的老赖,竟然西服革履带着一帮兄弟打砸黄河路上最大的饭店,还真把法治的上海当香港啊!

甚至说出"兄弟们一人一杯水坐一天"这样的古惑仔的语言,这点儿太败笔了。

剧中最讨喜的就是汪小姐,太励志了,而且不同场景不同的背景音乐歌曲设计的好,特别像过去的MTV,音乐歌曲很容易打动观众的心,能快速把观众拉入剧中的情景里,沉吟其中。

当然沪语版的看得最过瘾,特别是马伊琍一嘴软软嗲嗲的上海话,听得你酥酥麻麻的,不过听几句可以,时间长了叽叽喳喳会烦人。

但像笔者这种特别怀念过去90年代上海的人来说听起来倒蛮享受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