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0月13日淩晨,毛澤東乘坐專列抵達湖南長沙,住在省委九、六樓。在114天的休養期間,毛澤東做出了兩個影響深遠的決定。
一是長沙決策。
2. 赦免最後一批戰俘。
在長沙的決策中,毛澤東聽取了王洪文的報告,然後又充分聽取了周恩來和鄧小平的報告,他完全同意鄧小平等"搞好國民經濟"的建議,這也為1978年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至于赦免最後的戰俘,這是毛澤東政府的又一舉措。
1975年2月27日,毛澤東82歲。
毛主席今年的身體狀況并不樂觀,老弱一方面,神經虛弱和疼痛慢慢地使他的行動變得極為不便。
但是,除了行動不便,視力和聽力略有下降之外,毛主席仍然頭腦清醒,頭腦清晰,說話流利。
這一天,公安部部長華國鋒将《第七次特赦報告》送交審查,毛主席十分重視。
他視力不佳,加上閱讀這麼長的報告也是手動的,是他親密的秘書大聲指令的。

原來按照周恩來向公安部作出的有關訓示有:
請公安部分類處理、準備,以便送交中央、主席準許。
所謂"分類過程",從優先次序和是否符合大赦标準來考慮,然後下報中央和毛主席審查決定。
後來,根據華國鋒發來的一份報告,最後一批特赦戰犯293人,其中13人不符合大赦标準。
然而,當毛澤東聽他的書記口述報告時,他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聲明:
"都沒了!"強迫别人改造對我們來說是不好的。在土地改革之前,我們殺了欺負地主的人,因為不殺人,老百姓都害怕。這些人不知道,我們做了什麼來殺死他?是以,一個人不會殺人。一切都結束了。"
的确,在土地改革時期,我們同地主作戰,殺惡霸,是因為他們依靠封建王朝的陰影,強行占領土地不說,而且對人民無休止地壓榨剝削,使人"有田地耕種卻沒有食物可生",欺負人,燒劫不惡。
是以,我們打地主殺惡霸,是人民的聲音,是為了人民的福祉。因為老百姓怕他們,是以我們要殺了他們,隻有為老百姓考慮,我們才能建設一個和諧統一的新中國。
但在1975年,新中國已經存在了26年。這些戰犯中的絕大多數都不知道。老百姓不怕他們,他們對我無害,殺了他們什麼呢?
毛澤東聽到書記口述有關部門對釋放戰犯的處理時說:
"不僅送别派對,還邀請他們吃一頓飯,多吃魚、肉。每人再給他們100元的零用錢。對于那些希望留下來的人,我們承認他們的公民身份。我們不能強迫别人為那些不想留下來的人工作。"
對報道提到,一些特赦人員準備安置在農村勞動,我們給的生活水準是每人每月15到20元,毛澤東顯然不滿意:這樣的勇氣太小了,15元太少了!
據有關統計,1977年,我國農民人均年收入隻有150元,如果按照每月15元的标準,一年是180元,溫飽絕對不是問題。這說明毛澤東在戰犯問題上還比較大。
當談到戰犯接受勞動的意願時,毛澤東關切地告訴他們:
"他們中的一些人有能力做他們的工作,隻要他們想留下來。對于老人和病人,我們也要給予待遇,和我們的幹部一樣對待,不要差别待遇。人們已經放下武器25年了!"
無條件釋放戰犯不說,給錢治好,不限制他們的個人自由,恐怕在當時的世界上,隻有中國共産黨才能有這種心思。
毛主席的準許在當時的中央政府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許多原來淤泥問題和尴尬的局面都得到了解決。
<h1級"pgc-h-right-arrow">毛主席創新背書在當時我國的意義是什麼?這群被赦免的戰犯呢?沒有達到大赦标準的13個人是誰?大赦後,他們的生活發生了什麼?</h1>
本文将重點介紹1975年新中國的第七次戰争罪行大赦,供大家講一個故事。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主要有北京孔德林監獄、上海蒂巴橋監獄和遼甯撫順監獄,這三所戰犯監獄在解放戰争時期用來關押日本僞戰犯和國民黨戰犯。
從1959年開始,中國分别根據《外聯政策》和寬大處理,分别于1959年、1960年、1961年、1963年、1964年、1966年和1975年七批大赦這些戰犯。
大赦條款分為三個步驟:
一是承認錯誤的良好态度。
第二,正确的反動思維。
第三,積極接受勞改。
隻要滿足這三個條件,他們總願意給自己換個釋放的機會。例如,在1959年的第一次大赦中,易易和杜玉明是相當典型的。
愛新十郎。豫儀,清朝末代皇帝。
他之是以被定罪,并不是因為"玄淳皇帝"的身份,而是因為他後來與日本人通奸,在東北建立了"僞滿洲",充當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傀儡和爪子,給民族抵抗帶來了巨大的抵抗和極其負面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後,易毅被關押在撫順監獄。
杜玉明曾經是淮海戰役的國民黨最高統帥之一,震驚了中國和國外。
他是蔣介石最依賴黃埔的一年級學生,也是國民黨軍的中将。
1946年,蔣介石任命杜玉明為東北治安司令部司令員,在七軍管轄下20多萬人對我軍發動東北戰争,被森林管轄下的四個戰場擊敗後,杜玉明于1948年底被蔣介石任命空降徐州, 在邱慶泉、孫元良、李密三大團20多萬人的管轄下,親自指揮淮海大戰役。他後來在淮海戰役期間被俘,關押在北京的孔德林監獄。
杜是蔣介石的鐵杆忠誠者,是以他在第一次被拘留時對改造表現出極大的抵抗力。
談論杜的轉型過程很有趣。
其實早在1947年,杜玉明的身體狀況就極差,他患有胃潰瘍、肺結核和脊髓炎,尤其是脊柱發炎不僅讓他無法整天疼痛,走路也是一瘸一拐地支撐着。
他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女兒,那就是大女兒杜直立(楊振甯夫人),杜玉明當時本來沒打算統治軍隊,想和女兒一起去美國休養,卻被蔣介石逼留。
1948年底,淮海之戰爆發,杜玉明幾乎病倒,拄着拐杖走路,或者被窮困潦倒的蔣介石派往淮海戰場。
杜被俘後,他不僅是淮海戰役中的主要戰犯,也是43名戰犯的首領。是以,在監獄改造初期,杜玉明深刻了解了這個原因,抵抗極其激烈,已經進行了兩次自殺。
杜的自殺未遂有兩個主要考慮因素:
一是自身病多,經不起折騰。
其次,他認為,即使自己不自殺,按照自己過去的罪行也是死胡同。
不過,令人吃驚的是,我軍不僅沒有把杜玉明處死,反而對其極其優待,去找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藥,一樣去治好他。而勞改,也要特别照顧到它,考慮到它的年齡和身體問題,隻要讓他閑着耕種土壤,種點菜,累了就剩下,從不強迫,勞動量比一般退休幹部還要閑暇。
中國對囚犯的優惠待遇政策,連杜玉明都迷失了。
最後,杜珑感激,承認錯誤,改正思想,積極接受勞改,1959年,與勞改活動家餘毅一起被赦免出獄。
出獄後,于毅和杜玉明都積極從善,特别是杜玉明充分意識到我國與國民黨政府的差距,主動留下來,也受新中國賦予的參與政協工作的重任。
從我國對杜玉明的優惠待遇來看,自己做出積極的轉變是一回事,從本質上講,他還是有才華的,我國基本上希望争取自己為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1959年第一批戰犯大赦之後,我國此後又分批給予了五次大赦。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從1959年到1966年的五次赦免并不重要,那麼為什麼最後一次大赦延長到1975年呢?
其實,新中國曆史的讀者都知道,自1966年以來,中國進入了一個特殊的時期。這期間,我們黨的很多幹部部門應該不堪重負,年初負責拘留戰犯的一些主管也過于自我放縱,無法核實戰犯的資訊,更不用說考慮到在押的戰犯了。 這群戰犯将被遺忘。
直到1974年12月,大騷亂略有平息,毛澤東才重新準許了有關部門:
我記得一群戰犯,他們已經攫着武器二十多年了,現在還被關起來。釋放它們,您可以免費來去自如。
毛主席的訓示一經結束,我國就開始對付最後一批戰犯。
主席的訓示"輕舉重",而有關部門必須"舉重如輕",不敢松懈,由公安部部長華國峰牽頭,對戰犯大赦進行了徹底的調查核實工作,最後對在押囚犯人數、姓名、身份、康複表現和已經符合釋放或大赦條件的人民作出"報告"第七批特赦"報毛主席審查準許。
報道稱,在押囚犯293人,其中國民黨戰犯290人,代表著名的黃偉、文強。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戰犯中有13人因為态度惡劣、抗拒改革而不符合大赦條件,公安部給出的建議是:繼續拘留,看未來效果!
這13名戰犯分别是:徐天仁、李青、邱神軒、張白淩、郭繼堅、李宗明、于迅、王宇、劉彥志、周建浩、謝大生、杜超群、沈慶康。
這些人乍一看像是生硬的面孔,遠不如杜玉明、宋錫軒、黃偉等國民黨一線将領,但這些人卻身處極其險惡的境地,給我帶來了極大的禍害。
比如周建浩。
周建浩絕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他曾經是國民黨臭名昭著的軍事劍客之一,對我們黨犯下了一筆血債,不是說,也是對國家和人民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愛國将軍楊虎成将軍參與了殺戮。1949年,國民黨在西南撤退時,周建浩在重慶、成都、昆明等地進行了不分青紅皂白的大規模殺傷,造成無數士兵和平民的慘死。他是最不可饒恕的代理人之一。
13名戰犯的總體情況是,他們犯有若幹羁押前犯罪,拘留後态度惡劣。
原來這樣的人,應該繼續改革,而有關部門已經做了周密的準備,毛澤東卻揮了揮手大浪地說:"都收起來了!"
這兩次,無論是在中外層面還是在國外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其實,毛主席的操作浪潮,事後諸葛亮,在各方面的反應實在是輝煌,尤其是當時,在中國原本複雜的工作瞬間被簡化,很多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在台灣的國民黨,無疑是一枚煙霧彈,注定要養成"小個子的心到紳士的肚子"的習慣,蔣介石的心是可疑的。在國外,更是讓其他國家不知道該怎麼辦。
"沒有大赦條款,仍然無條件釋放,并承諾來去自由?"
按照國際慣例,這顯然是極不合理的。噱頭的規模,内涵的深度,足以讓有關國家和媒體談論一段時間。
那麼,毛澤東究竟是怎麼想到釋放這13名戰犯的呢?
時任公安部部長的華國鋒回憶說,毛主席對戰犯的情況非常熟悉,他首先抽出了一長串的名單,詢問了他被關押在哪裡,現狀如何,并且對每一個戰犯都非常了解。
這說明,毛主席釋放戰犯是有計劃的、有戰略眼光的,絕對是有遠見的。
筆者通讀各種資料和回憶錄分析,毛主席釋放戰犯主要有以下三大考量:
第一,努力修複與台灣的關系。
毛澤東晚年,渴望看到台灣在有生之年回歸祖國統一,隻要他朝着兩岸和諧關系的方向前進,他就不遺餘力地這樣做和發展。這些戰犯絕大多數都與台灣的政治和親屬關係斷絕了。為了台灣人民的利益,為了蔣介石政府的利益,釋放他們,是我們修複所扔的繡球花的意願。
第二,展示中國胸襟寬廣的政策。
此前,釋放戰犯猛烈抨擊對我國戰犯的誣告,實施"地獄"政策,引起了很多國際批評。是以,我國基于這一層的考慮,就是釋放曾經最大的公衆憤怒來阻擋悠揚的嘴巴。另一方面,釋放它們是無害的。不放,而是費心花錢去管理,不值得損失。
第三,适當地給蔣介石政府制造混亂。
毛澤東赦免戰犯的兩項訓示尤其重要:"來去自由"和"支付利息"。
後來大赦戰犯時,有10人報名表示要赴台,結果被調往香港,但被蔣經國的嫌疑阻撓和困難所困擾,包括原陸軍第68軍政部張鐵石上校對國民黨的挫敗感選擇自作自滅。
剩下的九個人也看到了國民黨的臉,有的去了美國,有的留在了香港,有的在黨組織的照顧下回到家鄉工作,享受着晚年。
一方面是中國對戰犯的特别寬大處理,另一方面是台灣國民黨政府的嫌疑和阻撓。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兩種做法判斷力很強,尤其是在國際舞台上,國民黨政府在這件事上可以說是醜陋的。
1975年7月14日,毛澤東在與江青的談話中特别聲明:好好釋放犯人,國民黨怕。
由此可見,對國民黨進行阻撓,是在毛澤東的考慮範圍之内。
1975年4月23日下午,在毛主席的訓示下,我國專門為赦免的293名戰犯聚集一堂,邀請他們到北京前門飯店吃大餐。
宴會之間,我們縱橫交錯,幾十年的老朋友互相擁抱着眼淚,我們舉起一杯酒和飲料,25年的怨恨和榮譽與恥辱在失去的酒中。
宴會期間,葉建英、華國豐等黨和國家上司人都來了,甚至杜祿明、李仙洲等已經赦免參加政協工作的人也來會見老朋友。現場氣氛非常歡樂和諧,現場氣勢極為宏大。
前鐵腕之一黃偉、文強也上台發表了這樣一番話:
我們捍衛了萬惡的舊制度,瘋狂的反共、反人民,把中國拖到了絕望的境地,令人發指。今天,我們獲得了大赦、重生、公民身份和适當的重新安置,這隻有在毛主席和共産黨上司下的社會主義中國才有可能。
毛澤東聽完宴會報後特别滿意,将特赦的福利金提高到每人300元,食品券100英鎊。
如此偉大的戰略和胸襟,恐怕隻有毛主席才有。